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张志斌,女,1966年生,学士,副主任技师,主要从事临床检验和心血管病实验研究。
探讨抗凝剂、抑肽酶和凝集温度对内皮素-1(ET-1)测定结果的影响。
方法采集60名健康志愿者静脉血标本,采用不同方法[分别置4 ℃、22 ℃、37 ℃凝集后离心分离血清,22 ℃溶血后离心分离血清;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Na2)抗凝分离血浆、EDTA-Na2+抑肽酶抗凝分离血浆]处理后,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ET-1水平,探讨不同血标本处理方法对ET-1测定的影响。
结果血浆组ET-1水平明显高于血清组( P<0.01);高浓度ET-1血标本的EDTA-Na2+抑肽酶组ET-1水平显著高于EDTA-Na2组和血清组( P<0.01);4 ℃组的ET-1水平高于其他各血清组,其与22 ℃组和37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
结论不同条件下的血液凝集过程都会造成ET-1活性不同程度的丢失;抑肽酶对ET-1活性保存有益,对高浓度血标本ET-1活性的保护作用尤为明显。
内皮素-1 (endothelin-1, ET-1) 是目前已知的作用最强、持续时间最长的缩血管肽[1]。ET-1的释放同心血管疾病、神经内分泌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疾病有密切关系, 同时在创伤、感染和休克等损伤过程中也发挥重要作用。目前ET水平已经成为临床观察上述系统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生化指标。通常认为, 在肽类激素体外测定中, 使用抑肽酶可以抑制血浆内源性蛋白水解酶对肽类激素的降解。但目前为止尚未发现有抑肽酶在体外测定中对肽类激素活性保护作用方面的报道。我们通过血标本采集和处理过程中抗凝剂、抑肽酶、温度和溶血等不同处理方法的使用, 探讨血标本处理因素对ET-1测定的影响。
志愿受试者60名, 无年龄和性别限制。每位受试者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抽取静脉血约10 mL, 其中2 mL加入10%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Na2)30 μ L, 2 mL加入10%EDTA-Na2 30 μ L和抑肽酶20 μ L, 充分混匀后4 ℃ 3 000 r/min(离心半径10 cm)离心10 min分离血浆; 其余全血均分为4份, 每份约1.5 mL, 不添加任何制剂, 其中3份分别置4 ℃冰箱、室温(22 ℃)和37 ℃水浴条件下凝集, 1份用外力使其溶血后置室温(22 ℃)凝集, 2 h后4 ℃ 3 000 r/min (离心半径10 cm)离心10 min。分离得到的血浆和血清均置-80 ℃保存, 保存期不超过2个月。标本测定前于室温中复融后充分混匀。
采用竞争性放射免疫分析法, 试剂盒由北方生物技术研究所提供。检测原理:标准或标本中的ET-1和加入的I125- ET-1共同与一定量的特异性抗体产生竞争性免疫反应。I125- ET-1与抗体的结合量与标准或标本中的ET-1含量呈一定的函数关系。
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
血浆组ET-1水平[(97.19± 19.78)pg/mL]明显高于血清组[(58.06± 25.83)pg/mL](P< 0.01); 2个血浆组ET-1水平均高于各血清组, 其中EDTA-Na2+抑肽酶组ET-1水平与各血清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EDTA-Na2组ET-1水平与溶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与22 ℃组和37 ℃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见表1。
EDTA-Na2+抑肽酶组ET-1水平稍高于EDTA-Na2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4 ℃组ET-1水平高于其余各血清组, 与 22 ℃ 组和37 ℃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溶血组ET-1水平高于22 ℃组和37 ℃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22 ℃组和37 ℃组的ET-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 | 表1 各组ET-1测定值 |
将所有病例按EDTA-Na2+抑肽酶组ET-1浓度值从低到高排序, 将病例均分为低、中、高3个组进行统计分析(浓度范围分别为62.8885.32 pg/mL、89.13107.69 pg/mL和115.12143.16 pg/mL)。结果发现在高浓度时, EDTA-Na2+抑肽酶组ET-1水平显著高于EDTA-Na2组和各血清组 (P< 0.01)。见表1。
ET-1具有强烈地收缩血管、加强心肌收缩力、加强平滑肌收缩和促进神经内分泌功能等作用。很多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均能刺激ET-1的大量释放, 参于机体的多种病理生理过程。目前ET-1作为一个重要的实验室指标在临床观察和医学研究中被非常广泛地运用[2, 3]。但ET-1作为一种多肽类激素, 其体外稳定性的资料甚少, 而尽量减少和避免ET-1在体外的活性降解对保证ET-1水平定量的精确性、减少由方法学差异引起的结果不一致是至关重要的。
本研究结果表明, 血浆组ET-1水平显著高于血清组(P< 0.01), 说明在血液凝集过程中存在ET-1活性的丢失; 就血清组来看, 4 ℃组ET-1水平显著高于37 ℃组和22 ℃组(P< 0.05), 推测血标本在低温下凝集时内源性蛋白水解酶不能有效地发挥对ET-1的降解作用, 因而有利于ET-1的保存; 溶血组的ET-1水平高于同样凝集温度的非溶血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可能由于红细胞破裂后胞内有不同程度的内源性抑肽酶释放, 从而部分抑制了内源性蛋白水解酶对ET-1的降解。但由于细胞内成分复杂, 溶血对体外测定存在多种影响, 因此也可能是由于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抑肽酶是一种广谱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具有较强的抗纤维蛋白溶酶的作用, 同时也具有抗激肽释放酶和抑制血浆蛋白酶的作用[4]。本研究结果显示, 加入抑肽酶的血浆其ET-1水平高于不加抑肽酶的血浆, 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进一步分析表明, 在ET-1较高浓度水平时, 加入抑肽酶的血浆ET-1水平显著高于不加抑肽酶的血浆(P< 0.01)。这说明在ET-1体外测定的血标本处理过程中, 特别是当标本中的ET-1浓度较高时, 抑肽酶的使用能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保护ET-1活性的作用。
总之, 在ET-1测定标本的准备过程中, 不同温度的血液凝集过程以及溶血都会造成ET-1活性不同程度的丢失。抑肽酶对ET-1活性保存有益, 对高浓度ET-1活性的保护作用尤为明显。为精确定量ET-1浓度, 适合的采样条件为EDTA抗凝血, 宜采用抑肽酶, 并避免溶血。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1] |
|
[2] |
|
[3] |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