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林杰,男,1980年生,学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医学检验工作。
患者,男,66岁。因突发昏迷,呼之不应2h于2010年7月16日急诊入院。入院查体:昏迷状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6分,头颅计算机体层扫描(CT):左侧丘脑出血破入脑室,量约40 mL,左侧侧脑室积血,脑室系统偏大,三、四脑室铸形。急诊行“左侧额角穿刺外引流术”。术后5 d,患者出现颅内感染并发肺部感染,给予抗感染治疗15 d后,患者感染逐步得以控制。术后第23天开始出现白细胞计数减低,单核细胞比例增高。患者血常规检查由Sysmex XT-2000i血液分析仪完成,并取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抗凝静脉血涂片,自然干燥后,用瑞-姬染色,油镜观察,可见:单核细胞比例明显增高,单核细胞边缘不整齐,胞浆内可见空泡。患者连续行血常规检查,结果见 表1。
![]() | 表1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结果 |
感染是急性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 Vargas等[ 1]称这种感染为脑卒中相关性感染(SAI),其发生与众多因素有关, 脑卒中尤其重症脑卒中诱导的免疫功能抑制可能是重要的内在因素。单核细胞是最重要的抗原递呈细胞, 在机体损伤治愈、抗御病原的入侵和对疾病的免疫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急性脑卒中患者出现外周血单核细胞计数的增加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有关,其原因可能为脑卒中导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和交感神经系统激活, 刺激骨髓池中幼稚的单核细胞释放入外周血[ 2]。有研究表明,脑卒中后单核细胞的激活状态,特别是单核巨噬细胞表面HLA-DR的表达水平与脑卒中病情的动态变化及预后有关[ 3]。在本病例中,我们发现在患者出现严重感染后,白细胞数目减少,单核比例出现异常升高,最高可达到60%,远高于常见病例,结合镜检发现单核细胞出现边缘不整齐,胞浆颗粒增多并出现空泡(见 图1、2)。
另外,我们在此病例中对比血液分析仪与镜检分类的结果时发现,仪器检测的单核细胞比例要高于镜检结果,这是因为在急性感染时,患者外周血存在核左移,而该仪器未设杆状细胞、中晚幼粒、幼稚细胞和其他一些异常细胞,这些类细胞在检测过程中被处理后,其大小及核质与单核细胞较相近,可能造成单核细胞比例增加[ 4]。因此在临床工作中,我们要注意仪器的相关检测信息,并且结合临床病例不断总结经验,加强细胞形态学方面的知识,以保证为临床提供正确可靠的检测信息。
[1] |
|
[2] |
|
[3] |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