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2010年部分基层医院血液检验质量分析
宋颖, 王青, 李泳, 许蕾, 李栋成
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上海 200126

作者简介:宋颖,女,1977年生,主管技师,主要从事临床血液体液学检验工作。

摘要
目的

通过统一组织的调查,了解和评价上海地区二级乙等以下医疗机构血常规检验质量。

方法

用2个批号的经固定新鲜血对257家医疗机构血液分析仪进行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和血小板(PLT)项目考核;用2份来自临床病例的血涂片对上述医疗机构实验室进行WBC分类和异常细胞形态检查的考核。

结果

血液分析仪不合格率为4.7%,尚未配套血液分析仪的医院占1.9%;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的合格率为25%。

结论

上海市二级乙等以下医疗机构血常规检验质量仍存在较大问题,尤其是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质量需进一步提高。基层医院血常规检查质量应引起各方面的重视。

关键词: 血常规检验; 质量考核; 血液分析仪; 血涂片
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640(2012)10-0840-04
Analysis on the quality of blood determination among basic unit hospitals in Shanghai,year 2010
SONG Ying, WANG Qing, LI Yong, XU Lei, LI Dongcheng
Shanghai Center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Shanghai 200126,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According to an organized survey, to analyze the determination quality of blood routine items among hospitals inferior to Grade 2 Level B.

Methods

The stabilized fresh blood samples with 2 lot numbers were used as the survey materials to investigate the performance of hematology analyzers from 257 medical institutions. The items included white blood cell (WBC), red blood cell (RBC), hemoglobin (HGB), hematocrit (HCT) and platelet (PLT). Meanwhile, the blood smears from patient samples were used to check the ability for WBC differentiation and abnormal cell morphology identification.

Results

The 4.7% hematology analyzers failed to pass. There were 1.9% of hospitals not having hematology analyzers. The 25% hospitals can pass the blood smear examination.

Conclusions

Since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he hospitals inferior to Grade 2 Level B with respect to blood routine items, it is necessary and urgent to improve their laboratory practice, particularly blood smear identification.

Keyword: Blood routine item determination; Quality examination; Hematology analyzer; Blood smear

血液常规检验是基层医院实验室开展最广泛的基本项目。上海市二级乙等以下医院包括社区卫生中心, 民营医疗机构及乡镇卫生院在全市医疗机构组成中占有极大比例。这些基层医院无论从人员专业资质、技术水平、仪器试剂配置和质量管理方面与二级甲等以上公立医院相比较, 均存在明显的差距和问题。为了深入了解基层医院血常规检验的质量的现状, 我们会同上海市卫生监督所及其所辖各区卫生监督所于2010年5~6月对上海市12个区257家基层医院血常规检验质量进行考核和评估。

材料和方法
一、 材料

1. 血液分析仪检查考核用全血

取新鲜血按质控物固定程序予以固定分装, 每支1 mL供检测共制备2批, 批号为2010111和2010112。

2. 血细胞形态学检查考核血涂片

取来自医院2份不同病例的血涂片40张(每20张为1份病例)推片后作瑞特染色, 发放前经镜检, 染色和细胞形态均为良好状况。

二、 方法
1. 样本统一发放方法

全血样本由各区卫监所考核组派人领回, 在统一日期内发至各考核医院, 现场监督其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检验, 填写结果回报表格, 回馈至我室进行统计。

2. 血液分析仪检查考核方法

(1)每参加考核单位完成2支调查血样的检测(2010111和2010112)分别报告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b)、红细胞压积(HCT)

和血小板计数(PLT)结果; (2)收到所有医院回报结果后, 按不同仪器进行分组, 统计方法采用加权平均法剔除离群值后, 确定各仪器组的考核项目靶值(均值), 以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正法案(CLIA’ 88)规则确定各项目符合范围; (3)合格与否评定标准每家医院应完成10个项目的检测, 每个项目如在符合范围内, 则得到7分, 血液分析仪检查考核项目满分应为70分。

3. 血涂片考核方法

(1)每家医院只看1张血涂片, 应先对血涂片的WBC做出分类报告百分比(%), 然后在形态描述栏里对血涂片检查所见到的血细胞是否正常, 有何特点, 及有无寄生虫作出详细描述(如不认识则要求作所见细胞形态的详尽描述。); (2)根据每张血涂片的观察要点对医院进行评分, 血涂片满分为30分; (3)血涂片评价要点:第1张血涂片形态学特点是: WBC分类大致正常, 其中中性粒细胞占50%~70%; 淋巴细胞占20%~40%; 单核细胞占3%~8%; 可见红系大小不一、棘形红细胞、有核红细胞。第2张血涂片形态学特点是:中性粒细胞占78%~92%; 淋巴细胞占0%~-8%; 单核细胞占0%~-8%; 幼稚粒细胞占2%~-12%; RBC贫血特点明显; 可见晚幼红细胞、嗜多色性红细胞; 中性粒细胞内含中毒颗粒, 恶性疟环状体及滋养体。

4. 医院成绩评分与及格标准

本次调查的考核成绩采用百分制, 各医院血液分析仪考核与血涂片考核得分相加为医院血常规质量最终成绩, 总分低于60分为本次考核不合格。

结果
一、 血液分析仪项目考核结果分析

1. 血液分析仪项目考核成绩比较理想, 若以满分的80%作为血液分析仪考核合格限, 257家

医院不合格率为4.7%, 另有3家门诊部(医院)未配备血液分析仪, 又没有日常室内质控, 没有质量保证措施。已被卫监部门列入限期整改范围, 结果见表1

表1 血液分析仪项目考核结果

2. 血液分析仪项目不合格医院经分析主要原因是:(1)无任何室内质控措施; (2)未参加室间质量评价, 也无其他措施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3. 在列入考核的5个项目中 HCT项目扣分最多达70%, 其次为Hb和WBC, 原因可能是由于仪器维护和校准不到位。

4. 血液分析仪考核不合格的12个单位全部是小型的医疗门诊部, 其中有6家医院使用型号陈旧的国产仪器。5家医院用手工计数法, 1家医院使用进口仪器。

5. 血液分析仪测定结果的统计方法采用加权平均值( x̅)和标准差(s), 按仪器品牌分组统计。不同仪器组各项目 x̅± s之间差别不是很大, 惟手工计数法结果离各组 x̅± s差别较大, 考虑到手工法计数重复性较差, 且无可靠的质量保证措施, 建议今后应当放弃, 见表2

表2 不同仪器组各项目检测结果比较( x̅± s)
二、 血涂片考核项目结果分析
1. 血涂片考核结果存在很大问题, 参加考核单位的血涂片检查水平参差不一, 如以满分(30分)的80%作为合格限, 则只有不到25%的医院可以合格, 见表3
表3 257家医疗机构血涂片考核结果
2. 血涂片形态观察 各医院报告的结果分析, 主要问题是WBC分类计数结果不准确(尽管参考范围很大), 第2张涂片的WBC分类情况虽好于第1张涂片, 但是对幼稚粒细胞的识别率仅为34.7%; 血细胞的异常形态识别存在较大问题, 第1张和第2张血涂片形态学特点的识别率均< 60%。特别是第2张血涂片中的血液寄生虫(疟原虫)不能准确地识别, 识别率仅为7.4%, 见表4
表4 血涂片形态学特点与各医院识别情况

三、考核医院总成绩评定

综合医院血液分析仪和血涂片得分, 以60分作为及格标准则仍有12家医院被评为不合格, 占医院总数的4.7%。

讨论

基层医院在上海市医疗单位构成中占据很大比例, 其检验质量的优劣对医疗质量的影响极大, 在未来的数年内政府应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和管理力度。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有必要将尽快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检验质量作为今后主要的工作。

从本次调查考核的结果分析, 基层医疗机构实验室仍存在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1], 各级医疗机构都应该按照卫生部门要求的《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加强质量管理[2]; 首先是建立质量管理制度和体系[3], 认真做好血常规检验的室内质控, 参加地区内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4]。通过这2项基本的质量控制措施, 提高和保证检验质量, 增强检验人员质量意识。血液分析仪按要求每年至少校准1次, 校准必须采用原厂提供的校准品; 每个工作日做好室内质控, 必须采用2个浓度水平的质控品进行检测, 并及时输入质控程序中, 如有失控数据应及时分析。有条件的医院还可以采用新鲜血比对的方法, 定期与相邻的医院进行血液分析仪检测数据比对, 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现代医学检验技术的进步(包括仪器的发展)为提高检验质量带来了质量和效益。但是许多基础的检验技术如细胞形态的显微镜检查, 是现阶段不可替代的, 检验人员应该加强显微镜检查基本功的训练和相关临床病理知识的学习[5], 不断提高检验技术, 保证检验质量。可以选派合适的人员去血液细胞形态学实验室进修, 或者参加细胞形态学学习班。在日常工作中, 遇到细胞形态学问题经常翻阅细胞图谱也是一种可行的方法。此外还可以参加网络的继续教育项目, 特别是形态学观察项目。民营医疗机构的各类门诊部, 对正常血细胞的认识都存在很大困难, 原因是平时工作中对血涂片检查的重视程度不够, 实践机会太少。观察血涂片时比较盲目, 没有头绪。形态学描述应该大致遵循以下次序:首先应在低倍镜下浏览全片对血涂片有一个整体概念, 而且在低倍镜下观察全片能够发现血片中的某些异常(包括:微丝蚴、疟原虫、肿瘤细胞等), 然后转到高倍镜按照细胞的系统逐一分析。红细胞系统应观察形态、大小、胞内色素、有无包涵体等; 白细胞系统应观察细胞数量、核染色质粗细、胞浆多少、胞浆颜色、有无内含物等。血小板系统应从数量的多少、大小和凝集情况等方面观察。

本次调查是由上海市卫生监督所等卫生行政部门联合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协作完成的, 将行政要求与技术要求结合起来具有相当强的专业性, 对巩固和提高基层医院检验质量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这种形式在今后的质量监管中值得提倡。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李泳, 胡晓波, 许蕾. 上海地区医院门急诊化验室质量缺陷分析及改进建议[J]. 检验医学, 2006, 21(1): 73-75. [本文引用:1]
[2] 卫生部. 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S]. 卫医发(2006) 73号文, 卫生部, 2006. [本文引用:1]
[3] 叶应妩, 王毓三, 申子瑜, .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 第3版.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 23. [本文引用:1]
[4] 李泳, 许蕾, 宋颖, . 上海市血液分析仪地区性质量控制[J]. 检验医学, 2007, 22(4): 434-438. [本文引用:1]
[5] 李泳, 许蕾. 重视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J]. 检验医学, 2007, 22(1): 97-98.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