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管琳,女,1972年生,学士,副主任技师,主要从事临床检验工作。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知识的普及,女性越来越重视自身的健康。而由各种病原菌引发的阴道病是妇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中真菌、细菌是引起阴道炎、宫颈炎的主要致病菌。为了解本地区妇女阴道病的感染情况,现对进行体检的健康育龄期妇女进行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测,并与同期妇科门诊患者的检测结果比较。
1.研究对象 收集2010年9月至2011年6月来上海市闵行区妇幼保健院体检的1 278名育龄期妇女,年龄20~35岁。收集2010年9月至2011年6月来上海市闵行区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就诊的育龄期妇女14 548例,年龄20~35岁。样本采集时为非月经期,未使用消炎药和阴道灌洗疗法。
2.仪器和试剂 Olympus光学显微镜;细菌性阴道病检测试剂盒(珠海市丽拓发展有限公司提供)。
3.方法 由妇科医师用1支无菌专用棉拭子取阴道分泌物,涂于滴加生理盐水的清洁无菌玻片上作高倍镜镜检,根据所含白细胞(或脓细胞)、上皮细胞、杆菌及球菌的多少将阴道清洁度分为Ⅰ~Ⅳ 度,判定方法根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 1]。同时查找霉菌孢子及阴道滴虫。另1支取阴道后穹隆部位的分泌物。取材前,要拭去取材部位堆积的脓液后,在取材部位旋转并停留20 s以上,以便吸取足够的样本。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细菌性阴道病的检测。
4.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作统计。
1.体检者与门诊患者阴道清洁度、念珠菌、滴虫及细菌性阴道病检出率比较 体检者阴道清洁度、念珠菌、滴虫以及细菌性阴道病的检出率与门诊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1)。见 表1。
![]() | 表1 体检者和门诊患者阴道清洁度比较[例(%)] |
2.不同阴道清洁度念珠菌、滴虫以及细菌性阴道病的检出率 体检者及门诊患者阴道清洁度Ⅰ~Ⅱ度3种病原体的检出率均低于Ⅲ~Ⅳ度( P<0.01)。体检者及门诊患者3种病原体的检出率均有差异( P均<0.01)。见 表2。
![]() | 表2 体检者及门诊患者不同阴道清洁度3种病原体的检出率比较[例(%)] |
阴道分泌物检查一般包括清洁度、霉菌检查、滴虫、细菌性阴道病。通过这些检查能在较短时间内给临床医生提供初步诊断依据,为进一步检查或诊疗提供参考。
在正常阴道菌群中,乳酸杆菌占优势,其存在对维持阴道正常菌群起着关键的作用。阴道上皮的糖原经乳酸杆菌的作用,分解成乳酸,使阴道局部呈弱酸性环境,可抑制其他寄生菌适度生长。本研究发现体检者及门诊患者阴道清洁度Ⅰ~Ⅱ度的病原体检出率均低于Ⅲ~Ⅳ度( P<0.01)。可见维持正常的清洁度对女性生殖道健康至关重要。
临床习惯上将阴道炎分为特异性阴道炎和非特异性阴道炎。特异性阴道炎是由滴虫、真菌等感染所引起,已普遍引起重视。本研究结果显示,体检者及门诊患者念珠菌、滴虫的检出率明显低于细菌性阴道病的检出率。这可能因为滴虫、霉菌感染的临床症状比较明显,患者多数会有强烈的外阴瘙痒、外阴疼痛、白带异常等自感症状,因而更趋向于主动找医生诊治且治疗比较及时、彻底。
非特异性阴道炎即细菌性阴道病,主要是生殖道正常菌群(乳酸杆菌)数量减少,而以一组厌氧菌群(类杆菌属族、加德纳菌、莫比伦式菌属、人型支原体属和消化链球菌属等)数量增加引起的无阴道黏膜炎性反应的临床综合征状。国外报道妇科门诊患者的细菌性阴道病检出率为10%~35%[ 3]。国内文献[ 2]提示,在妇科门诊有症状的患者中细菌性阴道病检出率为15%~45%。本研究中体检者细菌性阴道病的检出率为13.5%,门诊患者细菌性阴道病的检出率为29.5%,与文献报道基本符合。无论在体检组还是门诊组,细菌性阴道病的检出率均高于霉菌、滴虫的检出率。这可能是感染细菌性阴道病的患者只有亚临床或无症状阴道感染.自感症状多不明显,往往被忽视。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细菌性阴道病是早产及非孕妇女盆腔炎、阴道口蜂窝组织炎、子宫内膜炎等生殖道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在日常妇科检查中应加强该项目的检测。
本研究结果显示,1 278名体检者有406名(31.8%)阴道清洁度为Ⅲ~Ⅳ度,其中念珠菌感染67例、滴虫感染4例、细菌性阴道病172例。说明在女性健康人群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群存在有各种阴道炎,由于症状较轻或其他原因而未被患者重视,没有及时就诊得到治疗,所以定期组织妇女进行健康体检是非常必要的。
[1] |
|
[2] |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