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透析液病原学监测及耐药情况分析
马建波, 戴金华, 余秋云, 廖于峰
宁波市第二医院检验科,浙江 宁波 315010

作者简介:马建波,男,1961年生,学士,副主任技师,主要从事临床实验诊断工作。

摘要
目的

了解医院腹膜透析液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

方法

对325例腹膜透析液感染患者的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325例标本中培养阳性78例,阳性率为24.0%;共检出病原株106株,革兰阴性杆菌占42.5%(45/106),以大肠埃希菌为主,且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低;革兰阳性球菌占56.6%(60/106),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最敏感。

结论

腹膜透析液感染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临床应引起足够重视,必须加强消毒隔离工作。

关键词: 病原菌; 腹膜透析液; 耐药性; 分析
中图分类号:R3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640(2012)06-509-03
引言

针对目前腹膜透析技术的提高及患者人数的增多,加强各环节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腹膜透析感染目前仍以细菌性感染为主[ 1]。为了解其细菌感染状况,我们对325例腹透液培养结果进行了回顾性调查。

材料和方法
一、样本来源

腹膜透析液标本来自2009年1月至2011年5月在宁波市第二医院住院的患者,共325例。

二、培养及鉴定

将标本注入血培养瓶进行培养。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进行鉴定。无菌操作,采用VETI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法国梅里埃生物公司生产)。质控菌株为大肠埃希菌ACTT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白色假丝酵母菌ATCC90029,购自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药敏试验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05年版推荐的纸片扩散法(K-B)操作和判断结果,培养基由法国梅里埃生物公司提供,所有药敏纸片均购自英国Oxoid公司。

三、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测

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1999年版推荐的表型确证试验进行。

结果
一、菌种分布及构成比

325例腹透液培养标本中有78例阳性,阳性率为24.0%。检出病原菌106株,革兰阴性杆菌占42.5%(45/106),以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占16.0%;其次为不发酵糖的铜绿假单胞菌(10.4%);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阳性率分别为52.9%(9/17)、25.0%(1/4)。革兰阳性球菌占56.6%(60/106),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占36.8%;其次金黄色葡萄球菌(11.3%),真菌占0.9%(1/106),见 表1

表1 106株腹透液感染病原菌分布
二、4种主要致病菌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4种主要致病菌抗菌药物耐药率(%)
讨论

腹膜透析液细菌污染是临床血透室在采用透析技术治疗中经常遇见的问题。污染的透析液虽然不能通过透析器的硝酸纤维素膜(NC)膜,但由细菌产生的内毒素可通过透析膜进入患者体内,发生致热原反应,从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2]。作为透析工作者,必须遵守消毒隔离工作规范,加强各环节监控和管理,预防由于血液透析系统污染而引起的医院感染[ 3]

从本研究分析结果来看,腹膜透析液存在一定的细菌污染,325例腹膜透析液培养标本中有78例阳性,阳性率为24.0%,表明血透室的消毒隔离工作不容忽视,必须加以改进。其中革兰阳性球菌占56.6%、革兰阴性杆菌占42.5%。革兰阳性球菌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要感染菌,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一般认为凝固酶阴性葡萄感染多与接触污染有关。革兰阴性杆菌中以大肠埃希菌、绿假单胞菌为主,与郭群英等[ 4]报道一致,这4种病原菌占了腹膜透析液污染菌的74.5%。

药敏检测结果显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丁耐药率为0,对环丙沙星、头孢他啶、红霉素均具有较高的耐药性。革兰阴性杆菌中主要病原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敏感性最高,对哌拉西林、头孢唑啉、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等均呈较高的耐药性,对亚胺培南最为敏感的原因是由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独特结构,使其免受ESBLs在内的β-内酰胺酶的影响。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生ESBLs分别占52.9%、25.0%。产酶菌增多,耐药亦严重,对此也应该有清醒的认识。

临床上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性疾病以腹膜炎多见,该疾病可以引起蛋白丢失、导管堵塞、腹膜黏连增厚等,危及患者生命。造成腹膜透析液污染的原因有很多,如贮水罐、管道污染、水处理措施不规范、过滤系统消毒不彻底、透析液配置污染等。总之,原因是多方面的,及时了解腹膜透析液培养及药敏结果,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了解及控制相关污染环节,减少感染率,同时提高感染者治愈率有极其重要意义。作为透析液室工作人员,必须执行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和消毒隔离、定期维护和监测,作为管理者要加强制度建设和管理,对操作人员实行培训合格上岗,对于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确保患者透析安全、避免医疗纠纷,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贾征夫. 腹膜透析液分离病原菌种类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1(1): 180-182. [本文引用:1]
[2] 邵卫东, 潘亚萍, 汪洁, . 透析液细菌污染监测与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7, 17(1): 47-48. [本文引用:1]
[3] 钟秀玲. 现代医院感染护理学[M].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5: 275-276. [本文引用:1]
[4] 郭群英, 陈林, 阳晓, . 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性腹膜炎致病菌及菌谱变化——单个腹膜透析中心15年回顾分析[J]. 中华肾脏病杂志, 2006, 22(12): 719-724.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