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医院血清肌酐参考范围调查
殷奋
上海虹梅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科,上海 200233

作者简介:殷奋,男,1974年生,学士,主管技师,主要从事检验医学工作。

摘要
目的

对社区医院的血清肌酐参考范围进行调查和修正。

方法

采用肌氨酸氧化酶法对入选的870名健康成人血清肌酐浓度进行测定,并按年龄、性别进行分组统计。

结果

血清肌酐参考范围:男55.2298.78 μmol/L、女41.3480.34 μmol/L。男、女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0~60岁女性血清肌酐浓度为37.2872.95 μmol/L,40~49岁女性血清肌酐浓度为34.9571.03 μmol/L,2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60岁男性血清肌酐浓度为59.0299.42 μmol/L,与其他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血清肌酐浓度目前为止仍然是基层医院临床判断肾功能的主要指标。但是由于各实验室的检测系统不一致,检测对象也有一定的区域性,在这种情况下,建立社区医院的血清肌酐参考范围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血清肌酐; 参考范围; 社区医院
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640(2011)09-0624-03
材料和方法
一、 研究对象及分组

选择2010年4月至2010年10月在上海虹梅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体检人群(包括招工体检、健康体检,不包括正常妊娠妇女)中筛选出的体检结论正常者870名。根据体检的其他相关检查,无明显的肝、肾疾患及其他影响血清肌酐浓度的疾病。其中男429名、女441名,年龄2088岁。根据年龄分成5组:20~29岁组(男99名、女112名);30~39岁组(男101名、女52名);40~49岁组(男80名、女94名);50~60岁组(男78名、女101名);>60岁组(男71名、女82名)。

二、 样本收集

要求受检者2周内保持一贯的饮食习惯,于受试前24 h内不饮酒、不做剧烈运动,空腹12 h,清晨坐位采取静脉血4 mL,1 h内分离血清,4 h内完成测定。

三、 仪器和试剂

采用上海世诺诊断试剂公司的肌酐测定试剂盒;世诺校准品(20100208);Beckman室内质控血清(批号:高值M901762、低值M901763)。仪器为日立706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本室检测系统为自建的社区医院检测系统。

四、 测定方法

肌氨酸氧化酶法,按试剂盒设定的仪器参数进行检测。,3 h内检测完成。分组依据为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 C28-A2文件[ 1]。质控品随样本一起测试。

五、 统计学方法

运用统计软件SPSS 11.5和EXCEL 2003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 ±s来表示,采用Kolmogorov-Smirnov统计做正态性检验,男女不同年龄组之间方差分析,并进一步采用SNK进行多组间的均数比较,同组男、女均数比较用 t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一、精密度分析

2份不同浓度的血清样本重复测定20次,其 s、变异系数( CV)分别为61.29 μmol/L、1.821 μmol/L、2.97%和116.9 μmol/L、4.79 μmol/L、4.1%。符合NCCLS精密度评价方案中肌酐批内精密度要求[ 2]

二、实验数据判断

根据NCCLS C28-A2文件,数据无离群点。男、女数据组差异用需用 Z检验结果[ 3]: Z=20> Z*=5,表明确定需要分组统计[ 1]。整个入选对象数据呈近似正态分布( P=0.068>0.05)。结果见 表1

表1 各年龄组段男、女血清肌酐测定结果( ±s, μmol/L)
三、参考范围分析

1. 健康成人血清肌酐浓度与性别的关系 男、女2组的血清肌酐浓度参考范围分别为:男 55.2298.78 μmol/L;女 41.3480.34 μmol/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 健康成人血清肌酐浓度与年龄之间的关系 女性的5个年龄组中40~49岁组的血清肌酐浓度明显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健康成年人血清肌酐参考范围 健康成年人肌酐参考范围取1.96 s。据实验所得的数据,男为55.2298.78 μmol/L;女4049岁为34.9571.03 μmol/L;女5060岁为37.2872.95 μmol/L;>60岁为48.0380.31 μmol/L,略有升高。本研究结果与参考文献生物参考区间结果比较见 表2

表2 本研究结果与参考文献生物参考区间结果比较
讨论

血中肌酐来自外源性和内源性2种。外源性肌酐是肉类食物在体内代谢后的产物,内源性肌酐是体内肌肉组织代谢的产物。肌酐由肾脏清除,肾小管几乎不吸收。在肉类食物摄入量稳定时,身体的肌肉代谢又没有大的变化,肌酐的生成就会比较恒定。反之当食用多量熟肉可以显著改变血肌酐浓度[ 4]。而在非CKD患者中血清肌酐的生物变异也可以达到4.1%4.3%。人血清肌酐不同测定系统间的变异也存在较大不确定度。

本研究男、女组差异明显与体型、肌肉有关。女性各年龄组差异较大,40~49岁组肌酐水平普遍较低,至50~60岁组又有回升,>60岁组还轻微升高,与武强等[ 5]的报道稍有不同。原因可能为女性40~49岁组的饮食倾向于减少肉食摄入量有关。女性50~60岁组及>60岁组的肌酐水平回升与更年期女性内分泌激素的改变、肾功能衰退、肌酐清除率下降有关,与文献[ 6]报道一致。一般肌酐的参考范围不分年龄段,如分年龄段通常也以60岁为分段年龄,而本研究结果显示女性4050岁的肌酐水平与其他女性年龄段的肌酐水平是有较大差异的。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得到的男性肌酐参考范围与所用试剂介绍的肌酐参考范围基本接近。但是女性肌酐参考范围与所用试剂介绍的肌酐参考范围有较大的差异。可能与人种不同有关。与国内的调查也有出入,这可能与所用检测系统有关。

血清肌酐浓度仍然是现在基层医院临床重要的肾功能指标。本研究结果提示我们必须对使用的试剂或检测系统推荐的参考范围进行验证、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社区医院实验室自己的参考值范围是非常必要的。与此同时,血清肌酐标准化也是急待解决的问题。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National Committee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 ards. How to determine reference intervals in the clinical laboratory[S]. C28-A2, NCCLS, 2000. [本文引用:2]
[2] 杨昌国, 许叶, 张抗. 精密度评价和方法比较中NCCLS评价方案的应用[J]. 临床检验杂志, 1999, 17(1): 44-46. [本文引用:1]
[3] 冯仁丰. 临床检验质量管理技术基础[M]. 第2版.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7: 215-216. [本文引用:1]
[4] David J Preiss, Ian M Godber, Ian R Gunu, . 吃熟肉可以显著改变血肌酐浓度与eGFR[J]. 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 2007, 9(1): 62-63. [本文引用:1]
[5] 武强, 王龙武, 申春梅. 肌氨酸氧化酶法测定健康成人血清肌酐的参考值的建立[J]. 检验医学, 2009, 24(1): 69-70. [本文引用:1]
[6] 周位强, 沈琪琳, 张继惠. 更年期女性部分生化指标的变化及意义[J]. 广东医学, 2007, 28(6): 944-945. [本文引用:1]
[7] 叶应妩, 王毓三, 申子瑜.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 第3版.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 465-466.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