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孙海芳,女,1970年生,副主任技师,主要从事血液学检验工作。
动态监测O型孕妇不同孕期血清IgG抗A/B效价,为更加准确地预测新生儿ABO溶血病的发生提供诊断依据。
方法通过对232例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患儿母亲孕早期和孕晚期IgG抗A/B效价的动态监测,观察这类孕妇抗体效价的分布情况、变化率和变化幅度。
结果这类孕妇的孕早期和孕晚期IgG抗A/B效价大多分布在≥1∶256,其中绝大多数孕妇(O-A:94.9%,O-B:95.8%)孕晚期的IgG抗A/B效价较孕早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以升高2个滴度为主(O-A:46.3%,O-B:44.8%)。有11例其孕晚期的IgG抗A/B效价较孕早期无变化甚至发生降低,这11例孕妇孕早期的IgG抗A/B效价就偏高,主要分布在≥1∶512。
结论动态监测O型孕妇不同孕期血清IgG抗A/B效价十分必要,可以将孕晚期抗体效价较孕早期升高2个滴度或以上作为提示ABO溶血的指标。
To monitor dynamically the serum IgG anti-A/B titer of O blood group pregnant women in different stages of gestation, and provide diagnosis evidence for predicting the occurrence of neonatal ABO hemolytic disease.
MethodsThrough dynamically monitoring of 232 cases of IgG anti-A/B titer of ABO hemolytic disease of newborn children's pregnant women in first trimester and third trimester, the distribution of antibody titers, the rate of change and changing amplitude were observed.
ResultsThe distribution of IgG anti-A/B titer in first trimester and third trimester was ≥1∶256. In most of O blood group pregnant women, the IgG anti-A/B titer in third trimester increased in varying degree by comparing the IgG anti-A/B titer in first trimester(O-A: 94.9%, O-B: 95.8%).Most of them increased 2 of titer(O-A:46.3%,O-B:44.8%). There were 11 cases that the IgG anti-A/B titer in third trimester did not change or decreased, since these 11 cases had higher IgG anti-A/B titer in first trimester, and the distribution was ≥1∶512.
ConclusionsIt is necessary to do dynamic monitoring of the serum IgG anti-A/B titer of O blood group pregnant women in different stages of gestation, and the antibody titer in third trimester reaching 2 of titer or more than that in first trimester can be a more accurate evidence for predicting the occurrence of ABO hemolytic disease.
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 born,HDN)是由于母儿血型不相容而引起的同族血型免疫性疾病,可发生于胎儿期和新生儿早期。胎儿和母亲血型不相容时,由于胎儿红细胞(RBC)进入母体循环,母体产生了相应的IgG类抗体,该抗体能通过胎盘,作用于胎儿RBC,使之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溶血,常常造成孕妇早产、流产、死胎,新生儿贫血、黄疸、肝脾肿大、水肿和核黄疸等。如果胎儿存活,出生后来自母体的抗体继续造成新生儿RBC溶血,严重的将造成新生儿生理缺陷甚至死亡。该类疾病称之为胎母血型不合胎儿和新生儿免疫溶血性疾病,简称HDN。临床上以ABO血型不合引起的HDN最常见,RH血型不合的HDN较少见,其他血型系统极少见[ 1]。目前临床为评估新生儿ABO溶血病发生的可能性,需对O型孕妇在孕期中IgG抗A/B效价进行监测。为此,我们对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的O型母亲孕期IgG抗A/B效价的变化进行了动态监测,分析两者间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提供HDN诊断和防治的依据和指导。
选择义乌市妇幼保健院2006年1月至2009年9月232例O型孕妇,符合以下条件:(1)其新生儿血型为非O型;(2)其新生儿为出生后诊断为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3)RH血型均为阳性;(4)凡IgG抗A/B效价≥1∶256的孕妇均应用茵陈汤治疗。孕妇年龄2237岁;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年龄1~4 d,男147例,女85例;其中A型患儿136例、B型患儿96例。
动态监测O型孕妇不同孕期的IgG抗A/B的抗体效价,观察孕早期和孕晚期抗体效价变化的幅度。血型测定、O型孕妇抗体效价测定、HDN测定(直接抗人球试验、抗体释放及游离抗体)具体操作方法见《血液学检验标准操作程序》[ 2]。
1.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直接抗球蛋白试验是用抗人球蛋白试剂直接和待检RBC进行的反应,目的是检测RBC上是否存在免疫球蛋白,该试验是免疫血液学最常用的试验之一。大多免疫抗体为IgG类,相对分子质量小,分子长度250 A,与RBC相应抗原结合后,在盐水介质中不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反应,称为不完全抗体。但在抗-IgG(抗人球蛋白抗体)参与下,通过抗人球蛋白的桥连作用,可使RBC与相应抗体(IgG)反应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
2.吸收试验标准操作程序 实验原理:将被检RBC或含有血型物质的唾液、毛发等被检品加入已知效价的标准抗A及抗B血清后,若RBC获其他被检品中含有相应的抗原,便吸收血清中的抗体。吸收后血清以已知抗原的RBC来滴定效价,比吸收前血清效价显著下降或完全消失,便可证明受检RBC上或被检物中有与标准血清中抗体相对应的抗原。从而间接推知被检RBC或毛发等的血型及其亚型的种类。
3.放射试验标准操作程序 实验原理:抗原抗体复合物在某些物理条件下,抗原抗体结合是可逆的,当加热至RBC耐受温度56 ℃时,抗体可从RBC上释放下来,而RBC不被破坏。
ABO血型标准血清购自长春博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RH血型试剂购自德国BIOTEST公司;二硫苏糖醇购自浙大生科公司;IgG+C3d微柱凝胶卡,II低离子稀释液均购自瑞士达亚美公司;37 ℃恒温水浴箱;40×1 000 r/min离心机;瑞士达亚美公司配套37 ℃气浴箱和专用离心机。
(1)母子ABO血型不合;(2)早期出现高胆红素血症(病理性黄疸)和/或贫血;(3)改良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抗体释放试验及游离试验,其中以改良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或抗体释放试验阳性为确诊。
采用SPSS 13统计软件包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232例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母亲孕早期及孕晚期IgG抗A/B效价分布见 表1、 表2。
![]() | 表1 232例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母亲孕早期IgG抗A/B效价分布[例(%)] |
![]() | 表2 232例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母亲孕晚期IgG抗A/B效价分布[例(%)] |
232例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患儿母亲孕晚期较孕早期IgG抗A/B效价升高例数及滴度数分布见 表3、 表4。
![]() | 表3 232例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母亲孕晚期较孕早期IgG抗A/B效价变化分布[例(%)] |
![]() | 表4 232例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母亲孕晚期较孕早期IgG抗A/B效价升高滴度数分布[例(%)] |
11例IgG抗A/B抗体效价降低或无变化的孕妇其孕早期效价分布见 表5。
![]() | 表5 11例IgG抗A/B抗体效价降低或无变化的孕妇其孕早期效价分布[例(%)] |
HDN是因母婴ABO血型不合,母亲的IgG血型抗体通过胎盘引起的一种免疫性溶血性疾病,可致孕妇早产、流产、死胎,常致新生儿贫血、黄疸、肝脾肿大、水肿和核黄疸等[ 4]。新生儿ABO溶血病所占新生儿溶血的85.3%[ 5]。胎儿RBC进入母体循环并产生血型抗体是引起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主要原因。大多数孕母含胎儿血量仅0.1~0.2 mL[ 6],母亲产生免疫抗体,但并不一定发病。因为来自母体的抗体,被胎儿血浆和组织中存在的血型物质结合阻止抗体对RBC的作用;同时还因为胎儿RBC表面的结合抗体量较少时不会引起明显的溶血症状,只出现血型不合。只有当孕母在一定量胎儿RBC抗原或具有ABO的血型物质的刺激下,产生较多的抗体进入胎儿血循环,结合至RBC表面产生RBC的溶解破坏才发生新生儿ABO溶血病。因而检测母亲的IgG抗A/B抗体效价是非常必要的,可产前预测发生新生儿ABO溶血病的可能性。
在孕早期,由于进入母体的胎儿RBC相对较少,所以母体产生抗体的量少,抗体效价低。随着孕期的增加,由于绒毛膜的破裂,进入母体的胎儿RBC增加[ 6],使母体产生抗体量也增加,抗体效价升高。抗体的效价随着孕周的增加而升高,当上升超过机体的保护机制而导致HDN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232例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母亲孕晚期IgG抗A/B效价比孕早期明显升高。说明胎儿RBC正不断刺激母体,使抗体效价一路攀升,同时预示着胎儿发生新生儿ABO溶血病的可能性和严重性也在不断增加。
本研究对这类孕妇的IgG抗A/B进行了动态监测,结果发现这类孕妇孕早期和孕晚期的抗体效价多数分布在≥1∶256(见 表1、2),这与实际医疗过程中应用茵陈汤治疗的用药指征相符。在本研究中,抗体效价升高的孕妇O-A为94.9%、O-B:95.8%(见 表3);其中以升高2个滴度为主,O-A为46.3%、O-B为44.8%,升高3档及以上的孕妇O-A为38.3%、O-B为41.7%(见 表4)。可见,孕早期到孕晚期IgG抗A/B效价升高2个滴度可以作为预测发生HDN的参考。
但是通过动态监测发现,其中效价降低或不变化的孕妇有11例,这类孕妇绝大多数在孕早期时的IgG效价就偏高(见 表5)。这可能是由于ABO抗原在自然界分布比较广泛,如某些食物、细菌、注射等一些疫苗均可使母体产生免疫性抗体[ 7]。在孕早期,这些抗原刺激孕妇机体产生免疫性抗体。到了孕中晚期,由于孕妇未再接受这些抗原的刺激,所以在孕早期产生的免疫性抗体经过几个月后被机体清除,因此抗体效价反而下降。另一个原因可能是由于接受了茵陈汤的治疗,从而控制了效价的升高。具体原因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因此,动态监测孕妇血清IgG抗A/B效价,结合抗体效价的高低,可以更加准确地预测HDN的发生,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积极采取预防、治疗措施,有效地减少HDN的发病率,减轻临床症状,是保证优生优育围生期医学的一种有效的措施。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