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吴学兵,男,1964年生,学士,主任技师,主要从事临床检验和实验室管理工作。
新发肺结核病患者初次痰菌检测对结核病的诊治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痰涂片显微镜检查是发现传染性肺结核患者最主要的方法之一[1]。早发现、早治疗对控制结核病的流行与传播至关重要。提高痰菌检出率受痰标本的留取等制约, 本研究就新发结核病患者初次痰菌检测阳性率受标本影响作初步探讨。
1.标本来源 病例来自2009年1至9月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肺结核门诊和住院的患者, 参照肺结核诊断标准WS 288-2008 [1]并结合临床、X线诊断和实验室检测确诊。为初次新发确诊肺结核病病例共253例, 其中男184例, 女69例, 平均年龄(39.08± 18.87)岁。
2.检测方法 嘱患者留晨痰、晚间痰和即时痰3次送检, 标本处理、涂片和培养阳性分级标准均参照《结核病诊断实验室检验规程》[2]进行。涂片抗酸染色:试剂为珠海BASO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抗酸染色液, 染色方法严格按试剂说明书进行, 专人镜检与复核。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采用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统一提供、上海市肺科医院生产的改良罗氏培养基, 接种的痰标本先经1%的NaOH处理后接种培养; 按常规要求实施涂片、培养和镜检阳性分级报告[2]。 质控:室内质控为每周用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抗酸染色阴阳性涂片作平行检测; 室间质控为定期将随机涂片抽样送上海市CDC参加盲法复检法评估, 评估的结果各项指标合格, 痰检阳性率、阴性率均为合格。所有培养阳性的标本均送上海市CDC确认。
3.统计学方法 采用PEMS 3.1医学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率的χ 2检验。
253例患者729份初次痰的性状构成及涂片阳性、253份痰菌培养阳性情况见表1。299例涂片阳性分级情况见表2。
![]() | 表1 新发肺结核病患者初次痰菌涂片和培养结果 |
![]() | 表2 新发肺结核病患者初次痰菌涂片阳性分级 |
送检痰的4种类型痰性状中以黏液性痰占的比例最高, 认为黏液性痰来自病变部位肺深部气管和支气管的分泌物以及口腔唾液的混合物, 所以较干酪样或血性痰标本涂片或培养的检出率明显低(P< 0.05)。留得合格黏液性痰, 需要指导患者正确取样, 即从肺部深处咳出。老年人和儿童由于肺活量不足, 可通过雾化后咳痰取样。
从培养的阳性率分析, 干酪样的标本最理想, 且含菌量高; 从涂片阳性分级发现, 干酪样标本总阳性率高。当1~8条/300视野时, 干酪样痰明显低于黏液样痰(P< 0.05), 说明在有干酪样阳性标本时, 镜检中阳性均分布于高级别中。若将阳性分级提高到4+水平进行对比分析, 干酪样痰比水样痰阳性率高(P< 0.05)。涂片和培养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提示涂片抗酸染色对临床诊断不失为一种快速、便捷的方法, 然而结核分枝杆菌的培养不失为其诊治的“ 金标准” 。
总之, 提高肺结核病的早期诊断率, 必须加强对痰标本留取的管理, 控制检测前标本质量至关重要。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