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孙 虹,女,1963年生,学士,主任医师,主要从事生化检验及实验室质量管理工作。
随着人们对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认识的提高, 免疫球蛋白等特定蛋白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受到更多的关注, 检验人员也越来越重视特定蛋白的室内质量控制。但由于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正法案(CLIA'88)能力比对质量要求中免疫球蛋白等项目都以标准差(s)的倍数作为质量目标, 使实验室工作人员在进行室内质控时没有明确的质量要求, 不利于室内质控工作的开展。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自2007年起采用英国朗道公司的质控品, 以生物学变异作为分析质量目标, 对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血清补体C3、血清补体C4、C反应蛋白(CRP)和类风湿因子(RF)7个项目的不精密度[变异系数(CV)]、偏倚、总误差(TE)和过程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价。
1.仪器 美国德灵公司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BN ProSpec)。
2.试剂 IgA、IgG、IgM、C3、C4、CRP和RF 7个项目均采用德灵试剂和校准品。
3.质控品 英国朗道公司特定蛋白水平1(批号123LPC)和水平3 (批号125LPC)质控品。
1. 分析项目 IgA、IgG、IgM、C3、C4、CRP、RF共7个项目。
2. 各项目的实际CV 2007年9至12月共4个月内, 每个工作日用朗道水平1和水平3质控品检测上述7个项目。每月末得到当月检测的每个浓度各20~23个数据, 剔除超过3s外的数据, 计算当月均数(
3. 各项目的实际偏倚 根据本实验室上述项目参加2007年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2次特定蛋白室间质量评价计划的偏倚来确定, 每个项目实际偏倚=(第1次质评偏倚+第2次质评偏倚)/2。
4. IgA等7个项目要求CV和偏倚来源 是基于生物学变异确定的分析质量要求中对CV和偏倚的要求[1]。
5.各项目实际TE 参照公式[1]实际TE =(1.65× 实际CV)+(0.25× 实际偏倚)。
6. IgA等7个项目最佳允许TE(TEa)、期望TEa和最低TEa来源 是基于生物学变异确定的不同层次质量要求[1]。
7.σ 水平值计算 根据Westgard等[2]报道方法计算σ 水平值, σ 水平值=(TEa-实际偏倚)/实际CV, 公式中的TEa来源于基于生物学变异确定的不同层次要求TEa。
8. 过程能力评价标准[1] Ⅰ 级, σ 值≥ 5, 过程能力较高; Ⅱ 级, σ 值≥ 4, 过程能力充分; Ⅲ 级, σ 值≥ 3, 过程能力较勉强, 应设法提高为Ⅱ 级; Ⅳ 级, σ 值≥ 2, 过程能力很差, 应采取措施立即改善; Ⅴ 级, σ 值< 2, 过程能力严重不足, 必要时停工整顿。
C4和CRP的实际CV分别为4.42%和3.10%, 小于基于生物学变异提出的CV要求; 其他项目的实际CV均大于基于生物学变异提出的CV要求, 尤其是RF实际CV为质量要求的2倍, 表明该检测系统除C4和CRP外, 其余项目的重复性均达不到要求。IgA、IgG、IgM、C3、C4、和CRP 6个项目的实际偏倚小于基于生物学变异提出的偏倚要求, 只有RF的实际偏倚为7.27%, > 6.50%的偏倚要求。CRP的实际TE能达到最佳TEa的要求, IgA、IgG、IgM、C3和C4的实际TE只能达到期望TEa的要求; RF实际TE仅能达到最低TEa的要求, 见表1。
![]() | 表1 各项目实际CV、偏倚和TE与其生物学变异质量要求的比较 (%) |
目前对临床实验室检测项目过程能力要求为σ 水平值≥ 4[1]。CRP无论采用何种TEa作为质量目标其σ 值都相当高, 原因是CRP生物学变异规定的质量要求范围较宽, 实验室很容易满足其质量要求。RF采用最低TEa作为质量目标时其σ 值仅能达到1.5, 未能达到4σ 过程能力的质量要求。其余项目当采用最佳TEa作为质量目标时, σ 值均< 1.0; 采用期望TEa作为质量目标, σ 值在1.00~2.54之间, 也未达到4σ 过程能力的质量要求; 采用最低TEa作为质量目标时, 只有IgA和IgM达到4σ 过程能力的质量要求, C3和C4的分析过程能力能满足3.6σ 的质量要求, IgG的分析过程能力只能满足2.5σ 的质量要求, 结果见表2。
![]() | 表2 各项目最佳、期望和最低TEa时的σ 水平值 (%) |
2006年《临床实验室定量检测室内质量控制指南》(GB/T20468— 2006)中提出:在设计室内质控时通常以TEa来确定质量要求, 目前TEa的来源主要有3个方面:美国CLIA'88能力比对检验的质量要求、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评的分析质量要求和基于生物学变异确定的分析质量。CLIA'88能力比对检验质量要求中IgG的TEa为25%, IgA、IgM、C3、C4、RF的TEa为3s, CRP没有质量要求; 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量评价分析质量要求中IgG的TEa仍为25%, IgA、IgM、C3、C4、RF和CRP的TEa为2s。而在特定蛋白的实际检测中若采用美国CLIA'88能力比对和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评分析质量要求, 大部分项目只能采用参考实验室同组变异的2s或3s作为质量目标。由于每次室间质评计划得到的参考实验室同组变异的2s或3s不同, 同一分析项目质量目标不固定, 导致同一分析项目由于质量目标不固定而出现不同的过程分析能力。此时过程能力的变化并不标志着实验室分析过程的质量发生变化, 甚至出现TEa大的项目过程分析能力较好, TEa小的项目过程分析能力较差的假象。
若以本实验室检测项目的
在基于生物学变异确定的分析质量要求中, 有学者将TEa进一步分为最佳、期望和最低3个层次[1], 以便于实验室根据各项目检测系统的TE评价其能达到何层次的质量要求。特别是能使实验室检测人员和管理者高度关注那些不能达到最低层次的项目。本研究中大部分项目的实际TE都只能达到中等层次TEa的要求, RF只能满足最低TEa的要求, 原因主要是RF的实际CV和偏倚都比较大, 其分析过程不能满足相应的质量要求, 需要从检测方法上加以改进, 使其逐渐达到最佳或期望的质量要求。
临床实验室开展室内质控的主要目的是控制其检测系统的CV。CV的高低反映检测系统的稳定性和重复性, 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的基础。特定蛋白的检测由于不同检测方法抗原、抗体结合位点的不同和标准品的溯源性等问题, 造成不同检测系统间结果缺乏可比性, 但至少同一检测系统中应求得一致, 即检测系统的CV应能满足一定的质量要求。基于生物学变异确定的分析质量目标对CV和偏倚提出了要求, 在进行室内质量控制时首先要考虑检测项目的CV是否满足要求。如本研究中只有CRP和C4的实际CV满足CV要求, 其余项目的实际CV均不能满足要求, 尤其是RF的实际CV高达8.73%。对于这样的检测项目实验室必需尽最大努力提高检测系统的CV, 使其能够满足质量要求, 在此前提下再来分析检测项目在该检测系统的分析过程中还能承受多大的偏倚, 逐步使每一个检测项目的偏倚和TE达到相应的质量要求。
目前, 临床实验室在进行室内质控时越来越多的采用6σ 质量管理理论, 并将每个检测项目能达到的σ 水平值作为判断其分析过程能力高低的指标。本研究中我们分析了免疫球蛋白等项目在不同层次TEa下的σ 水平值, 以最低TEa 作为质量目标时, σ 水平值≥ 4的IgA、IgM和CRP的分析过程能力较好, 能满足临床诊疗要求; IgG、 C3、C4、和RF 的σ 水平值< 4 , 表明其分析过程能力较勉强, 应对涉及检测项目的有关人员、设备、耗材、方法、环境等因素进行分析, 不断改进与完善, 使其分析过程能力逐渐达到质量要求, 以满足患者及临床医师的诊疗需求。
综上所述, 在进行免疫球蛋白等特定项目的室内质控时以生物学变异确定的CV、偏倚和TEa作为分析质量目标, 实验室的管理者及工作人员能够很好地了解和掌握每一个检测项目的CV、偏倚和TE满足质量要求的程度, 评价其分析过程能力的高低, 从而持续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分析中的每一工作环节, 使其满足临床实验室质量要求及临床医师的诊疗需求。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