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尿有形成分参考区间方法学的比较研究
顾春刚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 天津 300170

作者简介:顾春刚,男,1963年生,学士,副主任技师,主要从事临床检验工作。

摘要
目的

比较分析离心法与不离心法尿沉渣显微镜检验的细胞学诊断效能,确定离心法的生物参考区间。

方法

对尿液标本分别使用离心法和不离心法定量计数每微升红细胞(RBC)、白细胞(WBC)、上皮细胞个数,对2种方法的细胞学诊断效能比较分析。根据尿液分析试纸条浸渍法分析结果,筛选蛋白(PRO)、RBC、WBC全阴性(“-”)的标本,制定离心法尿沉渣显微镜检验的生物参考区间。

结果

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离心法RBC为0.652、不离心法RBC为0.663、离心法WBC为0.684、不离心法WBC为0.665;离心法上皮细胞、WBC与不离心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BC 2种方法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上皮细胞、RBC、WBC第95百分位分别为23.0、2.4、4.1,男性分别为3.0、2.3、4.0。

结论

离心法尿沉渣检验并不能提高细胞学诊断阳性率,离心法与不离心法尿沉渣生物参考区间不能混用, 鉴于尿液检验标准化推广和临床,应建立离心法生物参考区间。

关键词: 尿有形成分; 尿沉渣定量分析; 生物参考区间
中图分类号:446.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640(2011)12-0854-04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reference interval establishment of urine cell count
GU Chungang
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 Tianjin Third Central Hospital, Tianjin 30017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ytology diagnostic efficacy of urinary sediment by microscopy before and after centrifugation, and determine the biological reference interval of the centrifuged urine cell count method.

Methods

Urine specimens were examined by microscopy before and after centrifugation respectively, and the red blood cell (RBC) count (/μL), white blood cell (WBC) count (/μL) and epithelial cell count (/μL) were recorded and compared the cytology diagnostic efficacies of the 2 methods. The normal urine specimens in which protein (PRO), RBC and WBC were confirmed all negative by urine dipstick chemical analysis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biological reference interval of the centrifuged urine cell count method.

Results

After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 curve analysis, the areas under the ROC curve of the 2 methods applied to RBC and WBC were 0.652 and 0.684 for centrifuged urine cell count method, and 0.663 and 0.665 for uncentrifuged urine cell count method. After paired tes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2 methods for epithelial cell and WBC (P<0.05), but the difference for RBC was not significant (P=0.111). The 95% percentiles (/uL) of epithelial cell, RBC and WBC were 23.0, 2.4 and 4.1 for female and 3.0, 2.3 and 4.0 for male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The centrifuged urine cell count method cannot improve the diagnostic efficacy. The biological reference intervals cannot be mixed, and it is necessary to determine the biological reference interval of the centrifuged urine cell count method for its further spreading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word: Urine cell; Urinary sediment quantitative analysis; Biological reference interval

目前我国推行标准化的尿沉渣显微镜检验,尿液样本RCF 400× g离心,使用尿沉渣计数板,结果报告每微升各细胞数。而《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尿沉渣计数参考区间是不离心尿的,离心尿参考区间尚没有权威发布。另外有文献报道尿液样本离心与不离心计数结果存在差距[ 1, 2],而尿沉渣检验的离心法与不离心法之间并未检索到诊断效能的相关论证。现调查了随机健康人的离心尿生物参考区间,并初步探讨了尿液细胞在离心尿与不离心尿中的诊断效能。

材料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择2010年3月至2010年6月天津市河东、河西、河北、东丽四个区体检人群1 420名,其中男596、女824,年龄21~62岁。要求无肾病、高血压、糖尿病史,无泌尿系感染、结石等临床症状,女性排除月经期,标本采用一次性塑料尿杯收集新鲜清洁中段尿。

二、实验材料

1. CLINITEK500尿液分析仪,伊宝泰尿液分析专用试纸条。检测系统使用第三方质控BIO-RAD Urinalysis Contral level1、level2监控其在可接受的检测误差范围内。

2. 水平式低速离心机(科大创新股份有限公司KDC-1042低速离心机,离心半径15.6 cm)、Fast Read-10尿沉渣定量分析板。

三、实验方法

使用尿液分析试纸条浸渍法分析,记录尿蛋白(PRO)、红细胞(RBC)、白细胞(WBC)。

1. 不离心法尿沉渣镜检 用一次性毛细管取混匀的尿液标本,滴入Fast Read-10尿沉渣定量分析板,稍待片刻, 在高倍镜下计数10个大方格内上皮细胞、RBC、WBC。

2. 离心法尿沉渣镜检 取混匀尿液标本10 mL于离心管内(江苏康健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尿沉渣管),按离心力显示键调节RCF=400× g[1 500 r/min(离心半径5.6 cm)]离心5 min, 倒掉上清液, 留0.2 mL 尿沉渣(用前经准确测定残留体积为0.2 mL), 轻轻混匀,用上述方法计数。结果计算:尿液细胞数/μL=10个大方格的细胞数÷尿浓缩倍数(50)。所有实验均在取样后2 h内完成。

四、统计方法学

生物参考区间采用美国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和国际临床化学联合会(IFCC)建议使用的统计学方法[ 3, 4],以第95百分位作参考上限,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 D检验、 Wilcoxon检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等。

结果

一、根据尿液分析试纸条浸渍法分析结果,筛选PRO、RBC、WBC全“-”的标本842例,其尿液上皮细胞、RBC、WBC结果经 D检验, 实验数据呈偏态分布, 故参考范围采用百分位数法计算。离心法上皮细胞、WBC与不离心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RB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 表1

表1 2种方法检测到上皮细胞、RBC及WBC比对结果(个/μL)

二、以PRO、RBC、WBC全“-”做阴性判断点,分别做RBC、WBC的离心法和不离心法ROC曲线。曲线下面积离心法RBC为0.652,不离心法RBC为0.663,显示离心法RBC计数并没有提高阳性诊断率,见 图1。而离心法WBC为0.684、不离心WBC为0.665,显示WBC的阳性诊断率有所提高,但不明显,见 图2

图1 离心法与不离心法WBC计数诊断效能的比较

图2 离心法与不离心法RBC计数诊断效能的比较

三、为观察细胞计数对干化学定量等级符合情况,按照诊断试验的有序分类资料分别做男、女的ROC曲线分析(只观察RBC、WBC)。结果显示,RBC离心法与不离心法细胞计数对干化学定量等级符合性并不高,离心法也并不比不离心法符合性明显提高;WBC细胞计数对干化学定量等级有较高的符合,但也未显示离心法比不离心法符合性提高;见 表2。由于篇幅所限,在此只提供女性离心法与不离心法细胞计数对尿液分析符合的有序分类比较,见 图3、4。

图3 女性离心法与不离心法WBC计数对尿液分析符合的有序分类比较

图4 女性离心法与不离心法RBC 计数对尿液分析符合的有序分类比较

表2 细胞计数对干化学定量等级符合的有序分类资料ROC曲线下面积比较
讨论

尿有形成分检查是尿常规检查不可缺少的项目,目前尿有形成分定量检测最常用的方法主要有2种,一种是以显微镜为基础的形态学检验法和以流式细胞术为原理的流式细胞计数法[ 5]。研究表明尿沉渣镜检仍然是对尿有形成分检出最好的一种方法[ 6]。在我国大多数实验室尿沉渣的定量计数还是以显微镜检查为主,《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规定了尿沉渣检验的标准化流程,按照流程新鲜尿液需离心浓缩50倍用于尿沉渣计算板细胞计数,结果除以浓缩倍数。但在实际应用中却受到临床医生质疑:尿液中RBC计数诊断阳性率明显下降。研究发现尿沉渣显微镜镜检在离心法与不离心法上结果存在很大差异,而《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提供的生物参考区间来源于丛玉隆等[ 7]的《中国健康人尿液显微镜检测法有形成分结果调查》,是不离心法产生的生物参考区间。有研究认为,离心法与不离心法尿液细胞计数存在差异,有学者认为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方面:(1)虽然标本经离心,大部分有形成分离心到管底,但不是全部,上清液还存有部分细胞,特别是肾病性尿中陈旧RBC血红蛋白(HB)溢出,比重减低,上清液存在RBC更多;(2)部分细胞在离心时被破坏;(3)离心后的沉渣是否混匀;(4)计数的细胞在计数池内的分布误差;(5)只计数10个大方格,计数细胞量少;(6)试管壁的黏附,而且不同材质的试管不同;(7)由于在计数结果时要除以50这个浓缩系数,又放大了上述的误差[ 8]

关于离心法尿沉渣显微镜检查文献很多,许多学者认为离心法可以提高细胞学诊断的阳性率。但马骏龙等[ 9]报道了离心镜检法与不离心镜检法比较, 不离心镜检法RBC检测结果是离心镜检法的2.0倍,WBC检测结果是离心镜检法的1.4倍。就细胞学诊断效能的论证分析未见报道,本研究应用ROC曲线进行比对研究。考虑尿液中一过性的细胞计数升高包括尿液分析阳性提示,未必就一定是泌尿系统炎症或损伤,所以本研究选择尿液分析的蛋白、RBC、WBC全阴性作为阴性诊断点。结果显示离心法尿液细胞计数对于RBC并没有提高诊断效能,而对于WBC虽诊断效能有所提高但也不是预期的较大幅度提高。另外本研究根据尿液分析中RBC、WBC不同的定量等级设立多个诊断点,应用诊断试验的有序分类资料ROC分析也没有显示诊断效能的提高。因此离心法尿沉渣检验并不能提高细胞学诊断阳性率。

如果单从计数颗粒的角度来讲,不离心法与离心后计数结果除以浓缩倍数所得的结果,理论上应该一致,但实际上如果每微升5个细胞,浓缩50倍后每微升细胞数将达到250个,这意味着作为常规工作人员计数这么多细胞产生的误差被放大了50倍。鉴于多篇文献都报道了离心法与不离心法之间存在着差异,本研究认为离心法尿沉渣检验应建立独立的生物参考区间。本研究对健康人群进行尿液细胞计数的初步调查得到与许多学者相同的结论,即离心法与不离心法之间存在着差异。女性上皮细胞、RBC、WBC第95百分位分别为23.0、2.4、4.1,男性分别为3.0、2.3、4.0。

由于离心法尿细胞显微镜检验作为标准化得到推广和临床应用。因此建立离心法生物参考区间显得迫在眉睫,需要强调的是生物参考区间应是多中心、大样本调查,并且严格掌握诊断标准和统一操作条件。本研究结果只是个初探,建议同道们组织这样的调查,使用离心法尿沉渣检验时才好有正确的诊断依据。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丛玉隆, 马骏龙, 张时民, . 尿液细胞成分定量分析方法学研究[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6, 29(3): 211-214. [本文引用:1]
[2] 江汉珍, 杨勇, 刘立新, . 离心法定量检测尿沉渣准确性研究[J]. 河北医学, 2006, 12(10): 988-991. [本文引用:1]
[3] Solberg HE. A guide to IFCC recommendations on reference values[J] . J Int Fed Clin Chem, 1993, 5(4): 162-165. [本文引用:1]
[4] National Committee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 ards. How to define and determine reference intervals in the clinical laboratory[S]. C28-A, NCCLS, 1995. [本文引用:1]
[5] Lakatos J, Bodor T, Zidarics Z, et al. Data processing of digital recording of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of urinary sediment[J]. Clin Chem Acta, 2000, 297(1-2): 225-237. [本文引用:1]
[6] 姜文玲, 夏运成, 许向青, . 尿液自动分析、尿沉渣及尿常规镜检对尿中有形成份的对比分析[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2, 12(10): 49-50. [本文引用:1]
[7] 丛玉隆, 马骏龙, 岳秀玲, . 中国健康人尿液显微镜检测法有形成分结果调查[J]. 临床检验杂志, 2006, 24(2): 81-84. [本文引用:1]
[8] 李钰. 尿沉渣分析方法学研究[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6, 6(23): 4540-4541. [本文引用:1]
[9] 马骏龙, 陆玉静, 黎晓晖, . 尿液红、白细胞定量不同方法的探讨[J]. 临床检验杂志, 2006, 24(5): 348-350.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