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王跃荣,男,1958年生,副主任技师,主要从事临床生化工作。
了解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NT-proBNP)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水平变化以及与心肌肌钙蛋白I(cTnI)之间的关系。
方法将166例CHF患者心功能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方案分为Ⅰ~Ⅳ级(Ⅰ级15例、Ⅱ级57例、Ⅲ级54例、Ⅳ级40例),同时测定166例CHF患者和45名正常对照者血清cTnI及NT-proBNP水平并作比较,分析NT-proBNP与cTnI及患者年龄之间的相关关系。
结果CHF组以及NYHA分级各组患者的血清NT-proBNP、cTnI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NT-proBNP是诊断CHF较好的心肌标志物,能反映CHF病情的严重程度。cTnI有随着NT-proBNP升高而增高的趋势。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 in chronic heart failure(CHF) patients and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concentrations of cardiac troponinⅠ(cTnI)and NT-proBNP.
MethodsIn analyzing 166 cases of CHF patients,their heart functions were classified into level Ⅰ-Ⅳ (Ⅰlevel 15 cases, Ⅱ level 57 cases, Ⅲ level 54 cases and Ⅳ level 40 cases) according to the criteria of American 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 The concentrations of serum cTnI and NT-proBNP were determined and analyzed in the CHF group (166 cases) and the control group(45 ca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centrations of NT-proBNP and cTnI and the age of the patients were analyzed.
ResultsThe levels of NT-proBNP and cTnI in CHF group and each subgroup of NYHA clas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NT-proBNP is a good cardiac marker for the diagnosis of CHF,and it also reflects the severity of CHF. cTnI increases with the concentration of NT-proBNP increasing.
心肌肌钙蛋白Ⅰ(cardiac troponin I,cTnI)在临床上通常作为心肌梗死的一个标志物,然而cTnI升高并不仅见于心肌梗死,近期的研究证实心力衰竭(HF)时亦伴有cTnI的升高[ 1 ],而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是HF的标志物。我们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进行NT-proBNP及cTnI检测,并对其进行临床分析,以了解CHF患者临床NT-proBNP水平的变化以及与cTnI之间的关系。
CHF诊断依据Framingham标准。CHF患者按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方案进行心功能分级。CHF组来源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医医院2008年3月至2010年9月住院期间的CHF患者166例,其中男97例、女69例,年龄45~92岁。166例CHF患者心功能分级分别为Ⅰ级15例、Ⅱ级57例、Ⅲ级54例、Ⅳ级40例,并进行全面体检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正常对照组来源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医医院体检表面正常的健康体检者,共45名,其中男22名、女23名,年龄39~90岁。
1.样本收集 抽取受试者肘静脉血3 mL,注入无抗凝剂的真空采血管中,1 h内分离血清,4 h内检测完毕。
2. NT-proBNP、cTnI检测 cTnI检测使用Beckman-Coulter公司ACCESS 2免疫分析仪及配套试剂。NT-proBNP检测使用罗氏公司CobasE601免疫分析仪及配套试剂。
实验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呈偏态分布,采用中位数(范围)表示。2组间比较用Mann-Whitney U检验,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正常对照组NT-proBNP中位数为94.8 pg/mL;cTnI中位数为0.01 ng/mL。NT-proBNP、cTnI的正常参考范围取97.5%上限值,分别为≤267.8 pg/mL、≤0.02 ng/mL。
CHF组NT-proBNP及cTnI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CHF患者随着NYHA分级的提升,NT-proBNP、cTnI水平也随之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同时,NT-proBNP、cTnI水平超过正常参考范围的例数也相应增加。见 表1。
![]() | 表1 CHF组与正常对照组NT-proBNP、cTnI水平分析 |
CHF组NT-proBNP与cTnI、患者年龄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 r)分别为0.664、0.217, P均<0.01]。
cTnI是一种由受损心肌释放的蛋白质,肌钙蛋白由肌钙蛋白I、T、C 三亚基构成,和原肌球蛋白一起通过调节钙离子对横纹肌肌动蛋白ATP 酶的活性来调节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的相互作用。当心肌损伤后,心肌肌钙蛋白复合物释放到血液中。4~6 h后,血液中含量开始升高,升高的cTnI能在血液中保持很长时间(6~10 d)。心肌肌钙蛋白具有高度心肌特异性和灵敏度,所以心肌肌钙蛋白已成为目前最理想的心肌损伤标志物。急性HF时可伴有心肌肌钙蛋白的升高[ 1, 2 ]。急性HF引起心肌肌钙蛋白升高的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有学者推测可能与急性HF时血压升高及左室质量指数增加或左室肥厚有关[ 3, 4]。从病理生理的角度看,心肌肌钙蛋白升高提示心肌细胞的损伤或死亡,而急性HF时的一些病理生理改变,如肾素2血管紧张素系统分泌增多、钙负荷异常、氧化应急损伤、炎性细胞因子的刺激等均可导致进行性的心肌细胞损伤和坏死,从而引起心肌肌钙蛋白升高[ 5]。临床检测cTnI主要是应用于心肌梗死的诊断,Beckman-Coulter公司cTnI试剂说明书的参考范围(取97.5%上限值)为≤0.03 ng/mL,cTnI≥0.5 ng/mL时考虑有心肌梗死存在的可能。因此,cTnI是诊断心肌损伤的最佳标志物。
B型钠尿肽(BNP)是心肌细胞分泌的一类激素,BNP是继心钠素(ANP)后利钠肽系统的又一成员。BNP的合成受位于1号染色体短臂末端的BNP基因调控,通过mRNA转录为BNP原前体(preproBNP),去除一信号肽后转变成BNP原(proBNP)。当心室容量和压力负荷增加、心肌损伤及缺血时,心肌内储存的proBNP即被释放出来,并很快分解为无活性的NT-proBNP和有活性的BNP。BNP主要由心室心肌细胞分泌,可以促进排钠利尿,具有较强的舒张血管作用,可与其受体结合,刺激鸟苷酸环化酶从而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缩血管作用,促进水钠排出,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十分密切[ 6]。本研究CHF组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且随着NYHA分级的提升,NT-proBNP水平也随之增高,因此可以反映CHF的病情严重程度,对于CHF的诊断也具有较高的价值。近几年来,国外多项研究证实,NT-proBNP是诊断CHF的最佳心肌标志物[ 7, 8],并且是CHF和急性心肌梗死患病率和死亡率的最佳预后指标。
本研究正常对照组与CHF组的NT-proBNP、cTnI结果呈偏态分布。NT-proBNP的正常参考范围(取97.5%上限值)为≤267.8 pg/mL,这与文献[ 9]报道的基本相同。正常对照组与CHF组以及NYHA分级各组间的NT-proBN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随着NYHA分级的提升,NT-proBNP水平也随之增高,同时超过正常参考范围的例数也明显增加。因此,NT-proBNP是诊断CHF较好的心肌标志物,能反映CHF病情的严重程度。正常对照组cTnI的参考范围(取97.5%上限值)是≤0.02 ng/mL,正常对照组与CHF组以及NYHA分级各组间的cTnI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随着NYHA分级的提升,cTnI的浓度也随之增高,同时超过正常参考范围的例数也有明显增加。临床上cTnI不仅在心肌梗死患者中存在增高,而且在CHF的病例中也可出现cTnI≥0.5 ng/mL。而cTnI在0.03~0.5 ng/mL时,虽未达到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但此时心肌可能已存在损伤。cTnI是心肌损伤的标志物。CHF组中NT-proBNP与cTnI呈正相关( r=0.664、 P<0.01),cTnI有随着NT-proBNP升高而增高的趋势。在CHF患者中,随着NYHA分级的提升,NT-proBNP可比cTnI出现更为明显的改变。CHF组NT-proBNP与年龄呈正相关( r=0.217, P<0.01),这可能与疾病病程的长短存在某些关联(本研究没有统计各类疾病病程的年限),这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研究。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