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作者:傅启华,联系电话:021-38625568。
作者简介:黄卫春,女,1973年生,主管技师,主要从事微生物检验工作。
了解儿童感染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采用BD BACTEC9240全自动血培养仪及其配套的树脂儿童血培养瓶对7 688份患儿送检血培养样本进行血培养,细菌鉴定采用VITEK-32 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E-test法和纸片扩散法做药敏试验。
结果7 688份血培养中鉴定出病原菌741株,总阳性率为9.64%;检出病原菌中革兰阳性球菌占85.0%(630株)、革兰阴性菌占14.0%(104株),真菌占1.0%(7株);检出频次最高的5种病原菌分别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属、肠球菌属、链球菌属、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属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红霉素和苯唑西林-舒巴坦的敏感性低,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葡萄球菌及肠球菌。肠球菌属对呋喃妥因的敏感性较高。α溶血链球菌的药物敏感性比β溶血链球菌差。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第3、4代头孢菌素耐药率分别为33.3%和42.9%。
结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属是引起儿童菌血症和(或)败血症的首要病原菌,并且耐药率高,其治疗用药需参考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使用抗菌药物。
To analyze the distribution and antibiotic resistance of isolates from blood culture samples of children, and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
MethodsA total of 7 688 blood culture samples of children were detected by BD BACTEC 9240 automatic blood culture system with pedsplus/f bottles.The positive blood culture samples were identified by VITEK-32 automatic microbiology system, and bacter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s were conducted on all isolates by E-test and disk diffusion method.
ResultsThere were 741 isolates identified from 7 688 blood culture samples, and the total positive rate was 9.64%. The positive rates of gram-positive cocci, gram-negative bacilli and fungi were 85.0%(630 isolates), 14.0%(104 isolates) and 1.0%(7 isolates), respectively. The top 5 isolates with high detection frequency were coagulase-negative
Coagulase-negative
为了解儿童感染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药敏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并且及早有效地控制感染提供可靠参考依据。我们对7 688份患儿送检血培养样本分离出的病原菌及其药敏试验结果作了分析。
2010年1月至12月间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门诊及住院患儿血培养样本共7 688份。年龄1 d~14岁。
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 、大肠埃希菌ATCC25922 、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粪肠球菌ATCC29212购自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按照2010年版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标准判读药敏试验结果。
1. 培养基 药敏试验采用Muella-Hinton(M-H)培养基,其中链球菌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采用M-H琼脂补充5%去纤维羊血;以上培养基购自上海伊华科技有限公司。
2. 仪器 BD BACTEC9240全自动血培养仪及其配套的树脂儿童瓶均购自美国BECTON DIKINSON公司;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及其配套GPI、GNI+、YBC鉴定板条均购自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
3. 药敏纸片及试纸条 药敏纸片均为英国OXOID公司产品。万古霉素和青霉素采用E-test方法测定,E-test试纸条购自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
1. 样本采集 患儿高热或寒颤时无菌操作采静脉血1~3 mL,注入树脂儿童血培养瓶,并放入BD BACTEC9240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培养。
2. 样本培养与鉴定 仪器提示阳性的样本及时转种血平板、麦康凯平板及巧克力平板,仪器提示为阴性的样本在培养至5 d时随机盲种。VITAK32细菌生化鉴定系统鉴定菌株到种。
3. 细菌药敏试验 纸片扩散法和E-test法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检测。
数据统计分析采用 WHONET5.4软件。
7 688份血培养样本中共检出病原菌741株,总阳性率为9.64% 。在分离的致病菌中,革兰阳性球菌630株,占总检出数的85.0%,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8株、链球菌属40株、肠球菌属92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属490株;革兰阴性菌104株,占总检出数的14.0%,其中肠杆科细菌64株、非发酵菌40株;真菌7株,占总检出数的1.0%。检出频次最高的5种病原菌分别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属、肠球菌属、链球菌属、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见 表1。
![]() | 表1 741株血培养病原菌分布构成比 |
链球菌属中α溶血链球菌28株,其中肺炎链球12株、其他α溶血链球菌16株;β溶血链球菌12株,耐药率见 表3。
分离出的非发酵菌前3位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11株)、鲍曼不动杆菌(10株)和人苍白杆菌(8株),耐药率见 表4。
血培养阳性是确诊败血症的重要依据之一。尽管新型的抗菌药物不断出现,但临床菌血症或败血症的发病率并未见明显下降,且院内感染呈逐年上升趋势。耐药菌株比例的增长以及致病菌种类的变迁常常会导致临床经验性治疗失败[ 1]。
本研究中革兰阳性球菌所占比例最高,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虽然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在血液感染中检出的意义存在争议,但数项系列研究均证实其作为血液感染病病原菌日益增加的重要性[ 2]。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感染一般需要有特定的侵入途径,例如深静脉导管、穿透性外伤、长时间手术暴露、拔牙等等。这些危险因素可以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直接种入血液中导致感染。值得指出的是,虽然婴幼儿采血比较困难,但考虑到如果单瓶阳性且临床感染指征不明确时单纯从菌株的耐药谱很难判定确实是菌血症还是污染,故建议采用2个需氧瓶为1套血培养(即同时采集双侧双瓶血样本)的结果来判定是否采取治疗。本次分析结果显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耐药率很高,可能与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破坏个体的微生态平衡,细菌耐药性增加有关。本研究中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葡萄球菌,但国际上已有耐万古霉素的葡萄球菌出现的报道[ 3]。故目前作为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首选药物的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不应该作为临床一线经验用药的选择对象。因为目前对于耐万古霉素阳性球菌尚无有效药物,其广泛使用而可能产生的耐万古霉素菌株将使人类束手无策。英国和澳大利亚曾将万古霉素作为可疑新生儿败血症的一线经验用药之一,但考虑到出现万古霉素耐药菌株的风险,目前提议对于此类患儿,如病房无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且患儿脑脊液正常时,首选氟氯西林和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如庆大霉素)。
我国已有检出对万古霉素耐药的屎肠球菌的报道[ 4],但本研究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本研究显示,肠球菌属对呋喃妥因的敏感性较高达到90%以上,对高浓度庆大霉素敏感性达75%以上,提示在治疗重症肠球菌感染时可以考虑采用青霉素和庆大霉素联合用药。
链球菌属中β溶血链球菌对抗菌药物均为敏感。α溶血链球菌(包括肺炎链球菌)采用纸片法测定药物敏感性时依据CLSI标准可以选择的抗生素种类较窄。本研究中α溶血链球菌中对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达到85%以上,青霉素敏感性也较差。
革兰阴性杆菌中,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菌素呈高度耐药,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对其最具抗菌活性。阿米卡星对革兰阴性杆菌也保持较高敏感性,这对于混合感染的患者联合用药的选择有重要意义。庆大霉素和左氧氟沙星对大肠埃希菌的敏感性不高,耐药率分别为40.0%和30.0%,耐药率高与近年来氟喹诺酮类药物不加控制地广泛应用于临床是息息相关的,应引起重视。非发酵菌对氨苄西林和第2、3代头孢菌素以及头霉素类药物敏感性较低。在临床治疗时不宜作为经验用药的选择。
有文献报道[ 5, 6],血培养阳性率在10%~15%之间,本研究中血培养阳性率为9.64%,较文献报道为低。这可能与临床采血量不够,采集血培养份数不够,没有切实注意到采集血培养样本的时机以及盲目的预防性用药使血液中抗菌药物的浓度较高等因素有关[ 7]。对于每一次采样,建议至少同时做一个需氧瓶与一个厌氧瓶,并在不同时间、不同部位做3次采样[ 8]。样本注入培养瓶后应尽快送至实验室上机培养,树脂儿童瓶室温保存的应在24 h内上机。对营养要求苛刻的微生物可适当延长培养周期,再转种特殊培养基。对血培养阳性革兰染色阴性的样本可改用染色方法可能发现不常见菌。注意上述各个方面,以提高阳性检出率,以防漏检。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血培养检出菌属种类繁多,耐药率高,应该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加强血液感染患者血液中病原菌的检测,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要结合病原菌的鉴定以及药敏结果的分析合理使用。避免盲目滥用抗菌药物,以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以期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