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谢一唯,女,1981年生,学士,技师,主要从事输血检验工作。
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各参数与常规凝血试验各指标间的相关性,评价2种方法在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状况中的共性和差异性。
方法选择10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均进行TEG检测,并同时与常规凝血试验做同步测定。
结果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反应时间(R值)和凝血酶形成时间(K值)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检测指标偏低,且TEG检测的多项参数与常规凝血试验指标存在相关性。TEG参数中R值和K值与PT-国际标准化比率(PT-INR)呈正相关,与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呈负相关。α角和血栓最大弹力度(MA值)与PT-INR呈负相关,与FIB水平呈正相关。
结论TEG检测参数不仅能较全面地反映体内的凝血变化过程,而且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常规凝血试验指标间的水平存在相关性,与常规凝血试验同时检测,可起到互补作用。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thromboelastogram (TEG) and conventional coagulation test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evaluate the 2 methods' commonness and differences in determining the blood coagulation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A total of 107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enrolled,and all patients were determined by TEG and conventional coagulation tests simultaneously.
ResultsThe reaction time (R) and prothrombin formation time (K) in the dead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s,and the results of prothrombin time (PT) and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 were low. There wer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TEG and conventional coagulation tests. The R and K times of TEG parameter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prothrombin time-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PT-INR), and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fibrinogen (FIB). α angle and maximal amplitude (MA)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PT-INR,and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FIB.
ConclusionsTEG parameters not only can reflect more fully in the body's blood clotting process, but also have correlations with conventional coagulation test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TEG and conventional coagulation tests can be conducted simultaneously and have mutual complementary effect.
血栓弹力图(TEG)通过检测凝血的过程即血凝块的形成, 测定血凝块形成速度、强度以及血凝块稳定性。能动态评估血小板与凝血级联反应相互作用以及白细胞(WBC)、红细胞(RBC)等对血浆因子活动的影响, 从而全面反映血液凝固及溶解的全过程。而常规单项凝血试验只能评价凝血体系的一部分, 并不能真实反映体内出凝血平衡情况, 常常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凝血试验, 综合分析才能了解患者的凝血状态。本研究对10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同时进行TEG检测和常规凝血试验, 探讨TEG各参数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PT-国际标准化比率(PT-INR)等的相关性, 以及评价2种方法在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状况中的共性和差异性, 以指导临床治疗。
1. 样本 急性脑梗死组107例, 其中男59例, 女48例, 年龄40~81岁, 均为首次脑梗死发作48 h内入院, 经颅脑CT确诊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 所选患者均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脑梗死诊断标准[1]。对照组72例, 其中男39例, 女33例, 年龄42~71岁。急性脑梗死组均在发病后48h内进行TEG及常规凝血试验的测定。全部样本均于清晨空腹采静脉血4 mL, 其中2 mL用于TEG检测, 2 mL进行PT、APTT、FIB等凝血试验。所有样本均在采血后24 h内测定完毕。
2. 试剂和仪器 由美国Haemoscope公司提供TEG分析仪(TEG○R 5000)及配套试剂。由SYSMEX公司提供全自动血凝仪CA-7000及配套试剂。
1. TEG检测 用TEG○R 5000 TEG分析仪, 在37 ℃条件下, 将1 mL枸橼酸抗凝的全血注入高岭土试剂瓶中激活, 在测定杯中注入20 μ L氯化钙, 再取340 μ L样本注入测定杯, 测定杯以4 ℃45'的角度旋转, 每周期持续10 s, 经电脑收集和分析软件处理, 描记出TEG图像和参考值, 见图1。
TEG检测相关参数及其意义:(1) R值为反应时间, 凝血因子缺乏或存在抗凝剂时延长, 高凝状态时缩短; (2)K值为凝血酶形成时间, 即初始血凝块形成至血凝块达到一定程度(MA值振幅20 mm)所需时间; (3)α 角为纤维蛋白凝块形成及加固的速率, K值和α 角反映纤维蛋白原水平和部分血小板功能; (4)MA值反映血凝块最大强度或硬度, 主要取决于血小板数量和部分功能状态; (5)G为血凝块强度, 即最大应切力强度, 反映血小板的质量或功能; (6)CI为综合凝血指数, 即以R值、K值、α 角和MA值为基础来描述总体凝血状态, CI< -3为低凝状态, CI> +3为高凝状态; (7)LY30为MA值后30 min时的振幅占MA值的百分数, 反映纤溶状态。
2. PT、APTT、FIB测定 取静脉血2 mL, 置入装有109 mmol/L浓度的枸橼酸钠0.2 mL抗凝管抗凝, 1 000× g离心10 min, 分离出血浆, 通过SYSMEX公司提供的全自动血凝仪CA-7000检测血浆PT、APTT及 FIB。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l3.O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107例急性期脑梗死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R值、K值明显缩短,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而α 角及MA值明显增大(P< 0.05), 表明存在血液高凝状态, 结果见表1。
![]() | 表1 急性脑梗死组与对照组TEG、常规凝血试验指标比较 |
R值、K值与PT-INR呈正相关, 与FIB水平呈负相关(P< 0.05)。α 角、MA值与PT-INR呈负相关, 与FIB水平呈正相关(P< 0.05)。CI值与PT-INR以及FIB呈弱相关, LY30与常规凝血指标无明显相关性。TEG参数与APTT无明显相关性, 见表2。
![]() | 表2 急性脑梗死组TEG与常规凝血试验参数相关性分析 |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发病率、致残率较高的疾病。由于其病情进展迅速, 早期CT检查不易发现, 即刻诊断有一定难度, 往往易失去溶栓时机[2, 3, 4]。PT、APTT、FIB是反映体内血液凝血功能的重要参考指标, PT、APTT缩短, FIB浓度增高提示机体凝血功能增强, 相反则提示凝血功能下降。本研究对10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检测结果显示, 患者PT、APTT缩短, FIB浓度增高, 提示其血液凝固性增高。但此类常规实验室检查PT、APTT等只是检查离体血浆和凝血级联反应中一个部分, 即内源性凝血或外源性凝血旁路这部分情况。因此, 常规凝血监测指标并不能真实反映体内出凝血平衡情况, 只是凝血全过程片段地、部分地描记。结果常常受肝素类物质等的影响。
TEG是检测凝血系统紊乱的可靠指标, 具有用血量少, 操作简便, 测定时间短, 永久保留等优点, 以图型显示的方法, 客观反映出全血的整个凝血过程, 包括从最初前凝血物质激活和纤维蛋白形成、通过纤维蛋白交互连接和血块凝缩、到最后血块溶解的血凝块形成的全部过程[5], 其所描记的图形可提供有关凝血因子活性、FIB、血小板功能及纤维蛋白溶解过程的许多信息, 较常规的方法更接近于体内凝血的发生、发展过程[6, 7], 结果不受肝素类物质的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急性脑梗死组存在血液凝固性改变, R值和K值缩短, α 角及MA值增大, 呈高凝状态, 主要与凝血过程第二、第三期功能亢进及FIB含量增加、血小板功能亢进有着密切的关系。且R值、K值与PT-INR呈正相关, 与FIB水平呈负相关。α 角、MA值与PT-INR呈负相关, 与FIB水平呈正相关。CI值为综合凝血指数, 即以R值、K值、α 角和MA值为基础来描述样本的总体凝血状态, CI值< -3为低凝状态, CI值> +3为高凝状态。CI值与PT-INR以及FIB呈弱相关。LY30是指MA值后30 min时的振幅占MA值的百分数, 反映样本的纤溶状态。LY30与常规凝血指标无明显相关性。由此可见, TEG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有一定意义, 能快速、精确地判断急性脑梗死的血液凝固性改变。
本研究结果显示, 急性脑梗死患者TEG的多项参数与常规凝血试验指标存在相关性。但仅有的常规凝血检测并不能及时提示机体的凝血状态, 而TEG可提供较为全面的信息, 准确反映体内凝血功能状态, 具有检测简便、快速, 敏感、重复性好, 可床边实施的优势, 是一种实用、有效的监测手段, 能指导临床及时调控, 减少异常出血或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 但由于其价格昂贵, 现仍尚难普及。TEG与常规凝血检测指标能起到互补作用, 有利于临床医生迅速了解患者的凝血状况, 便于治疗。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