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蔡卫洪,男,1972年生,学士,主管技师,主要从事免疫学工作。
真菌感染在医院感染中仅次于细菌感染。目前, 由于烧伤、介入性治疗、手术、肿瘤等患者增多以及临床上为了有效控制多重耐药性细菌感染, 大量使用新的、高效的广谱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 致使患者体内正常菌群失调, 由真菌引起的临床感染率随之上升, 真菌感染的耐药性也逐渐增加。分析兰溪市人民医院2007年6月1日至2008年9月30日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520株酵母样真菌的分布情况及其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
1.材料 (1)标本:分离的520株酵母样真菌来自痰液462株、粪便5株、尿液20株、血液3株、咽拭子20株、腹水10株; (2)酵母样真菌鉴定培养基:法国科玛嘉显色培养基, 购自郑州博赛生物制品公司; (3)仪器和试剂: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VITEK-AMS、酵母样真菌鉴定卡YBC均为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产品; (4)药敏培养基:改进的shadomy琼脂培养基, 购自丹麦Rosco公司; (5)药敏纸片:氟康唑、伊曲康唑、酮康唑、益康唑、克霉唑、制霉菌素均购自丹麦Rosco公司; (6)标准菌株:白假丝酵母菌(ATCC 90028)、克柔假丝酵母菌(ATCC 6258)、近平滑假丝酵母菌(ATCC 22019)。
2.方法 (1)菌株分离鉴定:将标本直接接种于科玛嘉显色培养基, 按说明书根据不同颜色判断菌种, 不能用显色培养基鉴定的菌种用VITEK-AMS YBC卡鉴定; (2)Rosco纸片药敏试验:用无菌棉签将浊度为0.5麦氏浓度的酵母菌菌悬液从3个方向均匀涂布于琼脂表面。静置15 min使平皿表面晾干, 将药敏纸片贴于平皿表面, 使平皿底朝上, 35 ℃培养24 h, 用卡尺量取抑菌圈直经, 抑菌圈边缘或内部的少量菌落生长(< 20%忽略不计); (3)Rosco纸片药敏判断标准:氟康唑(S≥ 19 mm, R≤ 12 mm)、伊曲康唑(S≥ 15 mm, R≤ 9 mm)、酮康唑(S≥ 19 mm, R≤ 12 mm)、益康唑(S≥ 19 mm, R≤ 12 mm)、克霉唑(S≥ 19 mm, R≤ 12 mm)、制霉菌素(S≥ 15 mm, R≤ 9 mm); (4)标准菌株:每批新配制的显色培养基及新购进的药敏纸片均用标准菌株白假丝酵母菌(ATCC 90028)、克柔假丝酵母菌(ATCC 6258)、近平滑假丝酵母菌(ATCC 22019)分别进行质量控制。
3.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WHONET 5.3药敏统计软件。
1.520株酵母样真菌的菌种分布见表1。
![]() | 表1 不同标本各菌种检出数量及所占比例 (株, %) |
2.520株酵母样真菌对6种抗真菌药物的药敏结果见表2。
![]() | 表2 520株酵母样真菌对6种抗菌药物的药敏结果 (株, %) |
本组真菌感染患者疾病主要有肺炎、慢性支气管炎、恶性肿瘤、糖尿病、慢性肾病、重症脑外伤等。主要分布在内分泌科、呼吸内科、肾内科、肿瘤外科、神经外科和重症监护室。患者患病时间长, 抵抗力弱, 免疫力低下, 长期反复使用高效广谱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和激素等, 导致正常菌群失调, 极易继发真菌感染。在分离的酵母样真菌中以白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为主。白假丝酵母菌分离率最高占67.3%, 其次热带假丝酵母菌占23.8%, 这除了可能与白假丝酵母菌对宿主细胞有很强的黏附性有关外[1], 机体对真菌孢子发芽后的吞噬率和杀灭率均大为降低, 特别是当菌丝长度> 20 μ m时, 根本不能吞噬有关[2]。
白假丝酵母菌除对益康唑敏感性较低外, 对其余5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仍达到94.9%以上; 热假丝酵母菌尚未发现对制霉菌素中度敏感和耐药的菌株, 但对唑类药物的敏感性均< 80.0%, 对益康唑的耐药率甚至达到73.5%; 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尚未发现对制霉菌素中度敏感和耐药的菌株, 对唑类药物的敏感性均< 65.0%, 对益康唑的耐药率达58.0%; 克柔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耐药率为51.0%, 被认为是天然耐药[3], 对益康唑完全耐药, 但对其余4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均达100.0%。酵母样真菌对6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分别为制霉菌素97.1%, 伊曲康唑90.4%, 酮康唑84.2%, 氟康唑87.9%, 克霉唑84.6%, 益康唑45.6%。酵母样真菌对制霉菌素的敏感性最高, 可能与其毒性较大, 临床主要局部用药有关。对益康唑的敏感性最低, 明显低于文献报道[4], 对其他唑类药物的耐药性也有增加, 而且出现了较多的中度敏感菌株, 并且唑类药物还存在较高的交叉耐药现象。故临床在抗菌药物治疗时除参考药敏结果外, 还应考虑药物自身的特点、安全性、抗菌治疗的经验以及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等, 根据对患者病情的了解, 对感染菌种和抗菌药物的认识以及药敏结果综合考虑。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及抗真菌药物, 避免滥用, 以延缓和防止真菌耐药性的进一步发展。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1] |
|
[2] |
|
[3] |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