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患者利培酮及奥氮平治疗前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
朱建凯1, 宋松山2
1.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检验科,山东 青岛 266034
2. 青岛市第五人民医院,山东 青岛 266002

作者简介:朱建凯,男,1959年生,学士,主管技师,主要从事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工作。

摘要
目的

观察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及奥氮平不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前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

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12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并以105名正常健康人作对照比较。

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T3、T4、FT3、FT4及TSH水平治疗前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用利培酮及奥氮平不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血清中T3、T4水平下降,TSH水平则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

利培酮及奥氮平不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能引起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定期监测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有助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治疗。

关键词: 甲状腺激素; 精神分裂症; 利培酮; 奥氮平
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640(2012)12-1082-02
Abstract
Keyword:

目前诸多研究发现, 精神分裂症的发生与神经内分泌功能有关, 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着下丘脑— 垂体— 甲状腺功能性紊乱[1]。利培酮及奥氮平是现今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运用较多的不典型抗精神分裂症药物之一。有研究发现利培酮及奥氮平对人体甲状腺功能有一定影响[2], 但结果各异, 尚无一致定论。本研究主要探讨了精神分裂症患者与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关系及不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其的影响, 以便更好地制定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治疗措施。

材料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长期住院(治疗时间> 9个月)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共125例, 其中男75例, 女50例, 年龄18~61岁, 诊断符合《中国精神障得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精神症状量表(BPRS)18项, 评分均> 18分。排除心、肝、肾、内分泌系统疾病及服用锂盐等影响垂体性腺激素分泌的药物。入院时未使用过抗精神疾病药物。另设健康对照组, 是年龄与患者相仿的健康体检者, 共105名, 并排除心、肝、肾、内分泌系统疾病, 无甲状腺疾病史及服用激素类药物史。

二、仪器与试剂

仪器为雅培AxSYSM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试剂为AxSYSM原装配套试剂。

三、 方法

精神分裂症患者于入院治疗前及入院后用利培酮及奥氮平治疗后第36周, 分别空腹抽血5 mL, 离心分离血清, 检测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激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具体操作按仪器和项目的规范操作进行。

四、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临床变量以 x̅± s表示, 数据分布均符合正态分布。采用正常对照和自身治疗前后对照, 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疾病组治疗前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用利培酮及奥氮平治疗36周后, 其血清T3、T4水平有下降, 而TSH较治疗前上升,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见表1

表1 疾病组利培酮及奥氮平治疗前、后及与健康对照组甲状腺激素水平比较( x̅± s)
讨论

甲状腺功能与精神疾病的研究颇多, 不少学者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甲状腺激素水平失调, 但结论各不相同。本研究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入院治疗前其血清甲状腺相关激素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而经利培酮及奥氮平治疗36周后, 则血清T3、T4水平下降, 而TSH水平较治疗前上升,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此结果与徐继华[3]报道一致, 而与贺朝晖等[4]的研究结果不同。利培酮及奥氮平等非典型抗精神疾病药物可能对多巴胺、5-羟色胺有阻断作用, 抑制甲状腺轴系和性腺轴系[3], 从而引起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 同时促进血清TSH释放, TSH升高的正反馈抑制作用也促使T3、T4水平下降。邱玲等[5]报道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治疗前与正常人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治疗后, 采用典型(氯丙嗪和氟哌啶醇)和不典型(奥氮平和利培酮)抗精神病药物的2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T3、T4水平均降低, TSH升高,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他们认为非典型或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都能引起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

由此可见, 利培酮及奥氮平等常用的非典型抗精神疾病药物能引起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甲状腺相关激素变化。因此, 对于长期住院患者, 应重视经这些药物治疗后甲状腺相关激素的检测。加强对伴甲状腺功能减退危险因素的评估, 将有利于患者焦虑、惊恐、抑郁等症状的控制, 有利于缓解症状、提高药物疗效及对选择药物有一定参考价值。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郭丽阳, 郭晓娟, 杨睿, . 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前后甲状腺激素的变化[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33(2): 146-148. [本文引用:1]
[2] Baumgartner A, Pietzcker A, Geabel W. The hypo-thalamic-pituitary-thyroid axis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J]. Schizophr Res, 2000, 44(3): 233-243. [本文引用:1]
[3] 徐继华, 陈远平. 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甲状腺相关激素测定结果分析[J]. 中国民康医学, 2010, 22(23): 2991-2992. [本文引用:2]
[4] 贺朝晖, 张传海, 王鹏举.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测定分析[J]. 精神医学杂志, 2008, 21(4): 296-297. [本文引用:1]
[5] 邱玲, 查显友. 抗精神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甲状腺激素的影响[J]. 检验医学, 2007, 22(1): 44-46.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