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发光法测定10 409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结果分析
徐克1, 池胜英2, 吴丽芳1, 赵颖雷3
1.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浙江 温州 325000
2.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浙江 温州 325000
3.温州医学院检验医学院,浙江 温州 325000

作者简介:徐克,男,1972年生,学士,副主任技师,主要从事临床免疫检验工作。

摘要
目的

了解电化学发光法测定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学标志物各种模式的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罗氏E170电化学发光仪定量检测10 409例临床血清标本的HBV血清学标志物,统计分析各种模式的分布情况和少见模式的测定值。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分别以1 、2 、3 、4 、5表示。

结果

电化学发光法测定HBV血清学标志物的精密度均<6.5%,从10 409例血清标本中共检出16种血清学模式,其中少见模式7种,占1.27%,分别为“1235、1345、1245、125、12345、24、4”等模式,少见模式的定量测定值各有特点。

结论

电化学发光法测定HBV血清学标志物具有精密度好、特异性高的特点,通过分析少见模式的定量数值可以初步了解可能发生的血清学转换模式,预测乙型肝炎患者病毒标志物。

关键词: 乙型肝病毒标志物; 电化学发光法; 少见模式; 模式转换
中图分类号:R392.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640(2011)10-0700-03

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学标志物检查是目前临床分析和判断患者病程和传染性的重要依据之一。常用血清学标志包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以及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有关HBV标志物的血清学表现模式有许多报道[ 1, 2],但这些报道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本研究采用电化学发光法(ECLIA)定量测定10 409例血清的HBV标志物,统计HBV标志物的模式分布情况,并对少见模式进行分析。

材料和方法
一、材料

1. 标本 2009年10月至2010年3月在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患者,共10 409例,其中男6 158,女4 251例,年龄6~91岁,清晨空腹采血,分离血清后当天完成检测。

2. 仪器与试剂 瑞士罗氏公司的MODULAR ANALYTICS E170全自动电化学发光仪,采用配套试剂、定标液和质控品。

二、方法

1. 质量控制严格按照仪器的操作规程进行,采用室内质控品监控仪器检测状态。实验前做批内和批间重复性试验,以验证仪器的精密度。

2. 阳性判断标准 HBsAg测定值>1 COI 判为阳性;抗HBs测定值>10 IU/L时判为阳性;HBeAg测定值>1 COI 时判为阳性;抗HBe测定值<1 COI 时判为阳性;抗HBc测定值<1 COI 时判为阳性。

3. 模式代码约定 分别以1、2、3、4、5表示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阳性。

结果
一、批内和批间的精密度试验

取各项目不同浓度的血清各1份,每个浓度当天检测20次,计算批内变异系数( CV);另外分20份置-35 ℃冷冻保存, 每天检测1次,连续20 d,计算批间 CV,结果见 表1

表1 电化学发光法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的精密度结果
二、ECLIA测定10 409例血清的HBV血清学标志物模式

10 409例标本所见的血清标记模式共有16种。以该模式标本按所占比例是否>0.5%分为常见模式组和少见模式组,见 表2

表2 10 409例HBV标志物定量检测结果
三、3种少见模式的测定结果

表3

表3 3种少见模式的测定结果( ±s)
讨论

机体受HBV感染后,可出现多种血清学标志模式,对其进行归纳参比,对乙型肝炎临床分型、病程进展和疗效判断均有指导意义。近年来,全自动化学发光方法以其自动、快速、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可以定量等优点,广泛应用于HBV标志物检测。精密度试验表明,测定HBV标志物各批内和批间 CV均<6.5%,明显好于ELISA测定的 CV[ 3]

本研究共检测了10 409例临床标本,共检出16种模式。其中常见模式有9种,占98.70%,少见模式7种,占1.27%。常见模式的种类与文献报道基本相同[ 1, 2],但少见模式的种类少于文献采用ELISA报道的18和26 种模式[ 1, 2]。罗氏MODULAR ANALYTICS E170全自动电化学发光仪测定血清HBsAg时的分析敏感性为0.09 ng/mL,最高浓度达150万IU/mL不会出现前带现象。而ELISA检测HBsAg等项目时会因抗原浓度过高产生钩状效应而导致假阴性[ 4],或因浓度太低(<0.5 ng/mL)出现假阴性[ 5]。ELISA对低浓度的抗HBs标本(<34.78 IU/L)会出现假阴性[ 6]。ECLIA在测定抗HBc时使用二硫苏糖醇等预处理血清样本,可以去除血清中存在交叉反应性抗体或干扰性物质(如前母B淋巴细胞的非特异激活而导致HBV的IgA相关分子),明显提高抗HBc检测的特异性,使特异性达到99%以上[ 7]。另外ELISA手工操作步骤较多,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多。由于上述原因,许多ELISA测定可以出现的少见模式,用ECLIA测定时未见。提示ELISA出现的这些少见模式,部分可能为方法学原因所致,而非均为亚临床型或非典型性HBV感染。

“1235、1345、1245、125、12345”等模式则出现一定的比例。其原因是人体受HBV 感染后,抗原和抗体在转换过程中出现抗原、抗体同时存在的现象,另外的原因与新的不同亚型感染有关。本研究出现的“1235”模式中,HBsAg绝大多数含量较高,抗HBs 大部分低于100 IU/L,而HBeAg含量较高,此结果可能是“135”向“145”的中间转换模式,如出现HBsAg、抗HBs 含量均较高者则可能为新的不同亚型再感染[ 8]。HBeAg与抗HBe 的转换,则是产生少见模式“1345”的主要原因。在“1345”模式中,HBeAg 含量为(6.40±7.10)COI,抗HBe 含量为(0.70±0.20)COI,HBeAg、抗HBe含量大部分在低值阳性范围内,这种情况也是“135”模式在向“145”模式的中间转换模式[ 8]。与“1235”模式不同的是“1245”模式中抗HBs 含量均较高(>100 IU/L),这可能是“145”向“245”模式转换过程中的中间转换模式。

总之,ECLIA用于检测HBV标志物,给临床提供的是敏感性高、重复性好的量化指标,便于临床医生全面了解HBV感染情况,为临床动态观察病情提供了较大的便利。特别对于一些少见模式,可以通过分析定量数值初步判断可能发生的血清转换模式。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姚磊, 潘海龙, 张征, . 59 434例就诊者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的检出与分析[J]. 重庆医学, 2003, 32(4): 469-470. [本文引用:3]
[2] 郑彦, 王芳义. 9 089 例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J].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06, 4(2): 47-48. [本文引用:3]
[3] 马蔡昀, 蒋理, 葛高霞, .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测HBsAb 效果评价[J].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05, 12(1): 41-42. [本文引用:1]
[4] Unnikrishnan AG, Rajaratnam S, Seshadri MS. The "hook effect" on serum prolactin estimation in a patient with macroprolactinoma[J]. Neurol India, 2001, 49(1): 78-80. [本文引用:1] [JCR: 1.044]
[5] 李金明.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测定及结果解释的若干问题[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6, 29(5): 385-389. [本文引用:1]
[6] 吴婷婷, 郑晓群. 电化学发光与酶免疫分析检测抗HBs 的比较[J]. 中国医师杂志, 2003, 5(9): 1273. [本文引用:1]
[7] Cheng Y, Dubovoy N, Hayes-Rogers ME, et al. Detection of IgM to hepatitis B core antigen in a reductant containing, chemiluminescence assay[J]. J Immunol Methods, 1999, 230(1-2): 29-35. [本文引用:1] [JCR: 2.225]
[8] 孙南雄, 黄祖瑚, 刘雁雁. 乙型肝炎患者957 例血清学标志分析[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1999, 22(5): 296-298. [本文引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