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耿洁,女,1969年生,学士,副主任技师,主要从事血液学检验工作。
最近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是心脑血管硬化、动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危险因子,与脑卒中、冠心病等发生、发展有重要关系[1,2]。高水平Hcy对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影响是复杂的,最终造成的结果是促进血栓形成倾向。纤维蛋白原(FIB)浓度增高可致血管内皮损伤,继而引起血小板(PLT)聚集,血浆黏度也随之增高,对血栓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D-二聚体(D-D)含量的增多,是继发性纤溶较有价值的指标,D-D越高,体内呈高凝状态就越重,纤溶活性就越强。我检测了11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Hcy、FIB、D-D水平,以探讨联合检测3项指标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诊断价值。
1. 材料
(1)仪器和试剂:FIB使用日本sysmex CA-6000全自动血凝仪, D-D使用法国VIDS仪器, 以上2项均采用进口原装试剂。Hcy水平测定采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试剂盒由上海德赛公司提供; (2)病例资料及标本:急性脑梗死组为2008年1月至2009年3月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脑梗死患者118例, 男 75例, 女 43例, 年龄4573岁, 患者全部符合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并经颅脑计算机X线体层扫描(CT)或磁共振证实, 均为首次发病的1周内患者, 无血液病和脑出血、严重肝肾功能障碍, 半年内无心血管疾病及大手术史; 对照组为经体检和实验室检查均正常的健康体检者50名, 男、女各25名, 年龄4064岁, 均排除心、脑、肝肾等重要器官疾病。均未服用叶酸、B族维生素; 标本采集预处理:所有观察对象于清晨空腹抽静脉血3 mL置于109 mmol/L的构橼酸钠抗凝管中, 室温下以3 000 r/min(离心半径15 cm)离心10min, 取血浆用于FIB和D-D的检测; 空腹抽取静脉血2 mL置于5%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Na2)抗凝管中, 用于Hcy的检测。
FIB采用比浊法测定, D-D使用免疫荧光比浊法测定, Hcy采用循环酶法测定。
应用SPSS 12.0 统计软件, 所有统计资料均以
Hcy是一种含硫氨基酸, 人体内的主要来源是蛋氨酸脱甲基的产物, 人体摄入的Hcy 70%从肾脏排出。高Hcy血症近年来被普遍认为是心血管疾病、缺血性脑卒中和周围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3]。Hcy通过多方面致病机制诱发脑梗死的发生, 如损害血管基质, 加重对动脉壁内皮的氧化损伤, 促进血管平滑肌的增殖, 影响血管运动调节, 降低蛋白C的活性, 诱发凝血酶的产生及血小板聚集, 从而促使血栓形成[4]。本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 进一步说明了血浆高Hcy通过损伤血管内皮细胞, 破坏机体凝血和纤溶之间的平衡, 使机体处于血栓前状态, 及其可能对神经元的毒性作用等共同导致脑卒中的发生。D-D是已经交联的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中的小片段, 可以作为纤维蛋白形成和纤溶的敏感分子标记物, 其生成或增高直接反映了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 其血浆中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水平可代表体内凝血酶的活性剂纤维蛋白的生成情况[5]。FIB是一种凝血蛋白, 为人体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之一, 参与人体的凝血、PLT聚集及纤溶过程, 从多个侧面调节血液循环[6]。FIB浓度增高可致血管内皮损伤, 继而引起PLT聚集, 血浆中的FIB是影响血浆黏度的主要成分, 其含量增加会导致血管黏度增加, 促进脑梗死的发生[7]。急性脑梗死患者D-D和FIB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Hcy和FIB浓度变化可用于监测脑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的危险性, 分别为脑梗死相对独立的危险因素, D-D的出现则代表血栓的形成和纤溶亢进的程度[8]。
脑梗死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 其中各种指标都处在动态变化之中, 脑梗死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及致死率高四大特点, 且治疗方法有限, 所以对各种危险因素的预防越来越重要, 有效地综合应用各种指标, 及时掌握病理情况, 及时做出应对, 减少重病例发生, 才是重中之重。
联合应用这些指标才能更清楚地反映出病情病理, 及时干预, 有必要将Hcy、D-D和FIB作为急性脑梗死的常规检查项目联合检测。及时采取相应的临床治疗措施, 对延缓和阻止脑梗死的发生和发展, 有积极和重要的临床意义, 对其预后也有深远的意义。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