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核苷酸法检测结核病患者血清IgG抗体的临床应用评价
徐园红1, 岳冀1, 秦莲花2, 罗槑1, 贺建兰1, 李青峰1, 胡忠义2
1.成都市结核病防治院,四川 成都 610016
2.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 上海市结核病(肺)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0433

通讯作者:胡忠义,联系电话:021-65115006-3037。

作者简介:徐园红,女,1981年生,学士,主管技师,主要从事结核细菌学及免疫学研究。

摘要
目的

评价结核分枝杆菌IgG抗体寡核苷酸酶联免疫法在结核病血清学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对285例结核病[菌阳肺结核(涂片阳性/培养阳性)124例,菌阴肺结核(涂片、培养均为阴性)161例]、38例非结核病的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及49名健康志愿者同步进行抗酸杆菌涂片、培养及结核分枝杆菌IgG抗体寡核苷酸酶联免疫法检测。

结果

结核分枝杆菌IgG抗体寡核苷酸酶联免疫法诊断菌阳肺结核的敏感性为67.7%(84/124),诊断菌阴肺结核的敏感性为33.5%(54/161),诊断结核病的总体敏感性为48.4%(138/285),总体特异性为92.0%(80/87),其中在非结核病的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中的特异性为86.8%(33/38),在健康志愿者中的特异性为95.9%(47/49)。

结论

结核分枝杆菌IgG抗体寡核苷酸酶联免疫法有极高的特异性和一定的敏感性,可用于结核分枝杆菌IgG抗体的血清学检测,能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IgG抗体; 寡核苷酸酶联免疫法; 血清学检测
中图分类号:R378.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640(2011)12-0840-05
Clinical evaluation of determination of enzyme-linked oligonucleotide sorbent assay for serum IgG antibodies in patients with tuberculosis
XU Yuanhong1, YUE Ji1, QIN Lianhua2, LUO Mei1, HE Jianlan1, LI Qingfeng1, HU Zhongyi2
1. The Hospital of Tuberculosis Prevents and Cure of Chengdu City,Sichuan Chengdu 610016,China
2. Shanghai Key Laboratory of Tuberculosis,Shanghai Pulmonary Hospital, 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 200433,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enzyme-linked oligonucleotide sorbent assay for the detection of IgG antibodies to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for serological diagnosis.

Methods

A total of 285 pulmonary tuberculosis patients, 38 patients with other pulmonary disease and 49 healthy controls were enrolled and performed for smear and culture. In tuberculosis group, 124 patients belonged to smear or culture positive tuberculosis, and 161 patients belonged to smear and culture negative tuberculosis. All patients and controls were determined by enzyme-linked oligonucleotide sorbent assay.

Results

The overall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enzyme-linked oligonucleotide sorbent assay were 48.4%(138/285) and 92.0%(80/87)respectively. The sensitivities of enzyme-linked oligonucleotide sorbent assay were 67.7%(84/124)in smear or culture positive tuberculosis group and 33.5%(54/161)in smear and culture negative tuberculosis group. The sensitivities were 86.8%(33/38)in other pulmonary disease group and 95.9%(47/49)in healthy group,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The enzyme-linked oligonucleotide sorbent assay for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IgG antibody has sensitivity and good specificity. The enzyme-linked oligonucleotide sorbent assay can be used in the serological diagnosis of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IgG antibody, and provides reliable reference for the clinical diagnosis.

Keyword: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IgG antibody; Enzyme-linked oligonucleotide sorbent assay; Serological determination

近年来随着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多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在全球大规模流行,结核病在世界范围内卷土重来,已成为人类头号传染病。但结核病的临床诊断,无论是痰菌培养、痰菌涂片、结核菌素试验,还是X线检查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而寻找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对提高结核病患者的检出率有积极意义[ 1]。免疫学诊断中的血清学诊断方法具有简单、快速、价廉、不需特殊仪器设备的优点,适合基层推广应用。尤其是对痰涂片阴性的肺结核、肺外结核和不易获得痰样本的儿童结核具有重要价值,已经成为早期发现与诊断结核病的理想选择。然而,目前结核病血清学诊断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不够理想,诊断方法的准确率仍然较低,无法满足临床的需要。主要原因是目前检测用抗原的敏感性、特异性不够。自20世纪90年代,Tuerk和Cold发明指数级富集配体的系统进化(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 enrichment,SELEX)技术[ 2]以来,利用该技术可以从随机单链核酸序列库中筛选到特异性与靶物质高度亲和的核酸配体,称为适体(aptamer)。利用适体结合多种检测手段,如电化学传感器、荧光标记技术等,已经应用于多种靶物质的检测。我们利用指数富集配体的系统进化技术筛选获得了结核分枝杆菌IgG抗体的高亲和性适体,构建了结核分枝杆菌IgG抗体检测的寡核苷酸酶联免疫检测法, 开发了结核分枝杆菌IgG抗体检测试剂盒(寡核苷酸酶联免疫法),并对该试剂盒进行了临床应用效果评估。

材料和方法
一、 材料

1.研究对象 共入选372例,血清样本均来自成都市结核病防治院。其中结核病患者285例,菌阳肺结核124例(涂片阳性/培养阳性),菌阴肺结核161例(涂片、培养均为阴性)。结核病患者诊断标准依据《临床诊疗指南:结核病分册》[ 3];非结核病的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患者 38例;无肺部疾病的健康志愿者49名。所有入选者年龄18~70岁,无免疫系统疾病,近3月内未用过免疫抑制剂。

2. 主要仪器及试剂 Microplate Reader RT-2100C 酶标仪。结核分枝杆菌IgG抗体检测试剂盒(寡核苷酸酶联免疫法)试剂由上海市肺科医院上海市结核病(肺)重点实验室研制(批号:201010013)。

二、方法

1. 结核分枝杆菌IgG抗体检测 采用寡核苷酸酶联免疫法检测。将试剂盒移至室温平衡30 min,每次试验设阳性对照2孔,阴性对照2孔,每孔分别加入阳、阴性对照血清100 μL;再设空白对照空2孔,加样本稀释液100 μL。在其余孔每孔加入样本稀释液100 μL,再加入待检血清10 μL,贴上封口胶,置37 ℃温育30 min。弃去各孔中样本,扣干。用洗涤液注满每孔(洗涤液至少300 μL/孔)后扣干,加液时勿溢出,重复5次。每孔加酶结合物100 μL,置37 ℃温育30 min,同上法洗板5次。每孔加显色剂A液、B液各50 μL,轻轻振荡后,37 ℃避光静置10 min。显色完毕后,每孔加入终止液50 μL,轻拍混匀,置酶标仪双波长450/630 nm处测定吸光度( A)值。

2.结果判断 结果判断的 A值为 A450nm A630nm的差值。阳性对照每孔 A值 ≥0.5;阴性对照 A值≤0.1,否则试验不成立。临界值(cut-off)计算:阴性对照平均 A值 + 0.06(备注:阴性对照 A值低于0.05以0.05 计算,高于0.05 按实际值计算)。结果解释:样本 A值 ≥ 临界值为结核抗体阳性;样本 A值<临界值为结核抗体阴性。

三、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率的比较采用 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一、结核分枝杆菌IgG抗体检测结果

结核分枝杆菌IgG抗体检测菌阳肺结核的敏感性为67.7%(84/124),菌阴肺结核的敏感性为33.5%(54/161),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1.21, P<0.01),诊断结核病的总体敏感性为48.4%(138/285),诊断结核病的总体特异性为92.0%(80/87),其中在非结核病的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中的特异性为86.8%(33/38),在健康志愿者中的特异性为95.9%(47/49)。见 表1

表1 372例血清样本IgG抗体寡核苷酸酶联免疫法检测结果(%)
二、结核分枝杆菌IgG抗体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比较

结核病占76.6%(285/372),整体准确度为58.6%;诊断结核病的阳性预测值为95.2%,阴性预测值为35.2%。见 表2

表2 IgG抗体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比较 (例)
三、结核分枝杆菌IgG抗体检测结果与细菌学检测结果比较

在285例结核病患者中结核分枝杆菌IgG抗体检测阳性检出率为48.4%(138/285),稍高于细菌学(涂片/培养)阳性检出率[43.5%(124/285)],但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38, P>0.05)。

讨论

SELEX技术是由20世纪90年代Tuerk和Gold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组合化学技术,利用适体检测其相应的靶物质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研究中应用越来越多。由于SELEX技术具有靶分子范围广以及筛选制备方便等优点,筛选的适体与靶分子结合的亲和力和特异性方面可与抗体媲美,且具有抗体所不具备的其他优点,如稳定性好和易于修饰等,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4],目前已被作为一种生物标志应用于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研究中。SELEX技术筛选的核酸适体与靶物质结合呈现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但该技术也存在很多的技术难点和影响因素,如:(1)一般单链寡核苷酸文库经体外化学随机合成,核苷酸片段太长可导致选择分离的适体概率降低,核苷酸片段太短则库容量太小,不能保证足够的二级结构同靶分子相结合;(2)选择分离适体的方法不同,对分离效率有影响,如高速离心、硝酸纤维素膜过滤、磁性介质分离、凝胶阻滞法、微孔板法、亲和柱层析及毛细管电泳等,其筛选和富集效率不同,过滤和离心法最简便、快速,但因其富集效率低而不适用于小分子和多肽类靶分子的筛选;(3)制备SELEX筛选的单链文库,采用不同方法[如不对称聚合酶链反应(PCR)和生物素链亲和素磁珠法等]均会影响SELEX筛选的过程及效率,因此筛选时需要综合考虑,况且在结核病研究领域,适体作为诊断和治疗试剂尚处于起步阶段。由于适体对环境和体内的多种核酸酶均较敏感,容易降解,且体外筛选的适体在体内可能失去作用[ 5],适体自身很难接近和穿透靶组织,用于体内治疗也存在较多难题。虽然目前尚未见到有关适体不良反应的报道,但其安全性仍需要进一步验证。

近几年来上海市肺科医院一直致力于研究利用SELEX技术筛选能与结核分枝杆菌靶物质特异性结合的寡核苷酸适体,寻找早期诊断结核病的方法[ 6~ 8]。现已筛选获得了结核分枝杆菌IgG抗体的高亲和性适体,建立了以微孔板为筛选介质,生物素-链亲和素-辣根过氧化物酶显色系统测定亲和力的方法。该设计基于较成熟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之上,操作简便,易于自动化,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该方法提高了结核病血清学检测的特异性,增加了血清学诊断的准确率,为临床诊断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为结核的基础研究、实验室和临床诊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经典抗原抗体ELISA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如抗原抗体用于ELISA检测主要依赖于体外重组表达,且经过纯化得到的抗原或抗体纯度不高,抗原抗体的天然纯化难以满足临床和实验室诊断的批量需要。核酸适体具有与靶物质亲和性高和特异性强、体外合成方便、纯度高、成本较低、可大批量生产等优点。目前国内尚未见与结核分枝杆菌IgG抗体检测试剂盒(寡核苷酸酶联免疫法)类似的商品化试剂盒。其检测原理为:用结核分枝杆菌抗体的一种特异性适体作为捕获适体包被酶联板,待检血清中的结核分枝杆菌抗体与捕获适体反应,再与酶标试剂进行二次孵育,形成“适体-抗体-酶标”复合物,后者与复合物上连接的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催化显色剂反应,生成蓝色产物,终止反应后变成黄色。若样本中无结核分枝杆菌IgG抗体时,不显色。

本研究中结核分枝杆菌IgG抗体检测诊断结核病的总体敏感性为48.4%,高于文献[7]报道的结果,但低于国内大多数文献[ 911]报道的结果;总体特异性为92.0%,高于国内大多数文献[ 9, 11]的报道结果,但低于文献[7,10]报道的结果。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作为辅助诊断结核病的一种方法,在国内已有很多报道[ 611]。各文献报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也相差较大,其原因可能与结核病病程不同时间及所应用的抗原不同有关[ 12],也可能与检测样本的数量不同及检测的方法学不同有关。本研究特异性较高,因为所用的适体是针对结核分枝杆菌IgG抗体反复筛选获得的,亲和性和特异性均应较高;敏感性一般,可能与IgG抗体结合的只是抗体的一个表位有关。敏感性和特异性在血清学诊断中总是互相矛盾,敏感性很高则特异性往往不高,特异性很高而敏感性往往又不高。本研究所用的结核分枝杆菌IgG抗体检测试剂盒较好的解决了这一对矛盾,使其检测具有极高的特异性(92.0%)及较高的敏感性(48.4%),特别是在健康志愿者中的特异性达95.9%,可用于健康人群的初筛。本研究中菌阳肺结核患者的阳性检出率为67.7%,明显高于菌阴肺结核患者阳性检出率(33.5%, χ2=11.21, P<0.01),可能是菌阳患者体内含有大量的结核分枝杆菌,使人体免疫系统更容易受到结核分枝杆菌抗原的刺激,引起比较强的免疫反应。

国外ELISA试剂通常定义一段“灰区”的检测范围,结果报告“可疑”。而国内很少有厂家对结核抗体的灰区进行设定,且各实验室对其观点不一,有的设定在0.9~1.1倍的Cut-off值区域,有的设定在Cut-off值以下15% 的范围。考虑到检测的误差,一般把Cut-off值上下的10%15%的范围定义为灰区。本研究结果的阴性对照平均 A值为0.119,计算其Cut-off值为0.125(0.119+0.06),则样本 A值 ≥ 0.125为结核抗体阳性,样本 A值<0.125为结核抗体阴性。若以Cut-off值上下的10%15%的范围为灰区,本研究中结核病组有16例样本的检测结果处于灰区,按照样本 A值 ≥ 0.125为结核抗体阳性,则报告5例阳性、11例阴性;非结核病其他肺部疾病组中有3例处于灰区,结果报告1例阳性、2例阴性;在健康人群中有2例处于灰区,结果报告1例阳性、1例阴性。处于Cut-off值周围亦即“灰区”结果的可靠性通常较差,阳性当然需要确认,阴性却也未必是真,必须引起注意,对于灰区样本,应对同一血清进行重复试验,重测以确定其阴阳性,如仍落在灰区范围内则报告阳性或对同一患者24周后再留取血清样本进行检测,以排除偶尔的误差,尽量减少假阳性和假阴性。

本研究结核分枝杆菌IgG抗体的阳性检出率为48.4%,高于细菌学阳性检出率(43.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这可能与本研究的样本数量较少有关。样本数量较少两者的差异还不明显,若扩大研究的样本数量,两者差异会更明显。由于抗体水平与病情变化呈正相关,本研究的样本均来自住院患者,大部分患者均处于治疗中,并有不同程度好转,有些患者病变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因此抗体检测可能出现阴性结果,还有一部分患者处于窗口期(即感染早期抗体尚未形成之前),抗体检测也可以出现阴性结果。虽然本研究中这2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还看不出显著差异,但IgG抗体检测较传统涂片、培养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经济、重复性好,这是毋庸置疑的。

在非结核病其他肺部疾病组中有5例、健康人群中有2例出现ELISA抗体阳性结果,即假阳性结果,其原因可能为中国四川是结核病高感染地区,受试者在此地区生活,不能排除自然感染或人为感染,造成血液中抗结核抗体存在的可能,但目前没有发病。对于这部分患者或健康人,我们将继续跟踪观察。

评价一个试验在临床上的诊断价值依赖于其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 13]。特定社区,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随疾病的流行程度而有显著变化[ 14]。在结核病低流行区,阴性预测值高时,如果检测结果是阴性就可以排除结核病;如果在结核病高流行区,阳性预测值高,阳性检测结果有利于临床可疑患者的诊断。本研究中结核病占76.6%,结核分枝杆菌IgG抗体检测诊断结核病的整体准确度为58.6%,阳性预测值为95.2%。中国四川是结核病高流行的地区,这说明本研究的阳性结果具有很高的可信度,对临床医生高度怀疑而又无法确诊的患者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总之,结核分枝杆菌IgG抗体寡核苷酸酶联免疫法有较高的特异性及一定的敏感性,可用于结核分枝杆菌IgG抗体的血清学检测。该方法提高了结核病血清学检测的特异性,增加了血清学诊断的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Tuerk C, Gold L. 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 s by exponential enrichment: RNA ligand s to baeteriophage T4 DNA polymerase[J]. Science, 1990, 249(4968): 505-510. [本文引用:1]
[2] Furin JJ, Johnson JL. Recent advances in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tuberculosis[J]. Curr Opin Pulm Med, 2005, 11(3): 189-194. [本文引用:1] [JCR: 3.119]
[3] 中华医学会. 临床诊疗指南: 结核病分册[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122. [本文引用:1]
[4] 张慧卿, 方念, 张馄和. 适配子筛选技术[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1): 113-118. [本文引用:1]
[5] Lee D, McClain WH. Aptamer redesigned tRNA is nonfunctional and degraded in cells[J]. RNA, 2004, 10(1): 7-11. [本文引用:1] [JCR: 5.088]
[6] 秦莲花, 马占忠, 郑瑞娟, . 结核分枝杆菌MPT64蛋白适配子的筛选与鉴定[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8, 31(6): 453-458. [本文引用:1]
[7] 蔡江丽, 秦莲花, 刘忠华, . MPT64抗体的适体在结核病血清学检测中的应用[J].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2010, 30(2): 180-184. [本文引用:1]
[8] 刘忠华, 秦莲花, 冯永红, . 分泌蛋白MPT64鉴定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的应用研究[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9, 32(8): 608-612. [本文引用:1]
[9] 高孟秋, 初乃惠, 王海英, . 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蛋白抗体检测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价值[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7, 30(12): 918-920. [本文引用:1]
[10] 范超明, 李伟, 樊德利, . 双抗原夹心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抗体的研究[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1, 34(5): 356-358. [本文引用:1]
[11] 杨倩婷, 朱秀云, 单万水, . 结核酶联免疫斑点试验与抗结核抗体平行检测比较[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9, 32(8): 895-899. [本文引用:1]
[12] Wang BL, Xu Y, Li ZM, et al. Antibody response to four secretory proteins from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and their complex antigen in TB patients[J]. Int J Tuberc Lung Dis, 2005, 9(12): 1327-1334. [本文引用:1] [CJCR: 2.5]
[13] Chiang IH, Suo J, Bai KJ, et al. Serodiagnosis of tuberculosis. A study comparing three specific mycobacterial antigens[J].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 1997, 156(3 Pt 1): 906-911. [本文引用:1]
[14] Daniel TM, Debanne SM. The serodiagnosis of tuberculosis and other mycobacterial diseases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J] . Am Rev Respir Dis, 1987, 135(5): 1137-1151.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