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孙建文,男,1970年生,学士,主管技师,主要从事微生物检验及耐药性监测工作。
通讯作者:姜小华,联系电话:021-81818197。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医院感染和社区化脓性感染的常见致病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比例的上升, 使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许多抗菌药物耐药。临床用于MRSA 感染的首选药物为糖肽类抗菌药物, 大环内酯类、林可酰胺类亦广泛用于临床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 尤其是克林霉素, 由于其组织渗透性强等特点常被作为对青霉素过敏或MRSA的首选替代药物[1]。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克林霉素耐药常表现为持续耐药和诱导耐药, 常规药敏试验不能检测可诱导耐药, 对诱导耐药菌株来说常规药敏试验表现为克林霉素敏感, 但临床用克林霉素治疗无效, 影响临床用克林霉素治疗的抗菌效果。本试验通过双纸片法(D试验)检测可诱导克林霉素耐药, 了解医院金黄色葡萄球菌可诱导克林霉素耐药发生率, 为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指导。
1. 菌株 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解放军第八五医院住院和门诊患者送检标本, 从同一患者同一部位多次得到的相同菌株只按1次统计。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标本149 株, 其中痰标本65 株, 分泌物49 株, 血标本11株, 其他包括尿标本、咽拭子、导管标本等24 株。标准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作为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的质控菌株。
2. 抗菌药物纸片及培养基 抗菌药物分别为红霉素、克林霉素、头孢西丁, 均为英国Oxoid公司产品。血琼脂及水解酪蛋白胨(MH)琼脂平板购自上海祥和公司。
1. 细菌鉴定 标本送实验室后及时接种于血琼脂培养基上, 经35 ℃培养24 h。金黄色葡萄球菌用VITEK GPI板条进行鉴定。
2. 药敏试验 采用纸片扩散法。用30 μ g 头孢西丁纸片代替苯唑西林检测MRSA, 按2007年版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 标准判定。
3. D试验检测 根据CLSI推荐, 在距红霉素纸片(15 μ g/ 片) 20 mm 处贴上含2 μ g/ 片克林霉素纸片, 35 ℃孵育16~18 h 后, 在克林霉素纸片近红霉素纸片一侧抑菌圈缩小或出现截平现象, 即呈“ D” 形, 提示存在可诱导的克林霉素耐药, D试验阳性。
149 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34株(22.8%), MRSA 115 株(77.2%) 。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耐药分别为125株和93株, 分别占83.9%和62.4%。115株MRSA中, 红霉素和克林霉素均敏感的6株, 红霉素和克林霉素均耐药的84株, 红霉素耐药而克林霉素敏感的25株。34株MSSA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均敏感的18株, 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均耐药的9株, 对红霉素耐药而克林霉素敏感的7株。没有检测出红霉素敏感而克林霉素耐药的菌株。见表1。
![]() | 表1 MRSA、MSSA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不同耐药表型的菌株数 |
32株红霉素耐药而克林霉素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D试验阳性22株, 诱导耐药发生率为68.8 %。其中25株MRSA D试验阳性18株, 诱导耐药发生率为72.0 %; 7株MSSA D试验阳性4株, 诱导耐药发生率为57.1 %。见表2。
![]() | 表2 MRSA、MSSA克林霉素诱导耐药发生情况 |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起各种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 可引起全身不同部位的感染。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使MRSA的比例逐年增加且呈多重耐药趋势。MRSA所引起的感染成为临床较棘手的问题。本试验显示, 14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RSA检出115株, 占77.2%, 检出比例比我们先前报道的有所增加[2]。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耐药分别为125株和93株, 分别占83.9%和62.4%。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均耐药, MRSA和MSSA分别为73.1%和26.5%, MRSA发生率明显高于MSSA, 与文献报道一致[3]。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有能量依赖的主动泵出和核糖体靶位改变2种[4], msrA基因编码产生一种外排泵对大环内酯类耐药, 但对林可酰胺敏感(MS型耐药); erm基因编码使23sRNA大亚基2058位的腺苷酸甲酰化, 从而导致对大环内酯类、林可酰胺、链阳菌素B 的耐药(MLS型耐药) [5]。MLS型耐药可分为诱导型(iMLS)和组成型(cMLS)。iMLS表型为对红霉素耐药而克林霉素敏感, cMLS表型为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均耐药。MS型耐药和iMLS 型耐药在耐药表型上是相同的, 即均对红霉素耐药而克林霉素敏感。为区分这2种表型, 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在2004 年推荐了D试验[6]。本研究14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 红霉素和克林霉素同时耐药93株, 占62.4%; 红霉素耐药而克林霉素敏感32株, 占21.5%。在32株红霉素耐药而克林霉素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 D试验阳性22株, 占68.8%, 即在单独纸片红霉素耐药而克林霉素敏感时, 有68.8%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克林霉素具有诱导耐药性, 与文献报道相近[7]。D试验阳性的MRSA和MSSA分别为18株和4株, 占72.0%和57.1%。
克林霉素由于具有组织渗透性强、价格低和可口服等特点, 是葡萄球菌感染, 特别是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及对青霉素过敏患者的首选药物。cMLS型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以通过常规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很容易被鉴别出来, 而表现为红霉素耐药而克林霉素敏感的iMLS 型和MS型耐药菌株则无法鉴别, 临床上有使用克林霉素治疗iMLS 型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失败的报道。
在目前微量稀释法和仪器等其他药敏试验尚不能检出此种诱导型耐药的情况下, 采用D试验检测红霉素对克林霉素的诱导耐药性应在所有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内推广[8]。该试验简便易行, 只需在常规纸片法药敏试验时将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纸片按一定距离摆放, 即可观察诱导耐药表型。当红霉素耐药而克林霉素敏感的表型为诱导耐药而没做诱导试验时会导致克林霉素临床治疗失败。故在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监测中, 开展D试验可帮助临床医生正确选用大环内酯类、林可酰胺类抗菌药物。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