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RhD阴性无偿献血者抗原分布及不规则抗体调查
孙业富1, 夏爱萍1, 范恩勇2
1.高邮市人民医院, 江苏 高邮 225600
2. 扬州市中心血站,江苏 扬州 225012

作者简介:孙业富,男,1973年生,学士,副主任技师,主要从事血液检测和血站质量管理工作。

关键词: RhD阴性; 无偿献血者; 不规则抗体
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640(2011)10-0715-02

人类红细胞Rh血型系统发现于20世纪40年代,是人类红细胞血型系统中最具多态性的血型系统。该血型系统重要性仅次于ABO血型系统,可以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和新生儿溶血病[ 1]。为了进一步提高输血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及时性,我们对初筛RhD抗原阴性者再进行阴性确认实验和5种主要抗原及不规则抗体的检测登记。我们对扬州市2008至2009年以来初筛后经确认为抗原阴性的无偿献血者其表型分布和不规则抗体进行了回顾性统计分析。

一、材料和方法

1. 标本 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扬州市无偿献血者标本 92 655份,献血者年龄18~55岁,平均34岁,其中男性 50 959名,女性41 696名。

2. 试剂 IgM抗D、IgG抗D试剂(上海血液生物医药公司,北京金豪制药有限公司,BIOTEST公司),筛选细胞、谱细胞、多特异性抗-(IgG+C3d)、抗-D、C、c、E、e,由上海血液生物医药公司提供。

3. RhD阴性献血者筛选 对于初筛RhD阴性的标本,用3批不同生产厂家及批号IgG抗-D试剂进行血清学确认试验,未出现凝集者则为RhD阴性,出现凝集的判为弱D型。对RhD阴性献血者进行Rh因子筛选,用单克隆IgM抗-D、C、c、E、e试剂作盐水法进行抗原测定,凝集判为阳性,未见凝集判定为阴性。

4. RhD阴性献血者不规则抗体筛查 对上述RhD阴性献血者血浆用筛选红细胞做常规抗体检查,对抗体筛选结果不规则抗体阳性标本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确定其特异性。

二、结果

1. 扬州市2008至2009年396名RhD阴性献血者RhD血型抗原分布见 表1

表1 扬州市2008年至2009年396名RhD阴性献血者RhD血型抗原分布

2. 抗体筛查、鉴定及随访结果 在396份RhD阴性血浆中筛查出抗体阳性4例(1.11%),分别是抗-D 3例和抗-C 1例,效价分别为16、4、4 和 4 。对其进行随访调查,由于有抗-D的3名无偿献血者中有2名是暂住人口,联系不上无法进行跟踪调查。只跟踪调查到抗-D女性1名,29岁,O型,有妊娠史,育有RhD阳性1子;抗-C男性1名,34岁,6年前有输血史,其因交通事故外地就医输血,故未能对其所输血液进行跟踪调查。

三、讨论

Rh血型系统是最具多态性的红细胞血型系统,目前已确定的抗原多至48个,其中与临床输血相关的主要有D、C、c、E、e等5种抗原,东方人Rh血型系统中抗原的免疫强度依次为D、E、c、C、e,汉族人群中RhD阴性者仅占0.2%~0.5%,我们在扬州地区无偿献血者92 655份标本中,检测无偿献血者RhD抗原频率为0.40%,其表型分布频率与文献报道一致[ 2, 3]。应用3批不同生产厂家,不同批号的单克隆IgG抗-D试剂作为抗球蛋白试验试验,未出现凝集则为RhD阴性血型,出现凝集的判为弱D型。间接抗球蛋白试验为阴性的个体,如果使用更为敏感的吸收/放散技术,仍可在一部分个体的红细胞表面检出D抗原,称为D放散型(DEL)[ 4]。由于受实验条件等限制,无法再进行更细致的工作。从 表1中可见在396份RhD阴性的无偿献血者中,D阴性以dccee表型最多,其后依次为dCcee, dCCee, dccEc、dCcEe、dCCEe。

在对RhD阴性的无偿献血者做抗体筛查时,发现有4例有不规则抗体的存在,其效价分别为16、4、4和4,而国外很多国家已将不规则抗体筛查列入血液制品常规检查,而我国尚未对血液制品中的不规则抗体进行检查[ 5]。特别是RhD阴性血型的患者本身就存在供血较为困难的情况,如有其他Rh血型不规则抗体的存在,会使供血更为困难,但为了临床输血安全应输完全相合的血液制品[ 2]。而血浆及血小板的输注原则是按照ABO血型相容输注,不做交叉配血。又因多数血站在未对RhD阴性血浆做抗体筛查的情况下,为了避免血浆的浪费,就将其发给临床RhD阳性患者输注,若输注的血浆中含有不配合的ABO系统以外Ig抗体(如抗-D、-C),则会引起急性或迟发性输血反应[ 2],给患者带来生命危险。我们的结果中,抗体筛查阳性4例,占1.11%,由于其中2名是暂住人口联系不上无法进行跟踪调查,只好随访此2名献血者,发现其有妊娠或输血等原因引起的免疫性抗体。避免患者输用含有不规则抗体血液制品而引起输血反应,采供血机构有必要考虑先对RhD阴性血浆进行抗体筛查。特别是对有妊娠史或输血史的献血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避免所献血液用于临床,引起急性或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如果可能的话,最好将有妊娠史或输血史的RhD阳性献血者血浆也进行抗体筛查,以避免抗-C,-c,-E,-e等IgG性质的不规则抗体引起的输血反应。或将RhD阴性血浆存放如有完全相符的患者输注,如无一直存放至报损而不应将其输注给其他患者。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杨波, 朱豫飞, 孙先玲, . Rh血型系统的多态性研究进展[J]. 中国输血杂志, 2007, 20(4): 355-358. [本文引用:1]
[2] 朱自严, 郭忠慧, 张雄民. 人类血型系统[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65-68. [本文引用:3]
[3] 陈静娴, 陈强, 宋宁, . 不规则抗体筛查与稀有血型库存的现状调查[J]. 中国输血杂志, 2008, 21(10): 792-794. [本文引用:1]
[4] Wagner FF, Flegel WA. Review: the moleculer basis of the Rh blood group phenotypes[J]. Immunohematology, 2004, 20(1): 23-36. [本文引用:1]
[5] 邱艳. 全血成分质量要求与血液标准化[M].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3: 18-31.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