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吴瑞华,男,1976年生,硕士,主管技师,主要从事免疫学检验工作。
明确上海市监狱系统干部职工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的情况,做好乙型肝炎的预防工作。
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的2008年和2009年上海市监狱系统体检干部职工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
结果2008年和2009年上海市监狱系统干部职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感染阳性率分别为5.99%与5.64%,低于全国7.18%的平均水平。2008年4 821人中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和核心抗体(抗HBc)3项阳性(大三阳)者有20人,约占0.41%,乙肝表面抗体(抗HBs)阳性2 393人,阳性率为49.64%。2009年5 317人中大三阳者16人,约占0.31%,抗HBs阳性2 451人,阳性率为46.10%。
结论上海市监狱系统干部职工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状况与当前全国的现状基本一致,且HBsAg阳性率稍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但还有具有传染性标志者被发现,因此仍应加强预防工作。
乙型肝炎是由于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该病在世界各地广泛流行,也是我国当前流行最广泛、危害最严重的一种传染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疾病[ 1]。监狱系统是人员比较密集的地方,有必要掌握监狱系统干部职工HBV携带的情况,进一步做好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工作。为此,上海市监狱总医院2008年和2009年连续2年为上海市监狱系统干部职工体检,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抗HBs)、e抗原(HBeAg)、e抗体(抗HBe)、核心抗体(抗HBc)。
2008年和2009年到上海市监狱总医院进行体检的上海市监狱系统干部职工。2008年共4 821名,其中男3 920名,女901名;2009年5 317名,其中男4 208名,女性1 109名。
空腹采血35 mL,采用上海科华生物工程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HBV两对半诊断试剂盒(酶联免疫法)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5个项目简称“乙肝两对半”),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HBsAg、HBeAg和抗HBc 3项都为阳性(简称“大三阳”)。
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 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008年和2009年体检人群HBsAg阳性率检测结果见 表1、 表2。2年体检人群HBsAg总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男、女之间HBs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008年、2009年各年龄组体检人群间HBsAg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抗HBs和“大三阳”百分率见 表3。
![]() | 表1 2008年上海市监狱系统不同年龄、性别干部职工HBsAg阳性率 |
![]() | 表2 2009年上海市监狱系统不同年龄、性别干部职工HBsAg阳性率 |
![]() | 表3 2008年、2009年上海市监狱系统干部职工抗HBs和“大三阳”百分率 |
2008年、2009年2年的体检人群为同一人群,人员变化不大,HBsAg阳性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且明显低于全国15~59岁人群HBsAg携带率的7.18%[ 2]。而2年内男、女之间HBs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均为男性高于女性。可能与男性的卫生习惯差、交往范围广、防护意识淡薄有关,与相关报道相符[ 3, 4]。2008年体检各年龄组之间HBs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09年体检各年龄组之间HBsAg阳性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变化趋势均为40~49岁年龄段阳性率最高,之前年龄段阳性率逐渐增高,之后降低。30岁以下年龄段的HBsAg阳性率较低,这可能与这部分人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有关系。这2年“大三阳”者虽然有所变化,但由于所占比例太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2年统计的抗HBs阳性率与卫生部公布的15~59岁人群的抗HBs阳性率47.38%相接近[ 2]。
虽然上海市监狱系统干部职工HBV携带状况与当前全国的现状基本一致,且HBsAg阳性率稍低于全国的HBsAg平均阳性率(7.18%)[ 2],但抗HBs阳性率低于全国人群的抗HBs阳性率(50.09%)[ 2],而且2年均有具有传染性标志(“大三阳”)者发现。目前,国内外对HBsAg阳性转阴性治疗缺乏有效的特异性手段[ 5]。因此,加强乙型肝炎的预防工作极其重要,尤其是在监狱系统这样人员密集,接触频繁的场所,更应加强预防工作,防止乙型肝炎病毒在狱内流行,维护监管工作的安全稳定。
[1] |
|
[2] |
|
[3] |
|
[4] |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