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杜娟,女,1961年生,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儿科呼吸系统疾病及新生儿疾病研究。
探讨痰液降钙素原(PCT)检测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学诊断中的作用。
方法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120例,用一次性吸痰管吸取深部痰液标本,采用免疫色谱法测定PCT。
结果细菌性肺炎组痰液中PCT水平明显高于支原体肺炎组和病毒性肺炎组( P<0.01)。支原体肺炎组痰液中PCT值轻度增加,与病毒性肺炎组比较差异虽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诊断价值不明显。3组痰液PCT阳性检出率均略高于血清PCT和C反应蛋白(CRP),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痰液是临床检测最易得的标本,痰液PCT的检测可作为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肺炎的辅助诊断,检测快速、方便,对指导临床早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To study the role of the sputum procalcitonin (PCT) detection in etiological diagnosis of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in children.
Methods120 children with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were enrolled. The sputum samples were collected by disposable suction tube. PCT levels were measured by immuno-chromatography in sputum samples.
ResultsPCT levels in bacterial pneumonia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mycoplasma pneumonia and viral pneumonia groups ( P<0.01). In mycoplasma pneumonia group, sputum PCT levels increased slightly. There wer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with viral pneumonia group ( P<0.05). The diagnosis value was not obvious. Sputum PCT positive rate was slightly higher than the serum PCT and C reactive protein (CRP), but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 P> 0.05).
ConclusionsSputum is one of the most available specimens, and sputum PCT detection can be used in subsidiary diagnosis of community-acquired bacterial pneumonia with the advantages of rapidity and convenience. It will help the 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in the early clinical stage.
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繁多, 病原学诊断对治疗方案确定至关重要, 但目前仍存在滞后性。近年发现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是一种急性细菌性感染的早期敏感指标, 为此我们对2007年4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12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进行痰液PCT检测, 以探讨痰液PCT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学诊断中的作用。
2007年4月至2009年3月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确诊的符合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标准[1] 的患儿120例, 男67例, 女53例, 年龄2个月~14岁, 病程2~5 d。其中细菌性肺炎组(A组)35例(深部痰细菌培养阳性), 支原体肺炎组(B组)39例(血清支原体IgM抗体阳性), 病毒性肺炎组(C组)46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血清呼吸道病毒IgM抗体检测均阳性]。
入院当天治疗前用一次性吸痰管经喉头负压吸痰, 进行常规培养, 同时留取痰液0.3 mL左右, 加入约0.6 mL磷酸盐缓冲液(0.01 mol/L, pH值7.2), 再加入抗黏液剂23滴, 用滴管反复吹打至黏液稀薄(约35 min ), 留取上清液检测PCT。PCT采用免疫色谱法测定(德国Brahms公司生产的PCT-Q检测卡), 其结果分为< 0.5、≥ 0.5、≥ 2.0、≥ 10.0 ng/mL 4个等级, 健康人群PCT< 0.1 ng/mL, 以≥ 0.5 ng/mL为阳性[2]。另外, 于入院当天采血检测血清PCT、C反应蛋白(CRP)、支原体抗体、病毒学检测。 CRP采用免疫比浊法, 试剂由北京利德曼生化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正常值范围08 mg/L; 病毒检测试剂盒由深圳立康公司提供; 细菌培养基由上海康润公司提供, 以培养出咽部正常菌群以外的细菌或菌落量在(++)以上, 且呈优势菌生长的判为痰培养阳性; 支原体抗体检测试剂由北京美迪科公司提供。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 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 多组间的率的比较采用χ 2检验, 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各患儿组内痰液PCT、血清PCT、CRP阳性率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组间各指标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 A组痰液PCT、血清PCT、CRP阳性率分别均高于B、C组(P< 0.01), B组痰液PCT、血清PCT、CRP阳性率均高于C组(P< 0.05)。见表1。
![]() | 表1 各患儿组痰液PCT、血清PCT和CRP检测结果比较 |
目前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学诊断是一个难题, 也导致了治疗的盲目、抗菌药物的滥用及由此产生的细菌耐药的日趋严重。临床上常根据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细菌培养、CRP等综合判断, 但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在敏感性和特异性等方面各有偏颇。近年来发现PCT是细菌感染很好的标志物, 作为一个新的感染监测指标日益受到临床的重视。
PCT是一种无激素活性的降钙素前肽物质, 属糖蛋白, 在体内外稳定性好, 有利于检测, 正常情况下由甲状腺C细胞产生, 在健康人血中不易被检测到(< 0.1 ng/mL )[2]。当严重感染(如细菌、寄生虫或真菌感染)并有全身表现时, PCT水平明显升高, 此时PCT产生的确切部位不能确定, 有人发现在人类白细胞有PCT样活性, 也有人提出神经内分泌细胞和肺是产生PCT的可能部位[3]。PCT主要是在细菌毒素和炎性细胞因子的刺激下产生[4], 内毒素可刺激PCT释放[5]。本研究资料显示, 细菌性肺炎组无论是血清还是痰液, 其PCT水平均明显高于其他2组(P< 0.01), 可能由于肺实质细菌感染后, 细菌毒素与局部组织炎症损伤刺激各种细胞因子, 引起一系列的炎症反应, 促使肺神经内分泌细胞和淋巴细胞产生PCT, 而使PCT水平升高。支原体肺炎组血清和痰液中的PCT值也可有轻度增加, 与病毒性肺炎组比较差异虽有统计学意义(P< 0.05), 但诊断价值不明显。痰液PCT阳性检出率略高于血清PCT和CRP, 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P> 0.05), 但痰液是临床检测最方便易得的标本。曾有文献报道, 在病毒感染及局部细菌感染没有全身表现的患者血清PCT值仅轻度增加[6], 全身细菌感染/败血症时血清PCT水平明显升高[7]。孙雪东等[8]报道,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PCT始终高于血清, 认为肺部感染后局部组织的PCT处于高分泌状态。Stiletto等[9]研究发现,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PCT与血清PCT水平有明显相关性。因此我们认为, 深部痰液是下呼吸道感染患儿最直接的分泌物, 痰液PCT水平的测定比血清PCT的测定更能反映肺部细菌感染情况, 而血清PCT的测定更能反映全身炎症反应情况。本研究资料还显示, 血清PCT和CRP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治过程中的变化是相似的,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但CRP在炎症过程达到高峰时间需36~50 h, 半衰期短, 仅4~6 h, 于炎症早期不能测出, 且是一种非常敏感的炎症标志物, 多种感染和非感染因素均可升高, 难以区别细菌性与非细菌性炎症[6], 而PCT浓度在细菌毒素刺激下, 6 h内即可达高峰, 半衰期长达25~30 h[3], 其水平不受非感染因素的影响, 对感染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均高 [10], 并且操作简单、费时少, 仅需30 min即可得到试验结果, 可及时为治疗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 痰液和血清PCT、CRP都是细菌感染时有意义的实验室检查项目, 对社区获得性肺炎是细菌性或非细菌性感染的鉴别以痰液PCT最为实用, 对指导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且痰液PCT检测取材方便、检测快速, 患者易接受, 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但痰液中PCT浓度的界值还需要大量的病例进行总结。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