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陈 恒,女,1975年生,副主任技师,主要从事微生物学检验及耐药性研究。
自2011年7月以来广东同江医院陆续从住院患者痰培养中分离出侵肺巴斯德菌(Pasteurella pneumotropica), 现报道如下。
1. 患者女, 64岁, 因反复纳差、腹胀、尿少5个月(加重1周)收入消化内科病房。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失代偿期)、脾功能亢进、食管静脉曲张(重度)、2型糖尿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等。实验室检查显示, 白细胞(WBC)2.27× 109/L, 中性粒细胞比值(NEUT%) 40.1%, 单核细胞比值(MONO%)10.6%, 淋巴细胞比值(LYMPH%)43.6%, 红细胞(RBC) 3.17× 1012/L, 血红蛋白(Hb)106 g/L, 血小板(PLT) 56× 109/L; 钾(K+) 3.28 mmol/L; 胆汁酸(TBA) 31.3 μ mol/L, 总胆红素(TBil) 29.90 μ mol/L, 直接胆红素(DBil) 11.52 μ mol/L, 间接胆红素(IBil) 18.38 umol/L。患者生活中常暴饮暴食。入院第3天取痰做细菌培养, 检出侵肺巴斯德菌, 治疗3 d后呼吸道感染症状好转, 再次培养为正常菌群。
2. 患者男, 76岁, 因反复胸痛、胸闷2年余, 咳嗽、气促3月收入呼吸内科病房。临床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功能Ⅱ 级、高血压3级(极高危组)主动脉瓣退行性变、慢性阻塞性肺炎急性发作等。患者吸烟史50余年, 桶装胸, 双肺呼吸音粗, 双下肺可闻及散在湿啰音。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CT)显示, 右中上肺野可见多发斑片索条影, 左中上肺野似见多发性斑点状密度增高影。实验室检查显示, 轻度贫血, 粪便检出肝吸虫卵, 其他尿常规、肝肾功能均正常。分别于入院第2天、第5天取痰做细菌培养, 均检出侵肺巴斯德菌。
3. 患者男, 78岁, 因近2年反复腹痛、头晕、头痛并加重半年收入消化内科病房。临床诊断为消化性溃疡、慢性阻塞性肺炎(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气肿、肺心病(心功能不全代偿期)、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等。患者2年前胆囊切除, 有煤炭粉尘接触史, 吸烟史30年; 桶装胸, 双肺呼吸音减弱, 剑突下压痛; 双下肢对称性凹陷性浮肿。胸片显示, 左下肺心尖部可见小斑片状模糊阴影, 提示支气管肺改变。实验室检查显示, 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等均正常。入院第2天取痰做细菌培养, 连续3 d送检, 2次检出侵肺巴斯德菌。
将患者痰液接种于血平板、巧克力平板和麦康凯平板, 置35 ℃ 5% CO2 孵箱 24 h。细菌在血平板上形成灰白色、圆形、细小菌落, 巧克力平板上生长良好, 形成湿润、灰、半透明、黏液样菌落, 麦康凯平板不生长。继续培养至48 h, 巧克力平板上菌落呈扁平, 质地均匀, 菌落明显增大。新鲜菌落在培养基上柔软易刮起, 菌落表面光滑湿润、易乳化, 转种巧克力平板后或陈旧菌落刮起为灰黄色, 不易乳化, 似细沙粒状。涂片显示, 革兰阴性杆菌, 形态不规则, 部分菌株有荚膜, 常两端浓染。生化鉴定显示, 氧化酶和触酶阳性, 无动力。应用BD phoenixTM100全自动细菌药物敏感性鉴定仪(美国BD公司)检测, 结果为侵肺巴斯德菌, 可信度99%。
3株侵肺巴斯德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氯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氨曲南、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全部敏感, 有1株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四环素耐药。
巴斯德菌属常寄生于动物的呼吸道和消化道黏膜, 主要为动物病原菌, 人可通过接触感染的动物而发病, 90%以上感染与动物的咬伤、抓伤和舔皮肤损伤有关, 引起全身性感染如肺部、脑膜炎、脑脓肿、腹膜炎等[1]。广东同江医院临床分离的3株侵肺巴斯德菌均为老年患者, 合并多种慢性疾病, 有不良生活习惯, 宠物接触史不确定。使用敏感抗菌药物治疗后呼吸道感染症状治愈或好转。
本菌与放线杆菌的区别:后者菌落黏度高, 易黏附于培养基, 较难自琼脂表面刮取, 菌落表面似皱纹。本菌与嗜血杆菌的区别为:菌落形态比较相似, 容易误认, 革兰染色镜检显示, 后者从病灶新分离的菌株多呈球杆状, 在陈旧培养物中呈多形性, 有长丝状, 可通过卫星试验加以区别。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