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王兵,男,1979年生,硕士,主管技师,主要从事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工作。
了解女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情况,并用聚类分析法综合分析支原体对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对女性患者的生殖道分泌物进行支原体培养、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对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按样本和抗菌药物进行聚类分析。
结果共检测1 265例女性生殖道样本,支原体阳性685例,阳性率为54.15%。其中解脲脲原体(Uu)单项感染665例,占总阳性的97.08%;人型支原体(Mh)单项感染4例,占总阳性的0.58%;Uu、Mh混合感染16例,占总阳性的2.34%。对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按样本进行聚类分析,将Uu阳性患者分成3类:药物敏感组、药物较敏感组和药物不敏感组,构成比分别为63.2%、25.6%和11.2%;对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按抗菌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将抗菌药物大致分为4类:第1类有美满霉素、强力霉素和交沙霉素,Uu对该类药物敏感性高;第2类有罗红霉素、阿齐霉素、克拉霉素,Uu对该类药物敏感性次之;第3类有林可霉素、甲砜霉素和司帕沙星,Uu对该类药物敏感性较第2类稍弱;第4类有大观霉素,Uu对该类药物敏感性不高。
结论美满霉素、强力霉素和交沙霉素可作为治疗Uu的首选用药。
近年来,随着支原体感染的不断增多和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支原体感染所引起的相关疾病也逐渐增多。女性由于其生理结构的特点,较男性更易受感染,女性生殖道感染已经成为一种严重影响女性健康的疾病。为了解淮安市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者中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的感染率以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状况,本研究对1 265例门诊女性患者生殖道样本进行了支原体培养,对培养阳性者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
于2007年8月至2008年8月,收集前来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和皮肤科就诊的疑似生殖道感染的门诊女性患者共1 265例,所有患者1周内均未使用抗菌药物。
用窥器窥开阴道,擦除宫颈表面分泌物,用灭菌棉拭子采取宫口1~2 cm处分泌物,避免接触阴道壁,取出后立即接种培养。
支原体培养基及药物敏感性试验试剂采用郑州安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试剂盒,10种抗菌药物分别为美满霉素、强力霉素、大观霉素、罗红霉素、阿齐霉素、交沙霉素、克拉霉素、林可霉素、甲砜霉素、司帕沙星。
对支原体的培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选择聚类分析模块中的分层聚类功能分别对样本和抗菌药物进行聚类分析。
1 265例临床样本共检出支原体685例,阳性率为54.15%。其中Uu单项感染665例,占总阳性的97.08%;Mh单项感染4例,占总阳性的0.58%;Uu、Mh混合感染16例,占总阳性的2.34%。
685例支原体阳性样本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见 表1。由于Mh单项感染者和Uu、Mh混合感染者分别只有4例和16例,样本太少,不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的聚类分析,下面只对665例Uu单项感染者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进行聚类分析。
![]() | 表1 685例支原体阳性样本的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
1.样本聚类分析 运用聚类分析法,结合临床表现,人为将665例Uu阳性患者按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分为3类:第1类,药物敏感组;第2类,药物较敏感组;第3类,药物不敏感组。见 表2。
![]() | 表2 665例Uu阳性患者按样本分类的聚类分析结果 |
2.抗菌药物聚类分析 根据Uu对所测试的1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情况,结合聚类分析树状图,将抗菌药物大致分为4类:第1类有美满霉素、强力霉素和交沙霉素,Uu对该类药物敏感性高;第2类有罗红霉素、阿齐霉素、克拉霉素,Uu对该类药物敏感性次之;第3类有林可霉素、甲砜霉素和司帕沙星,Uu对该类药物敏感性较第2类稍弱;第4类有大观霉素,Uu对该类药物敏感性不高。见 图1。
聚类分析法是将随机现象归类的统计学方法,试图借助数理统计的方法用已收集到的资料找出研究对象的适当归类。按照分类的目的可以分为指标聚类和样品聚类2大类。例如测量了 n个病例(样本)的 m个变量(指标),指标聚类指的是将 m个指标归类,使指标降维从而选择有代表性的指标,又称R型聚类;样品聚类指的是将 n个样本归类,其目的是找出样本中的共性,又称Q型聚类[ 1]。
本研究中,Uu对四环素类抗菌药物——美满霉素和强力霉素的耐药率低(7.52%);对氨基糖苷类药物——大观霉素耐药率高(76.69%);对喹诺酮类药物——司帕沙星、酰胺类药物——林可霉素和甲砜霉素的耐药率也较高;其余4种抗菌药物同属大环内酯类药物,Uu除对其中的交沙霉素耐药率(16.54%)较低外,对其他3种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率均达到或超过30%,提示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Uu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在不断发生变化。
表1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Uu感染对10种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依次为:美满霉素(86.47%)>强力霉素(84.21%)>克拉霉素(58.65%)>交沙霉素(57.14%)>阿齐霉素(48.12%)>罗红霉素(41.35%)>司帕沙星(35.34%)>林可霉素(22.56%)>甲砜霉素(19.55%)>大观霉素(12.78%),1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排名与郭炽星[ 2]的报道基本一致。Uu感染对10种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依次为:大观霉素(76.69%)>阿齐霉素(37.59%)>罗红霉素(36.09%)>甲砜霉素(33.08%)>司帕沙星(30.08%)>克拉霉素(29.32%)>林可霉素(27.07%)>交沙霉素(16.54%)>美满霉素(7.52%)>强力霉素(7.52%),而据董筱莉等[ 3]的研究,支原体对林可霉素耐药率达87.9%。此外,本研究中阿齐霉素的耐药率也高于李光清等[ 4]的报道,这可能与Uu不同生物群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存在差异[ 5]和各地区不同的用药习惯等因素有关。为了解本地区女性生殖道Uu阳性病例对各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情况,拟将所有女性生殖道Uu阳性病例分为3类,SPSS的聚类分析模块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只需在软件中指定分类数“3”,软件就会综合考虑每个病例对1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中介、耐药情况,将每个病例归到相应的类别,我们所做的只是对这3类归类结果进行分析,判断每个类别分别属于药物敏感组、药物较敏感组和药物不敏感组中的哪一类别。 表2所示,药物敏感组、药物较敏感组和药物不敏感组各占63.2%(420/665)、25.6%(170/665)、11.2%(75/665)。药物敏感组和药物较敏感组对美满霉素和强力霉素敏感性均超过90%(药物敏感组对克拉霉素的敏感性也超过90%),但药物较敏感组对罗红霉素、阿齐霉素和克拉霉素均不敏感;药物不敏感组对美满霉素、强力霉素、阿齐霉素、交沙霉素、林可霉素、甲砜霉素、司帕沙星均不敏感,对阿齐霉素100%耐药。
单一考虑耐药率或敏感率都不能完整反映该药物的真实效果,使用统计学聚类分析法,将敏感、中介及耐药等情况综合考虑,才能比较出药效间的差异。 图1将665例Uu阳性病例按抗菌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大致观察一下,分为4类较好,既能达到分类的目的,又不至于分出太多类别造成对结果的难以解释。图中与虚线相交的每一根横线就是一类(可分为4类)。每根横线左端与之联系的各抗菌药物就是分到该类的成员。第1类有美满霉素、强力霉素和交沙霉素,参照 表1中的数据,Uu对这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低于20%,因此推断Uu对该类药物敏感性高,可作为治疗首选用药,此结论与国内报道一致[ 6, 7];第2类有罗红霉素、阿齐霉素、克拉霉素,Uu对这3种抗菌药物敏感性比第1类稍弱(敏感率40%~60%,耐药率30%左右,见 表1),临床可酌情选用;第3类有林可霉素、甲砜霉素、司帕沙星,Uu对这3种抗菌药物敏感性比第2类稍弱(敏感率20%~40%,耐药率30%左右,见 表1),临床也可酌情选用;第4类有大观霉素(耐药率76.69%,见 表1),Uu对该类药物敏感性不高,一般应该避免使用,但有部分药物不敏感组对大观霉素敏感(20%,见 表2),在这种情况下,也可酌情使用。
本研究使用聚类分析法对淮安地区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状况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进行了初步研究,美满霉素、强力霉素和交沙霉素可作为淮安地区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治疗的首选用药,为临床提供了可靠的试验数据,这对临床治疗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合理选择治疗药物、避免滥用抗菌药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