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邱令法,男,1964年生,主管技师,主要从事临床微生物检验工作。
目的 了解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耐药特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ATB细菌鉴定仪对218株大肠埃希菌和235株肺炎克雷伯菌进行检测,用纸片扩散法(K-B)及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推荐的双纸片协同试验确认,并对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18株大肠埃希菌中检出产ESBLs大肠埃希菌97株,检出率为44.5%;235株肺炎克雷伯菌中检出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75株,检出率为31.9%。结论 产ESBLs菌株是目前县级医院临床常见致病菌,成为主要耐药菌株,而且耐药谱广。应加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严防耐药菌株引起医院感染和流行。
产超广谱β -内酰胺酶(ESBLs)细菌感染已成世界性流行, 在革兰阴性菌所致的医院感染中占重要地位。ESBLs主要由肠杆菌科细菌产生, 尤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代表菌[1], 是医院感染常见致病菌。产ESBLs菌往往携带多种耐药基因, 对多种抗菌药物交叉耐药。随着第3、4代头孢菌素广泛使用, 耐药菌株不断产生, 给临床治疗产ESBLs菌引起感染造成很大困难。为了解岱山县第一人民医院产ESBLs菌的发生率和耐药性, 加强耐药菌监测, 指导临床医师合理用药, 制定有效防范措施, 我们对2009至2010年临床各科送检标本进行细菌鉴定和ESBLs检测。
1. 菌株来源 所有菌株均为2009至2010年浙江省岱山县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患者血液、痰、脓液、胆汁、尿液、分泌物等临床送检标本培养和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质控菌株为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和肺炎克雷伯菌ATCC 700603。
2.试剂与仪器 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ATB半自动细菌鉴定仪, 14种抗菌药物纸片和M-H培养基购自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
1.确认试验 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推荐的双纸片协同试验或用头孢他啶、头孢他啶-克拉维酸和头孢噻肟、头孢噻肟-克拉维酸确认试验。
2. 菌种鉴定 细菌培养、分离及鉴定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进行, 头孢噻肟和头孢他啶中任一种药物, 加克拉维酸后抑菌环直径与相应不加克拉维酸抑菌环相比, 增大5 mm时判定为ESBLs阳性, 药敏试验采用K-B法, 按CLSI 2009年版标准进行判断。
2009至2010年临床各类标本分离出218株大肠埃希菌和235株肺炎克雷伯菌。其中检出产ESBLs大肠埃希菌97株, 检出率为44.5%(97/218); 检出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75株, 检出率为31.9%(75/235), 见表1。
![]() | 表1 2009至2010年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菌株检出率 |
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14种抗菌药物耐药率明显高于不产ESBLs菌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为100.0%, 其次是氨曲南、头孢吡肟、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等; 对美罗培南敏感率达100.0%、亚胺培南为98.7%100.0%, 其次是头孢哌酮-舒巴坦、呋喃妥因、阿米卡星, 其敏感率为66.7%92.8%不等, 见表2。
![]() | 表2 产与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1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
ESBLs主要由肠杆菌科细菌产生, 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是其代表。ESBLs为丝氨酸蛋白酶的衍生物, 主要通过质粒形式在细菌间传播[2], 不但对β -内酰胺抗菌药物耐药, 还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和磺胺类药物耐药, 表现出多重耐药特性。
近年研究表明, 由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引起的医院感染及耐药性均呈明显上升趋势。本研究结果表明产ESBLs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株, 与文献报道[3]一致; 产ESBLs菌株总检出率为38%, 明显高于吴敏等[4 ]报道的22%。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与产ESBLS 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基本一致。因此, 临床用药必须按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 以防止抗菌药物诱导下由敏感菌株变成耐药菌株。
表2结果显示,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对产ESBLs菌株具有高度敏感性(98.7%100.0%)。由于该类药物结构独特, 其对β -内酰胺酶有较高的稳定性, 为产ESBLs菌株的首选药物之一。但本研究也发现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菌株, 肺炎克雷伯菌介导KPC-2型碳青霉烯酶是耐碳青霉烯酶类药物的主要原因, 应值得重视。头孢哌酮-舒巴坦有较强抗产ESBLs细菌活性(86.7%92.8%), 此类药物可抑制产ESBLs细菌水解头孢菌素的β -内酰胺环。呋喃妥因对产ESBLs菌株的活性(86.7%91.8%)较文献[5]报道低。产ESBLs菌株对头孢菌素类、单环菌素类、氨基糖苷类(除阿米卡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表现较高的耐药水平(60.0%100.0%)。
过度的抗菌药物应用, 尤其是第3、4代头孢菌素的广泛应用会诱导产生ESBLs菌株。实验室应加强ESBLs的监测,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防止ESBLs菌株在医院内感染和流行。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1] |
|
[2] |
|
[3] |
|
[4] |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