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相同原理的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初步比对
闫颖, 张传宝, 张江涛, 马嵘, 王冬环, 张天娇, 曾洁, 周伟燕, 陈文祥
卫生部北京医院 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北京 100730

作者简介:闫 颖,女,1982年生,硕士,中级研究员,主要从事临床检验标准化研究。

通讯作者:张传宝,联系电话:010-58115059。

摘要
目的

比较3种常用的基于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原理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分析仪[TOSOH HLC-723 G7全自动HbA1c分析仪(简称HLC-723 G7)、Bio-Rad D-10全自动HbA1c分析仪(简称D-10)和Arkray ADAMSTMA1c HA-8160全自动HbA1c分析仪(简称HA-8160)]测定商品质控品和临床患者样本的结果,以评价不同仪器测定结果间的偏差。

方法

于13 d内分别使用3种仪器测定高、低浓度HbA1c质控品,合格后测定58份临床患者新鲜样本。使用Levene's检验对3种仪器测定质控品和临床样本的结果进行方差齐性检验;认定方差相等后,对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观察3种仪器结果间的差异;根据临床样本结果,分别作散点图及偏差图用以观察3种仪器之间测定结果的相关性及偏差;分别计算每2个仪器间的线性回归方程,并对患者样本HbA1c结果进行预期偏差估计。

结果

3种仪器测定低值质控品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测定高值质控品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3种仪器临床样本的测定结果之间相关性较好( P>0.05)。在4.9%~11.4%HbA1c范围内,HA-8160、D-10的线性回归方程为 Y=0 .963 X+0 .179, r=0.988, r2=0.976;测定HbA1c的相对偏差为-0.37%~0.72%。HLC-723 G7、D-10的线性回归方程为 Y=0 .968 X+0.523, r=0.991, r2=0.982;测定HbA1c的相对偏差为-0.1%~0.8%。HLC-723 G7、HA-8160的线性回归方程为 Y=0 .987 X+0 .480, r=0 .984, r2=0.969;测定HbA1c的相对偏差为-0.13%~1.12%。

结论

在常见的生理及病理范围内,HLC-723 G7、D-10和HA-8160 3种仪器的测定结果之间没有明显偏差。

关键词: 糖化血红蛋白; 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 仪器比对
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640(2012)07-0575-04
Primary comparison of three automatic analyzers with same principle for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measurement
YAN Ying, ZHANG Chuanbao, ZHANG Jiangtao, MA Rong, WANG Donghuan, ZHANG Tianjiao, ZENG Jie, ZHOU Weiyan, CHEN Wenxiang.
National Center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Beijing Hospital, Beijing 10073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OSOH HLC-723 G7 (HLC-723 G7), Bio-Rad D-10 (D-10) and Arkray ADAMSTMA1c HA-8160 (HA-8160) automatic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HbA1c)analyzers with same principle ion-exchang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for the measurement of HbA1c, and evaluate the difference among the results of the 3 automatic analyzers.

Methods

The 58 patients' samples were measured for 13 d by the 3 automatic analyzers respectively, when the low-and high-level HbA1c quality control samples were qualified. The homogeneity of variance and the 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were tested with the quality control samples and patients' samples, and the result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ces among the 3 analyzers. The scatter plot and difference plot of the 3 analyzers were made to check the linearity and difference. The data were used for linear regression equation, and the relative difference between each 2 analyzers was evaluated.

Results

Ther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among the results of the 3 analyzers for low-level quality control samples ( P<0.05), and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for high-level quality control samples ( P>0.05). The relativities were good among the 3 analyzers for measuring patients' samples ( P>0.05). When HbA1c level fell in the range of 4.9%-11.4%, the linear equation of HA-8160 and D-10 was Y = 0 .963 X + 0 .179, r=0 .988, r2=0.976, and the relative difference was -0.37%- 0.72%. The linear equation of HLC-723 G7 and D-10 was Y = 0 .968 X+0.523, r=0.991, r2 = 0.982, and the relative difference was -0.1%- 0.8%. The linear equation of HLC-723 G7 and HA-8160 was Y = 0 .987 X + 0.480, r=0.984, r2=0.969, and the relative difference was -0.13%- 1.12 %.

Conclusions

At usual phys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ranges,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he results measured by HLC-723 G7, D-10 and HA-8160 automatic analyzers.

Keyword: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Ion-exchang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Analyzer comparison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一个宏观控制指标, 在过去的20多年中已成为评价糖尿病长期血糖控制水平的金标准和糖尿病管理的基石。HbA1c检测说服力强、数据客观、稳定性较好, 不受血糖一过性升高或降低的波动影响, 能反映糖尿病患者2~3个月以内的糖代谢状况, 同时与糖尿病并发症尤其是微血管病变关系密切, 在糖尿病学上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1]。近年来, 该项目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成为研究热点。

目前国内临床实验室用于HbA1c检测的方法有很多, 根据分析原理大致可以分为2类:一是基于HbA1c与非糖化血红蛋白的电荷不同, 如离子交换色谱、电泳和等电聚集方法; 二是基于血红蛋白上糖化基团的结构特点, 如亲和色谱和免疫方法。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HbA1c的百分含量曾经被认为是分析HbA1c的金标准[2, 3]。采用HPLC原理的全自动HbA1c分析仪器, 以其快速、简便、精巧、准确等特点, 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欢迎。

我们采用3种以离子交换HPLC为原理的全自动HbA1c分析仪对质控品和临床样本进行平行测定, 将结果加以比对, 以了解不同仪器测定结果间的可比性, 并对他们之间的偏差进行评估。

材料和方法
一、 材料

1.仪器 Bio-Rad D-10 HbA1c分析仪(简称D-10)及配套试剂(美国伯乐生命医学产品有限公司)。Arkray ADAMSTMA1c HA-8160全自动HbA1c分析仪(简称HA-8160)及配套试剂(日本爱科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TOSOH HLC-723 G7全自动HbA1c分析仪(简称HLC-723 G7)及配套试剂(日本东曹株式会社)。

2.试剂 校准品为3种仪器配套校准品。质控品为Bio-Rad低、高2水平非定值HbA1c质控品Q1、Q2(美国伯乐生命医学产品有限公司)。

3.样本 卫生部北京医院内分泌实验室收集84份抗凝新鲜全血, 用冻存管分装, 每管200 μ L, 储存于-80 ℃冰箱中。

二、方法

1.校准 所有HbA1c分析仪检测前均用配套校准品校准, 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此后的实验中不再进行校准。

2.样本处理 样本处理时将全血样本从冰箱中取出溶解后, 从每一份样本中吸取3份5 μ L全血, 分别用D-10、HA-8160、HLC-723 G7 3种仪器的配套稀释液以1∶ 300、1∶ 200、1∶ 200的比例稀释并混合均匀, 上机测定。

3.测定过程 每日开机后, 分别采用3种仪器以稀释模式测定Bio-Rad质控品, 确认室内质控合格后, 以相同模式测定临床样本, 每管测定1次, 以所得数据作为该样本的测定结果, 连续测定13个工作日, 选取其中无变异血红蛋白的58份样本测定结果作为有效测定结果。

4.数据处理 (1)分别记录每种仪器测定Q1、Q2 的室内质控结果, 使用Levene's方法进行方差齐性检验; 判定方差相等后对室内质控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对各仪器间的室内质控结果进行比较; (2)以X、Y、Z分别代表D-10、HA-8160和HLC-723 G7 3种仪器, 记录其临床样本测定结果(XiYiZi), 计算每2种仪器测定结果的差值(Yi-XiZi-XiZi-Yi), 并对结果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 考察3种仪器测定临床样本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 (3)进行仪器之间的离群点检查, 计算2种仪器测定结果间绝对差值∣Xi-Yi∣Xi-Zi∣Zi-Yi∣, 超出该绝对值平均数4倍时, 则判断该测定值为离群点; (4)以YiXiZiXiZiYi做散点图, 计算每2种仪器间的直线回归方程, 以观察每2种仪器测定结果之间的相关性; (5)以(Yi-Xi)对Xi、(Zi-Xi)对Xi、(Zi-Yi)对Yi做偏差图, 以观察每2种仪器测定结果之间的偏差; (6)对3种仪器测定患者样本HbA1c结果进行预期偏差估计。

结 果
一、室内质控结果

对每种仪器测定Q1、Q2质控品结果使用Levene's方法进行方差齐性检验, Q1、Q2的L值分别为0.502 4、0.456 2, 均< F0.05(2, 36)=3.26, P> 0.05, 可以认为不同仪器测定同一质控品结果的方差相等。分别对Q1、Q2的室内质控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3种仪器测定Q1的室内质控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7.98× 10-11), 测定Q2的室内质控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

二、临床样本结果

分析临床样本测定结果(XiYiZi), 2种仪器间偏移(Xi-YiXi-ZiZi-Yi)最小为-0.06% HbA1c, 最大为0.70% HbA1c。对3种仪器测定临床样本的结果进行方差齐性检验, L=0.001 2, < F0.05(2, 171)=3.06, P> 0.05, 可以认为不同仪器测定同一临床样本结果的方差相等。对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P=0.328, 说明3种仪器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可比性较好。

三、仪器间离群点的检查

第40号样本分别采用D-10和HA-8160测定时, 其结果间差值的绝对值即绝对偏差为0.72% HbA1c, 超过了差值绝对值均值的4倍(0.70% HbA1c)。用相对绝对差值进行另外的计算, 得到相对的绝对偏差为0.10% HbA1c, 等于相对的绝对偏差界限(0.10% HbA1c)。因此, 可以认为仪器间无离群点。

四、仪器测定结果间的相关、回归分析

对每2种仪器测定临床患者样本的结果作散点图。D-10、HA-8160测定结果间的回归方程为Y =0.963X+ 0.179, r2 =0.976; D-10、HLC-723 G7测定结果间的回归方程为Y =0.968X+0.523, r2=0.982; HA-8160、HLC-723 G7测定结果间的回归方程为Y= 0.987X + 0.480, r2 =0.969。每2种仪器间的相关系数均> 0.95, 说明结果分布范围符合要求。每2种仪器的散点图见图1

图1 3种仪器测定临床样本结果的相关图

五、仪器测定结果间的偏差

由于比对方法不是参考方法, 因此用2种仪器测定结果的差值相对于2种仪器测定结果的均值作图, 见图2。在4.9%~11.4% HbA1c范围内, 同1份样本分别用D-10、HA-8160测定的偏差在-0.37%~0.72% HbA1c之间, 呈随机分布, 且有明显倾斜趋势, 即随(Xi+Yi)/2的增加, (Yi-Xi)值增加; HLC-723 G7、HA-8160测定的偏差在-0.1%~0.8% HbA1c之间, 呈随机分布, 且有明显倾斜趋势, 即随着(Xi+Zi)/2值的增加, (Zi-Xi)值减小; 用HLC-723 G7、HA-8160 2种仪器测定的偏差在-0.13%~1.12% HbA1c之间呈随机分布, 无明显倾斜趋势, 但截距明显, 且(Zi-Yi)多为正值。

图2 3种仪器测定临床样本的结果偏差图

六、仪器测定结果间的预期偏差评估

分别以XiYiZi代表D-10、HA-8610和HLC-723 G7 3种仪器的HbA1c结果, 对其进行预期偏差评估, 结果见表1

表1 3种仪器测定患者样本结果之间的偏差评估
讨 论

HbA1c作为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控制和疗效考核的有效检测指标, 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2009年美国糖尿病协会将其列入糖尿病首选的诊断标准[4]。对其应用也作了明确的规定:即所有糖尿病患者均应常规测定HbA1c。

目前实验室常用的HbA1c的测定方法包括离子交换色谱、亲和色谱法和免疫分析。其中离子交换HPLC已被美国、瑞典及日本等国家将其作为HbA1c标准化参考系统的参考方法[5]。采用HPLC原理的全自动HbA1c分析仪, 以其快速、简便、精巧、准确等特点, 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欢迎。

本研究对3种基于HPLC原理的HbA1c分析仪的室内质控结果进行了初步比对。结果显示, 在仪器维护得当的情况下, 每种仪器的长期稳定性均较好, 但是3种仪器测定低浓度质控品结果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而测定高浓度质控品则无明显差异。该质控品为冻干品, 属于制备样本, 和人血基质不同。因此使用不同仪器测定而得到不同结果很可能是由于样本的基质效应造成的。这也进一步说明, 该种样本只能用做仪器的室内质控, 用以控制仪器测定结果的精密度水平, 而不能用作仪器间测定结果的比对和偏差评估。

本研究中临床患者新鲜冰冻全血样本在3种仪器之间测定值的比对结果显示, 在常见的正常生理及病理范围内, 仪器间测定结果的偏差绝对值不超过0.5% HbA1c, 属于临床可接受的范围。

然而, 2011年全国HbA1c室间质量评价结果统计表显示, 相同仪器的组内变异系数(CV)在3.33%~15.44%之间, 多数仪器组内CV> 5.0%, 其中基于离子交换HPLC的仪器组内CV相对较小, 而所有仪器组的CV为9.55%。产生仪器间偏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可能:离子交换色谱法可能受到胎儿血红蛋白(HbF)、变异血红蛋白(HbS、HbC、HbE和HbD)以及衍生化血红蛋白(甲酰化血红蛋白)等的干扰影响, 这要视离子交换柱的分离能力而定。另外, 仪器状态也是影响测定结果因素之一, 仪器长时间不使用, 色谱柱又没有经过特别保护可能会对填料造成损坏, 造成样本各组分分离不完全, 影响测定结果。因此, 在样本量不大的情况下应该定期对色谱柱进行维护, 或重新灌注校准后再使用。除此之外, 造成检测结果差异的最重要原因就是仪器校准结果不同, 从而对检测结果产生偏差。

这一问题说明, 我国HbA1c测定标准化工作迫在眉睫。标准化工作的核心问题就是建立参考系统。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已经在这方面做了的一些工作, 在承担的863课题中, 我们建立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HbA1c的候选参考方法, 研制了国内首批人血红蛋白溶液中HbA1c标准物质, 以常规方法研究了稳定性、均一性, 均达到国外同类产品质量水平, 申请国家一级标准物质已通过终审。另外, 我们近几年开始发放冰冻人血HbA1c室间质评样本, 排除了基质效应的影响, 为更有效地评价室间质评结果提供了充分条件。目前, 我们正致力于参考实验室网络的建立, 有望在近几年内, 在全国各实验室的配合下, 不断提高临床实验室HbA1c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为临床提供更为准确有效的数据。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UK Prospective Diabetes Study (UKPDS) Group. Intensive blood-glucose control with sulphonylureas or insulin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risk of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UKPDS 33)[J]. Lancet, 1998, 352(9131): 837-853. [本文引用:1]
[2] The Diabetes Control and Complications Trial Research Group. The effect of intensive treatment of diabetes o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long-term complication in 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J]. N Engl J Med. 1993, 329(14): 977-986. [本文引用:1]
[3]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Stand ards of medical care for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J]. Diabetes Care, 2003, 26(Suppl 1): S33-S50. [本文引用:1]
[4] Fowler MJ. Clinical practice recommendations[J]. Clin Diabetes, 2009, 27(4): 160-163. [本文引用:1]
[5] Little RR, Rohlfing CL, Wiedmeyer HM, et al. The national glycohemoglobin stand ardization program: a five-year progress report[J]. Clin Chem, 2001, 47(11): 1985-1992.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