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检测系统甲胎蛋白测定结果的可比性研究
黄炎, 马涛, 曹文操, 孙飞, 陈杰
武汉市第一医院检验科,湖北 武汉 430022

作者简介:黄炎,女,1964年生,主管技师,主要从事临床免疫学检验工作。

摘要
目的

了解2种检测方法检测甲胎蛋白(AFP)结果的可比性。

方法

分别用E170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和Architect i2000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检测50份新鲜血清标本的AFP。

结果

2种方法测定AFP结果相关系数( r)值为0.997 6,2种方法测定数据无离群点存在。

结论

2个检测系统AFP测定结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关键词: 甲胎蛋白; 肝癌; 可比性; 偏差
中图分类号:R446.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640(2012)10-0858-03
Abstract
Keyword:

甲胎蛋白(AFP)是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的重要检测指标。在中国, 由于巨大的人口数量和较高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 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发病人数约占世界的55%, 死亡率为20.4/10万[1]。近年来,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因具有反应速度快、特异性强、敏感性高、标记物稳定、对人体无放射性危害等特点得到了临床实验室的广泛应用。目前, 国内、外化学发光免疫产品繁多, 不同仪器的检测原理也不同, 同一份标本在不同发光免疫分析系统测定的结果是否存在差异以及测定结果的可比性如何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2]。目前E170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和Architect i2000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常用于肿瘤标志物和内分泌激素等项目的测定。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指南文件EP9-A的要求, 我们对2种化学发光检测系统间的AFP测定结果进行对比性及偏倚的评估。

材料和方法
一、标本来源

收集武汉市第一医院采用E170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进行AFP检测的新鲜血清标本共50例(无黄疸, 无溶血), 包括肝癌患者10例(男7例, 女3例, 年龄28~70岁), 肝硬化患者21例(男15例, 女6例, 年龄32~60岁), 健康对照者19名(男12名, 女7名, 年龄30~60岁)。参考CLSI EP9-A文件要求, 选取的不同浓度AFP血清标本分布比例为:在参考范围内者占40%, 轻度升高者占20%, 中度升高者占30%, 重度升高者占10%。

二、仪器和试剂

E170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购自瑞士罗氏公司, Architect i2000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购自美国雅培公司, 2个检测系统AFP校准物均溯源至第1批世界卫生组织(WHO)参考标准72/225(WHO first international standard 72/225); 质控物选用伯乐公司肿瘤标志物第三方控制品(BIO-RAD tumor marker control, 批号50160); 以E170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为比对方法(X), Architect i2000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为试验方法(Y)。

三、测定方法

由专业技术人员严格按照试验标准操作规程进行试验, 每天常规进行2个水平质控物检测1次, 另外取10份新鲜标本, 分别在2个不同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上用同批号的试剂对这10份标本进行2次重复测定。以上步骤重复测定5 d。

四、统计学方法

2个检测系统新鲜血清AFP测定结果的统计分析按照CLSI EP9-A指南要求在Excel 2000上编制程序并进行分析。将50份标本分别在2个检测系统测定的AFP结果(Xij, Yij)输入XY列, 计算机自动计算并绘制相应图表。主要内容包括:(1)比对方法(X)测定范围的检验, 如相关系数(r)≥ 0.975(或r2≥ 0.950), 则认为X范围合适, 直线回归统计的斜率和截距可靠; (2)进行方法内离群点的检查; (3)计算线性回归方程; (4)将AFP的医学决定水平浓度(Xc)代入回归方程, 计算试验方法(Y)与比对方法(X)之间的系统误差(SE)。SE=a+bX-Xc; SE(%)= SE/Xc× 100%。按照1988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正案(Clinical Laboratory Amendment, CLIA’ 88)允许变异或本室允许偏差进行结果判断。

结果
一、质控物在2个检测系统AFP检测结果的比较

2个水平质控物在E170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和Architect i2000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的AFP测定结果均值分别为21.9、115.5和21.3、110.7 μ g/L, 各测定值均在质控物要求的范围之内, 变异系数(CV)分别为3.55%、3.18%和3.95%、3.18%, 说明2个检测系统均处于良好状态。通过室内质控的回顾性分析也证明这样的方法能够保证检测结果的长期稳定, 但是需注意此方法并不能改善极低浓度情况下(如AFP< 1.0 ng/mL)结果的一致性 [3]

二、新鲜血清AFP测定结果的离群点分析

通过方法内和方法间离群点分析显示, 比对方法(X)绝对偏差限值为20.20, 相对偏差限值为0.38; 试验方法(Y)绝对偏差限值为15.28, 相对偏差限值为0.33。方法间绝对偏差限值为25.92。经比较, 2个检测系统AFP测定数据无离群点存在。

三、新鲜血清AFP测定结果的散点图分析

在Excel 2000软件上, 用函数CORREL计算得到2种方法测定AFP结果的r值为0.997 6, 满足EP9-A 文件r≥ 0.975 的要求。在Excel 2000软件上分别用函数LINEST和INTEPCEPT计算斜率和截距得直线回归方程为Y=0.438X+12, 见图1

图1 AFP测定值散点图

四、Architect i2000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的ATP测定结果的偏倚分析

在临床检验方法确认与性能验证中, 系统预期偏差是检测系统在重复条件下, 对同一被测量物进行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平均值与被测量物的真值之差。而相对偏差说明的是测定值减去被测量物的真值(由于真值不能确定, 实际上用的是约定真值)。本研究选定AFP的参与上限、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医学决定水平和所用仪器线性范围所达到的上限水平来计划计算Architect i2000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的预期偏差。向AFP定值栏分别输入25、400、1 000, Excel 2000按编制程序自动计算其系统预期偏差和相对偏差的结果, 见表1。结果显示, 2个检测系统测定的AFP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在AFP检测线性范围上限Architect i2000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预期偏差值较大, 说明Architect i2000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准确度稍低, 但其相对偏差为3.78%, 能满足临床的需求。

表1 Architect i2000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测定AFP的系统预期偏差值和相对偏差结果
讨论

随着检验医学的发展, 新方法不断出现, 即使每台仪器工作性能稳定、室内质控正常, 不同检测系统之间测定结果也可能存在SE[4, 5]。在临床免疫学分析中, 由于不同分析系统检测原理不同, 各检测系统所采用的抗原、抗体均存在较大的差异, 又由于目前个别免疫分析项目所采用的校准品尚不能溯源到国际一级参考标准[6], 使得同一项目在不同检测系统上测得的结果差别较大, 但尚无规范的比对方法和处理措施。因此, 对不同免疫分析检测系统进行比对, 以了解各检测项目结果的可比性和偏倚评估是非常必要的。

我们根据CLSI有关文件, 并结合临床工作实际情况选择不同浓度的新鲜血清标本, 每天按比例选取不同AFP浓度的肝癌、肝硬化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的血清, 使用E170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和Architect i2000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进行比对及偏差评估, 结果表明2个检测系统AFP测定结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r值为0.997 6。将允许误差范围的1/2作为方法比较结果的允许限值, Architect i2000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在分析范围内检测AFP的相对偏差较小, 可满足临床要求 [7]

本研究按照EP9-A文件的公式, 在Excel 2000上编制程序, 大大简化了不同检测系统测定结果比对分析的繁琐过程, 只需在工作表上XY分别输入2个检测系统测定的50例新鲜血清AFP检测结果, 计算机即可快速、简便地一次性进行方法内离群点的检查、方法间离群点的检查, 并可计算相关系数、直线回归方程、系统偏差, 同时可绘制图形、打印分析结果、进行文档保存, 有利于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 便于对肿瘤标志物等其他检测项目的比对和偏倚的分析。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Jingting J, Changping W, Ning X, et al. Chinical evaluation of serum alpha-fetoprotein-IgM immune complexes on the diagnosis of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 J Clin Lab Anal, 2009, 23(4): 213-218. [本文引用:1]
[2] 冯仁丰. 临床检验管理技术基础 [M] . 上海: 上海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3: 11-149. [本文引用:1]
[3] Li I, Dunn W, Breaud A, et al. Analytical perfor-mance of 4 automated assays for measurement of cystatin C[J]. Clin Chem, 2010, 56(8): 1336-1339. [本文引用:1]
[4] 邱玲, 程歆琦, 刘荔, . 多台生化分析仪多项目同时进行比对的实验研究设计及应用[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7, 30(9): 1001-1004. [本文引用:1]
[5] Chen Y, Wu W, Li LJ, et al. Comparison of the results for three automated immunoassay systems in determining serum HBV markers[J]. Clin Chim Acta, 2006, 372(1-2): 129-133. [本文引用:1]
[6] 魏昊, 丛玉隆. 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与认可指南[M]. 北京: 中国计量出版社, 2004: 87-93. [本文引用:1]
[7] 丛玉隆, 冯仁丰, 陈晓东. 临床实验室管理学[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4: 111-123.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