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感染结膜吸吮线虫及虫体形态观察
庄顺红, 徐瑞龙, 吴俊琪, 马闪珊
金华市中心医院检验科,浙江 金华 321000

作者简介:庄顺红,男,1972年生,主管技师,主要从事血液形态学检验工作。

摘要
关键词: 结膜吸吮线虫; 冈田绕眼果蝇
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640(2010)09-0743-02

结膜吸吮线虫是一种动物源性寄生虫, 狗、猫等动物以及人类为其终缩主, 其中间宿主是冈田绕眼果蝇, 线虫寄生在眼结膜囊内, 引起结膜吸吮线虫病[1]。据资料统计, 人体病例报道分布于全国26个省市地区, 浙江省医院报告的人体感染病例并不多见, 金华市中心医院分别在2006年7月21日与2009年8月3日有2例眼部发现不明白色线虫, 取虫体来金华市中心医院检验科鉴别。

一、 临床资料

病例1, 男, 61岁, 杭州建德人, 居住金华乡下, 自述眼部不适, 搓揉后发现有白色小虫, 几天来多达几十条, 2006年7月21日带虫体来检验科细胞室咨询。我们将虫体置于载玻片上, 滴加生理盐水1滴用低倍镜对其进行观察, 并对患者左右眼进行检查, 在左上眼睑内发现1条虫体, 右眼发现2条。

病例2, 男, 61岁, 金华本地农民, 因右眼有异物感、痒感、分泌物增多等症状月余, 且感觉有异物可在眼内左右移动, 来金华市中心医院眼科就诊。给患者眼部检查, 在右眼上睑内发现有1条白色虫状物, 用小棉签沾出, 置生理盐水试管中鉴别。患者右上眼睑外侧眼结膜充血红肿, 有较多滤泡及浅表性糜烂, 未再发现虫体。患眼角膜透明, 前房清晰, 瞳孔对光反射正常, 左眼未见病变。

二、 结果

取病例1虫体置于载玻片上, 滴加生理盐水1滴, 用4× 0.10倍物镜对其进行观察并测量其大小, 发现虫体长约1.7 cm, 粗约0.3 mm, 白色, 略透明, 虫体呈长柱形, 似线状, 体表有许多皱壁, 体内可见泄殖腔, 内含大量卵状颗粒, 口器圆而小, 尾部多弯曲如钩。经鉴别比较判断为结膜吸吮线虫。

病例2虫体目测长大约1.5 cm, 粗0.2 mm, 白色略透明, 虫体呈线状, 头尾不规则蠕动。置显微镜下观察, 体表有许多皱壁, 体内可见泄殖腔, 内含大量卵状颗粒, 尾部多弯曲如钩。虫体特征与病例1相似, 经鉴别比较为结膜吸吮线虫。见图1(a)、(b)、(c)及图2(a)、(b)。

图1 结膜吸吮线虫体(4× 0.10倍物镜)

图2 结膜吸吮线虫体(10× 0.25倍物镜)

三、讨论

结膜吸吮线虫又称东方眼虫, 成虫主要寄生于狗、猫等动物眼部, 也可寄生于人眼, 引起结膜吸吮线虫病。狗、猫是人体的主要传染源, 据王增贤等[2]观察并建立动物感染模型, 冈田绕眼果蝇是其中间宿主, 流行病学是:人或狗眼内的成虫排出虫卵, 虫卵被冈田绕眼果蝇吸食后, 虫卵在果蝇体内发育成感染性幼虫, 当果蝇吸食人眼分泌物或人接触被感染性幼虫污染的食物, 感染性幼虫便进入眼内发育成成虫致病。因为常见的家蝇不是结膜吸吮线虫的中间宿主, 无感染性幼虫的寄生, 故家蝇通常不会致结膜吸吮线虫病, 这可能也是结膜吸吮线虫病临床比较少见的原因之一。

结膜吸吮线虫鉴别要点:患者自诉有眼部不适, 常自己发现或眼科就诊时发现若干条白色细小的虫状物, 新鲜虫体会呈不规则蠕动; 肉眼观察因虫体细小结构多不清晰; 显微镜下观察虫体略透明, 呈长柱形, 体表有许多皱壁, 体内可见泄殖腔, 有的内含大量卵状颗粒, 口器圆而小, 尾部多弯曲如钩。

结膜吸吮线虫细小, 不易发现, 临床上容易误诊、漏诊, 应引起临床医生及实验室检验人员的重视。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吴观陵. 人体寄生虫学[M]. 第3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713-718. [本文引用:1]
[2] 王增贤, 陈群, 江宝玲, . 中国结膜吸吮线虫及结膜吸吮线虫病流行病学[J]. 中国疾病控制杂志, 2002, 6(4): 335-337.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