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张义东,男,1977年生,主管技师,主要从事临床免疫检验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 RA )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主要表现为对称性、慢性、进行性多关节炎。其病理特点是持续的关节滑膜炎症和细胞浸润, 最终累及软骨和骨质, 导致关节骨质破坏、畸形和功能障碍, 造成不同程度的残疾。RA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了, 国内外学者提出多种可能的自身抗原, 其中人类软骨糖蛋白-39(human cartilage glycoprotein 39, HC gp-39)作为一种可能的自身抗原近年来成为RA发病及治疗研究的热点。但目前国内HC gp-39与活动期RA 的相关研究报道有限。本研究通过观察活动期RA患者血清HC gp-39水平变化及其与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关节功能分级、X线分期等的关系, 进一步探讨其在RA发病、病情活动及预后中的作用和意义。
47例活动期RA患者为2006至2008年德清县人民医院及浙江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 男8例, 女39例, 平均年龄(48± 14)岁, 病程0.6~15年, 平均(7± 4)年。全部病例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ARA)1987年RA诊断标准[1], 且为初诊病例, 符合活动期RA诊断标准[2], 并排除合并有其他与HC gp-39 相关的疾病[如骨关节炎(OA)、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其他风湿病及肿瘤、酒精性肝硬化等]。非活动期RA患者42例, 男7例, 女35例, 平均年龄(45± 13)岁。正常对照组为38名健康查体者, 男6名, 女32名, 平均年龄(46± 12)岁。3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主要试剂与仪器 HC gp-39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美国QUIDEL); -70 ℃超低温冰箱(日本三洋); 台式离心机(上海安亭); 电热恒温水浴箱(上海精宏); 酶标仪(上海迅达XD711)。
2.标本采集 清晨空腹抽取肘正中静脉血5 mL于非抗凝离心管中, 3 800 r/min(离心半径为17 cm)离心10 min, 分离血清置-70 ℃冰箱保存。
3.标本检测 采用ELISA测定所有研究对象血清中HC gp-39水平, 具体实验步骤参照试剂说明书进行。
4.其他 测定所有活动期RA患者相关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采用魏氏法; 类风湿因子(RF)采用胶乳凝集法; C反应蛋白(CRP)采用免疫荧光法; 记录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SJC)、关节压痛数(TJC)、关节功能分级及手X线分期(ARA标准)[1]。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实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
活动期RA组、非活动期RA组和正常对照组HC gp-39水平分别为(177± 45)、(72± 37)、(56± 33) ng/mL, 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4.44, P=0.000 1)。其中活动期RA患者血清HC gp-39水平明显高于非活动期RA患者及正常对照组(P< 0.01), 非活动期RA患者与正常对照组HC gp-39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X线分期Ⅰ 期(9例)、Ⅱ 期(17例)、Ⅲ 期(15例)、Ⅳ 期(6例)患者HC gp-39水平分别为(132± 36)、(165± 43)、(198± 55)、(226± 69) ng/mL, 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63, P=0.002 4)。Ⅰ 期与Ⅲ 期、Ⅰ 期与Ⅳ 期、Ⅱ 期与Ⅳ 期患者HC gp-39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其余各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关节功能分级Ⅰ 级(3例)、Ⅱ 级(19例)、Ⅲ 级(17例)、Ⅳ 级(8例)患者HC gp-39水平分别为(140± 35)、(161± 41)、(185± 49)、(199± 58) ng/mL,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07, P=0.117 6)。
HC gp-39与SJC、TJC、ESR、CRP、关节X线分期呈正相关性(P< 0.01), 与年龄、病程、晨僵时间、RF及关节功能分级无明显相关关系(P> 0.05)。见表1。
![]() | 表1 血清HC gp-39水平与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相关性分析 |
RA是一个病因未明的, 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性、炎症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RA以持续存在的滑膜炎为特点, 最终导致关节组织包括肌腱、关节囊、软骨、骨进行性和不可逆性破坏及功能障碍。减少RA患者致残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预测软骨、骨的破坏, 早期治疗。
HC gp-39又称为YKL-40, 是哺乳动物18糖基水解酶家族成员之一, 相对分子质量为39 000, 主要来源于关节软骨细胞、滑膜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3~5]。尽管目前HC gp-39具体生物学功能尚不清楚, 但已有研究提示其可能在细胞外基质降解、组织重建、炎症中起作用, 是RA自身免疫过程中重要的自身抗原[3, 5]。
我们检测了47例活动期RA患者、42例非活动期RA患者血清中的HC gp-39水平, 并与38名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 发现活动期RA患者血清HC gp-39水平明显高于非活动期RA患者及正常对照者(P< 0.01), 非活动期RA患者与正常对照者HC gp-39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说明HC gp-39在RA发病机制中起着一定作用。
进一步研究发现, 不同X线分期时, Ⅰ 期与Ⅲ 期、Ⅰ 期与Ⅳ 期、Ⅱ 期与Ⅳ 期患者HC gp-39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不同关节功能分级时HC gp-39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HC gp-39水平与SJC、TJC、ESR、CRP及关节X线分期呈正相关性(P< 0.01), 与年龄、病程、晨僵时间、RF、关节功能分级无明显相关关系(P> 0.05)。
据文献报道, HC gp-39在细菌性感染、肿瘤、炎症性关节病[包括RA、OA、SLE、炎症性肠病(IBD)、晶体性关节炎及单关节炎]均高于正常对照组[3, 5~10]。Vos等[11]发现RA患者外周血T细胞可识别HC gp-39衍生物与RA相关人类白细胞Ⅱ 类抗原(HLA-DR)分子形成的复合物, Kirkpatrick等[12]通过预先鼻内应用HC gp-39发现可以延长或抑制BALB/c鼠发生慢性关节炎, 因而认为HC gp-39作为RA的自身抗原诱导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 参与RA的骨破坏。本研究发现, 活动期RA患者血清HC gp-39水平与非活动期RA患者及正常对照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而非活动期RA患者与正常对照者HC gp-39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X线分期时HC gp-39水平确有差异, 其中Ⅰ 期与Ⅲ 期、Ⅰ 期与Ⅳ 期、Ⅱ 期与Ⅳ 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其余各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HC gp-39作为一种自身抗原, 其水平升高能够反映炎症性关节病变程度, 并可能有助于评价RA患者软骨损伤程度与修复过程。
ESR和CRP是目前应用最广的反映疾病活动的实验室指标, 而临床指标则可用受累关节数目和受累程度表示。我们研究发现, 活动期RA患者血清HC gp-39水平与SJC、TJC、ESR、CRP及关节X线分期呈正相关, 与年龄、病程、晨僵时间、RF、关节功能分级无明显相关。Vos等[9]起初提出RA患者血浆HC gp-39水平仅与ESR及IgM-RF相关, 但随后又发现其与SJC、TJC、修正疾病活动度评分有关[11]。2项实验结果的不一致可能与实验对象的年龄、病期、疾病活动度差异等不同有关。
总之, HC gp-39在活动期RA患者外周血中即可呈高水平表达, 不仅是反映疾病活动性的指标, 而且是关节软骨和骨破坏的预测指标。检测其在外周血中的水平对于RA的早期诊断, 判断RA患者的病情、预后和转归具有很好的意义。但HC gp-39在RA中具体的分子作用机制仍不清楚,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