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王俊妨,女,1981年生,硕士,技师,主要从事临床免疫学检验工作。
对天津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的模式进行统计,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含量、前S1抗原(Pre-S1Ag)及肝功能,探讨其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 000例天津地区乙型肝炎患者的HBV Pre-S1Ag、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抗HBs)、e抗原(HBeAg)、e抗体(抗HBe)、核心抗体(抗HBc),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BV DNA,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
结果天津地区乙型肝炎患者中20~35岁年龄组的青年占大多数(2 108例,70.27%),Pre-S1Ag、HBsAg、HBeAg、抗HBc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患者,HBV DNA阳性率及3种转氨酶的含量升高比例亦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患者。
结论天津地区乙型肝炎患者好发于中青年,这可能与他们的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有关。加强这个年龄段患者乙型肝炎的防治,控制患者肝功能的恶化是首要任务。
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性疾病。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 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高达10%[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以转为急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及肝癌, 所以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定期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HBV前S1抗原(Pre-S1Ag)、HBV DNA及肝功能对患者的诊断、治疗有很大的作用。乙型肝炎的患病率及防治情况有地域差异性, 为了了解天津地区的乙型肝炎感染及防治情况, 我们对来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了分析。
3 000例血清标本来自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其中男1 658例, 女1 342例, 年龄17~72岁。
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试剂为上海实业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试剂盒, 用Tecan全自动酶免疫仪进行测定。乙型肝炎聚合酶链反应(PCR)采用广州达安基因试剂盒和ABI-7300扩增仪。转氨酶的测定采用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北京科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试剂盒。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PCR及转氨酶的测定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Tecan全自动酶免疫仪、ABI-7300扩增仪、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按照厂家说明书及检验科仪器标准操作程序进行维护保养及检测。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 采用χ 2检验进行统计, 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研究的3 000例标本中, 男性(1 658例, 55.27%)明显多于女性(1 342例, 44.73%), 年龄在20~35岁者最多(2 108例, 70.27%), 35岁以上者次之(672例, 22.40%), 20岁以下者最少(220例, 7.33%)。
3 0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标本分为5个不同的血清标志物表现模式:(1)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核心抗体(抗HBc)阳性(大三阳); (2)HBsAg、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抗HBc阳性(小三阳); (3)HBsAg、抗HBc阳性; (4)HBsAg、HBeAg阳性; (5)抗HBe、抗HBc阳性。各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模式及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结果见表1。各感染模式中, 1、3、4模式与2、5模式的HBV DN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Pre-S1Ag在HBeAg阳性血清标本中的检出率(72.15%)明显高于HBeAg阴性血清标本(30.60%), 说明Pre-S1Ag与HBeAg有较好的一致性。
![]() | 表1 各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模式及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结果 |
对乙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主要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γ -谷氨酰基转移酶(GGT)在血清中的含量, 其中ALT最敏感, 在大多数患者血清中含量均升高, AST最不敏感, 只有在肝细胞有损伤的情况下, 其血清含量才会升高。各种模式的肝功能情况见表2。
![]() | 表2 各种模式患者的肝功能情况 |
20~35岁年龄组患者HBsAg、HBeAg、抗HBc和Pre-S1Ag阳性率(2 009例, 95.30%)明显高于35岁以上组(561例, 83.48%)和20岁以下组(192例, 87.27%), HBV DNA阳性率也较其他年龄组患者高。在肝功能检测中, 20~35岁年龄组患者3种转氨酶含量升高比例(69.13%)较35岁以上组(54.27%)及20岁以下组(20.19%)高。
本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学生、公务员、企事业单位人员、个体及外来务工人员, 85%乙型肝炎患者来自天津市区及周边县市, 13%为外县市务工人员, 2%为外地人员来津就医, 基本能反映天津地区HBV感染及防治情况。
从研究数据看出, 乙型肝炎患者多发于20~35岁年龄段, 且Pre-S1Ag和HBeAg阳性率及HBV DNA含量均高于其他年龄组患者, 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与该年龄段人群的生活习惯及行为方式有关, 该年龄段人群在外应酬较多, 且性行为较频繁; (2)该年龄段人群正处于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的断代区, 相当一部分患者未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 (3)该年龄段人群社会流动性较大, 接触乙型肝炎患者的概率较大; (4)家族性传播也是原因之一。
本研究结果显示, Pre-S1Ag与HBeAg有很好的相关性, HBeAg阳性的患者HBV DNA的阳性率比HBeAg阴性的患者明显升高。几种感染模式中, 1、3、4模式与2、5模式的HBV DN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1、3、4这几种模式处于感染的急性期, 其HBV复制比慢性携带者(2、5模式)要活跃。
本研究中, 20~35岁年龄组患者3种转氨酶的血清含量升高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患者, 临床资料显示, 该年龄段患者吸烟、酗酒者居多, 且不注意保肝、护肝, 不能及时就医进行治疗, 所以肝功能异常者居多。
综上所述, 天津地区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大致与其他地区相同[2, 3], 但有其自身的特点, 这可能与其地理位置及经济情况相关。全社会应积极行动起来, 完善乙型肝炎免疫管理制度, 加大乙型肝炎防治的宣传力度, 尤其是乙型肝炎患者要注重保肝、护肝, 注重饮食健康, 为防控HBV感染做出努力。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1] |
|
[2] |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