作者简介:胡尧,男,1982年生,学士,技师,主要从事临床生化免疫学检验及相关研究。
通讯作者:刘春芳,联系电话:021-52888323。
研究随机尿总蛋白(TP)/肌酐(Cr)比值在1 d中不同时间点的变化情况。
方法选择临床建议做24 h尿蛋白检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28例,所有患者随机尿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均>10 mL/min。在常规收集24 h尿样本时,分段收集随机尿样本(取出1.5 mL,其余倒入24 h尿定量收集的容器内)。检测每份样本的24 h尿及随机尿TP和Cr,并计算出TP/Cr比值。取高、中、低3个浓度的24 h蛋白尿样本各1份重复检测,获得该方法的室内误差值,即批间变异系数(
TP、TP/Cr比值高值、中值和低值的
大多数患者1 d中随机尿TP/Cr比值的变化较大,建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采用24 h尿TP评估肾脏蛋白漏出。
To research the changes of random urine total protein (TP)-to-creatinine (Cr) ratio in 1 d.
MethodsAfter being determined for 24 h urine protein, a total of 28 patients with renal inadequacy were enrolled. The endogenous 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 (Ccr) was >10mL/min. When collecting 24 h urine, about 1.5mL urine was taken out at different point as random urine specimen, and the others were put into the 24 h urine specimen quantitation collections. The values of TP, Cr and TP/Cr ratio in random and 24 h urine specimens were detected and calculated. The 24 h urine specimens with high, middle and low protein concentrations were used to analyze laboratory error [between-run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
The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random urine TP/Cr ratio in 1 d has significant changes for many patients. Therefore,24 h TP should be used as an alternative to analyze renal protein.
据文献[ 1, 2, 3, 4]报道,当患者随机尿内生肌酐清除率(Ccr)>10 mL/min时,随机尿总蛋白(TP)/肌酐(Cr)比值可取代24 h尿TP用于监测尿蛋白的排出情况,并可据此推测出24 h尿TP排除量,从而对慢性肾损伤进行评估。这种方法因其简便易行的得到了广泛的临床应用。然而临床医生却常常发现随机尿TP/Cr比值和24h尿TP的结果并不总能保持一致。为分析引起两者不一致的原因,我们对随机尿TP/Cr比值在1 d中不同时间点的变化情况进行了探讨。
选择来自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28例,其中男12例、女16例。所有患者随机尿Ccr均>10 mL/min。24 h尿TP水平为0.16~8.0 g。
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要求收集患者24 h尿,即从早8∶00开始到第2天早8∶00为止,每2 h排尿1次。每次先取1.5 mL置离心管作为该时间点的随机尿,其余置24 h尿收集容器,同时记录每次排尿及进餐时间。为防止尿液腐败,24 h尿使用10 mL甲苯防腐;随机尿不加防腐剂,置4 ℃冰箱保存。
尿TP测定采用染料法,试剂购自英国朗道公司;尿Cr测定采用肌氨酸氧化酶法,试剂购自上海科华-东菱诊断用品有限公司。 仪器为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取24 h蛋白尿浓度高、中、低3个水平样本各1份重复检测20 d,计算批间变异系数( CV)。
为比较随机尿TP/Cr比值与24 h尿TP/Cr比值的一致性,采用SPSS16.0对这2组数据进行方差齐性检验。以TP/Cr比值的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正法规(CLIA'88)最大允许总误差( CV<15%)作为临床最大可接受范围。
28例患者中有11例(40%)患者24 h内随机尿TP/Cr比值的波动幅度很小( CV<15%),与24 h尿TP/Cr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另有17例(60%)患者24 h内随机尿TP/Cr比值的波动幅度很大( CV>15%),与24 h尿TP/Cr比值比较有明显差异( P<0.05),其波动远超出了批间 CV,并超出了CLIA'88最大允许总误差的范围。见 表2。
![]() | 表2 24 h内随机尿及24 h尿TP/Cr比值(mg/g) |
尽管有40%的患者随机尿TP/Cr比值与24 h尿很接近(见 图1),但其余60%的患者用任意一次随机尿TP/Cr比值来替代24 h尿TP监测患者尿中TP排出量的错误风险较大。该类患者的随机尿TP/Cr比值不能用于代替24 h尿TP的检测;而且一些患者的随机尿TP/Cr比值会出现极端变化,如第1号、第7号患者的样本出现了一个高峰值(见 图2);有部分患者(6%)即使24 h尿TP水平已明显异常,而多次随机尿总蛋白及尿TP/Cr比值却在正常范围内(尿TP/Cr比值<200 mg/g),如第25号患者的样本(见 图3)。
美国肾脏病病预后指南(NKF K/DOQI)指出尿蛋白是肾脏损伤的标志,是诊断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disease,CKD)的依据,是肾脏病诊断、评价治疗效果和预后判断的一个重要指标[ 5]。24 h尿蛋白定量一直是诊断病理性蛋白尿的金标准。但是24 h尿收集过程需时长,受患者依从性影响较大,尤其在低龄患儿中收集24 h尿很困难。国内、外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许多研究均表明随机尿TP/Cr比值可以用来监测尿蛋白排泄情况[ 6, 7, 8]。NKF K/DOQI 关于CKD的临床实践指南也建议用随机尿和晨尿TP/Cr比值替代传统的定时尿监测尿蛋白的排泄变化情况[ 9]。
本研究比较了28例Ccr>10 mL/min患者的随机尿TP/Cr比值和24 h尿的差异。40%的患者随机尿TP/Cr比值与24 h尿之间无差异( P>0.05);60%的患者两者之间有明显差异( P<0.05)。某些患者的随机尿TP/Cr比值会出现极端变化,如第1号、第7号患者样本出现一个高峰值,而且约6%的患者即使24 h尿TP水平已明显异常,而多次随机尿TP及尿TP/Cr比值却在正常范围内。由于28例样本1 d内各只留取1次晨尿,所以本研究未讨论晨尿TP/Cr比值与24 h尿TP/Cr比值的相关性,而是将其归入随机尿组。而且有60%的患者1 d内晨尿TP/Cr比值与其余时间点随机尿TP/Cr比值相比波动幅度很大。因此,用随机尿TP/Cr比值监测尿蛋白的排出情况并不适合所有的个体和病程。
2004年NKF K/ DOQI工作组对来自世界各国大约1万名肾内科专家进行网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临床实践中有22%的专家直接用尿TP/Cr比值评价患者蛋白尿水平, 而有33%的专家只采用24 h尿TP定量这项指标。有41%的专家认为随机尿TP/Cr比值是一个有效的筛选方法, 但当连续2次测定结果有异常时, 仍然需要用24 h尿TP定量进行确证, 不能完全摒除24 h尿TP定量的方法。在随机尿TP/Cr比值与24 h尿TP定量作比较来判断尿蛋白排泄率时, 使用的都是相关分析而没有对更为详细的精确性和偏倚性进行评估[ 10]。因此,不能用随机尿TP/Cr比值机械地替代24 h尿TP定量用于临床尿蛋白程度的评估和监测。
综上所述,用随机尿TP/Cr比值取代24 h尿TP用于监测尿蛋白的排出情况并不适合所有患者,尤其是在肾脏损伤初期,患者的尿TP/Cr比值随时间变化很大。建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采用24 h尿TP来评估肾脏蛋白漏出。如果要使用随机尿TP/Cr比值取代24 h尿TP用于监测尿蛋白时,建议多测几个时间点,并且明白尿TP/Cr比值可能在24 h内随时间点变化很大。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