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董海新,男,1969年生,学士,副主任技师,主要从事细菌分离及耐药性研究。
近年来, 由于广谱抗生素的大量使用, 细菌的耐药性逐渐增加, 给临床抗感染治疗提出了严峻挑战。我们就2009至 2011年度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 一方面可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同时通过耐药性分析来评价抗菌药物监管效果, 为今后更有效的监管提供依据。
1.菌株来源 分离自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住院及门诊患者各种样本, 按《全国检验技术操作规程》(第3版)的要求操作, 共分离出16 527株。
2.质控菌株 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和大肠埃希氏菌ATCC25922均购自国家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
3.试剂及仪器 各种分离培养基、API鉴定系统及微生物全自动分析仪均为法国生物梅里挨公司产品。
4.细菌鉴定 利用VITEK-2微生物全自动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 利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测定, 操作规程及结果判读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规定[1]严格进行。所用药敏纸片如下: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米诺环素、哌拉西林、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曲南、头孢哌酮、庆大霉素、复方磺胺甲口恶唑、妥布霉素、阿米卡星、氨苄西林/舒巴坦、左旋氧氟沙星、苯唑西林、青霉素、利福平、四环素、万古霉素、克林霉素、头孢唑啉、红霉素、头孢西丁。所有药敏纸片均购自OXOID公司。
1.样本来源及临床分布 样本来源以痰液、血液和尿液为主, 分别占51.41%、28.33%和9.05%, 其余为脑脊液、分泌物、肺泡灌洗液等。临床分布以呼吸内科(32.61%)、肾内科(15.23%)、神经外科(14.87%)、泌尿外科(8.54%)为主, 其他临床科室均< 5%。
2.主要检出病原菌分布 16 527株病原菌中占前3位的均为革兰阴性菌, 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19.4%)、大肠埃希菌(18.6%)、肺炎克雷伯菌(11.5%)。革兰阳性球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最多(10.4%), 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最多(12.3%)。见表1。
![]() | 表1 20092011年临床主要分离菌株的分布 |
3.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分别对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的耐药率进行统计。结果表明, 2009~2011年3年中, 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4.04%、1.89%、0.7%)、头孢吡肟(2.70%、2.46%、4.64%)、头孢哌酮/舒巴坦(5.74%、2.46%、2.55%)的敏感率较高, 对复方磺胺甲口恶唑(84.15%、87.54%、86.86%)、头孢噻肟(67.22%、62.59%、58.85%)、头孢曲松(65.27%、68.42%、73.27%)的耐药率较高, 对其他药物的耐药率在8.5464.15%之间;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0%、0%、0%)、替考拉宁(0%、0%、0%)、呋喃妥因(0.49%、2.29%、0.97%)的敏感率较高, 对青霉素(96.32%、96.45%、98.55%)、红霉素(79.96%、89.31%、85.51%)和克林霉素(78.77%、72.39%、72.57%)的耐药率较高, 对其他药物的耐药率在14.7272.51%之间。白色念珠菌的耐药率见表2。
![]() | 表2 20092011年白色念珠菌耐药株数及耐药率 |
本研究样本来源以痰液为主, 占51.41%, 表明医院病原菌引起的感染以呼吸道感染为主, 与文献[2, 3]报道一致。科室分布以呼吸内科、肾内科和泌尿外科为主。这可能因为以上病区的患者多为年龄大、手术范围广、住院治疗时间长、机体免疫功能低下、侵入性操作多等。
我院检出病原菌排序前3位的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 均属于革兰阴性菌, 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最多, 这与国内外其他医院报道[4, 5, 6]基本一致。真菌以白色念珠菌最多。
铜绿假单胞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引起医院感染的条件致病菌, 我院近3年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显示, 对头孢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总体呈较高水平并呈上升趋势, 对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的耐药率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 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水平逐渐升高,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凭借其抗菌作用强、对β -内酰胺酶高度稳定等优点, 被临床广泛应用, 随之而来的耐药菌株也逐渐上升。我院已检出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引起医院内感染首要的病原菌, 对青霉素类和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呈高度耐药; 对第1代、第2代头孢菌素也显示了较高的耐药率, 但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高度敏感。近3年我院未发现对这2种抗菌药物耐药的菌株, 但对这2种抗菌药物的选用也应该慎重考虑。
本研究结果显示, 真菌特别是白色念珠菌的分离率一直较高并呈上升趋势, 且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仍然还保持有较高的敏感性, 临床上可根据感染菌的种类选择使用。
综上所述, 定期监测和分析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指导临床正确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了重要信息, 尤其是在病原菌鉴定和药物敏感结果报告之前, 更好的指导临床医师正确的经验用药。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1] |
|
[2] |
|
[3] |
|
[4] |
|
[5] |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