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参考样本用于生化自动分析仪室内质控监测的探讨
卢晋英, 张淑文, 唐雪峰, 戈海泽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检验科,天津 300170

作者简介:卢晋英,女,1973年生,学士,主管技师,主要从事生化、临床检验工作。

摘要
关键词: 室内质量控制; 自动化分析仪; 样本; 监测
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640(2010)08-0661-03

生化自动分析仪是临床诊断中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保证其正常运行和准确的检测, 通常实验室采用室内质量控制和定期的室间质量评价以及定期的校准等必要的程序。而更严格的要求则需要在每20~50个样本间随机多次插入质控样本, 用于监测仪器检测过程中, 偶然出现影响检测的各种故障和偶然因素, 而导致偶然误差甚至系统误差。由于进口配套的质控品价格昂贵, 国内实验室都不可能做到多次插入质控品进行监测。张时民等[1]报道尝试使用正常新鲜血样本作为参考样本, 用多次检测参考样本的方式监控血液分析仪的工作状态和判断当日检测结果的稳定性, 取得了一定经验。我们参考其方法, 并结合生化检测的不同之处应用于生化自动分析仪上做进一步探讨。

材料和方法
一、材料

1.仪器和试剂 罗氏公司P800型生化自动分析仪及配套总蛋白(TP)、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 -谷氨酰基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葡萄糖(Glu)、尿酸(UA)、肌酐(Cr)、尿素(Urea)、三酰甘油(TG)、胆固醇(Chol)试剂。

2.质控物 罗氏配套质控物正常及病理2个浓度水平。

3.真空采血管 积水创格公司黄帽真空采血管含分离胶和促凝剂。

4.参考样本的选择 每天选择采血量为23 mL的当日就诊患者新鲜血清样本1份, 于采血后30 min内分离血清, 样本无黄疸、脂血、溶血, 其1 h内检测结果在正常参考区间内, 30 d共选择30个同类参考样本。

二、检测方法

常规检测过程中每检测50个样本后插入当日参考样本, 与常规样本一同检测, 据每天工作量大小, 检测次数在34次之间, 总检测时间不超过8 h。检测期间参考样本检测后及时回帽保存于4 ℃冰箱。在当日检测结束前再做配套质控1次, 观察仪器是否仍然在控。通过实验室信息系统编号并打印存档, 使用EXCEL对14个检测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

相对偏倚计算:

相对偏倚(%)= ︱检测值-平均值︱检测值× 100%

结 果

一、为了解连续检测中最大偏倚产生的原因, 采用4种检测模式来讨论可能造成这种偏倚的原因。(1)模式一:3份参考样本取血后1 h内, 各连续检测6次, 观察仪器在短时间内连续测定时生化检测的稳定性和最大偏倚; (2)模式二:取10份参考样本, 每份样本取血后1 h内连续检测3次, 室温放置8 h后再检测3次, 观察仪器在没有过多的干扰和取样情况下的最大偏倚; (3)模式三:取10份血分别在采血后2、4、6和8 h各检测1次, 用以观察时间的延长、反复取样, 以及样本量的不断减少, 对生化检测可能产生的影响和最大偏倚; (4)日常模式:30 d内30个参考样本的最大偏倚。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模式下检测最大偏倚对照(%)

二、仪器性能

每日工作完成后, 用配套质控物再次验证仪器性能, 结果表明仪器状况良好, 所有监测指标仍然在控。

三、参考样本的可接受范围

采用 x-± 浮动范围[( x-× 最大偏倚)/2]来确定, 可得到参考样本作为时时质量监测的可接受范围, 或者简化为整数化的可接受偏倚, 见表2

表2 新鲜血清和配套质控血清浮动范围的比较
讨 论

血细胞分析与生化样本检测不论在样本采集、保存上还是在检测原理上都有很大差别。所以我们实验的设计和方法上作了一定的改动, 以适应生化样本的检测特点。如在参考样本的保存环境上, 血细胞分析可能更适宜室温保存, 而生化样本适宜4 ℃冰箱保存[2], 我们采取样本回帽保存于4 ℃冰箱内, 使检测的偏倚降到最小。参考样本参数选择基本在正常参考范围内。

8 h内测试条件的不同, 都会给检测结果带来影响。表1中的实验数据表明, 1 h内检测对样本的稳定性影响最小, 偏倚也小, 各参数变化幅度不大; 模式二中各项指标可能随时间的延长, 各项目可出现大小不等的变化; 模式三模拟了日间质控模式。因此, 出现较大的偏倚应该与时间的延长、样本反复取样、样本量的减少、样本自身稳定性等因素有关; 而日常模式数据来源于30 d内的30个样本, 除了具有上述各种不稳定因素外, 还与每日样本选择的不同, 样本之间的差异性, 仪器工作稳定性, 试剂等因素有关, 各参数出现的变化趋势也类似于模式三, 但其变化幅度更大。在4种模式中, TP、UA、Alb、Chol参数比较稳定, 这与这些检测物质本身比较稳定有关。随着时间的延长血糖呈现较好的稳定性, 与本实验采用含分离胶和促凝剂的真空采血管, 并在采血后30 min内分离血清有关。分离胶有效的隔绝了血清与血球的接触, 阻止葡萄糖被细胞代谢, 有报道[3]显示常规血清分离法葡萄糖的检测结果明显低于分离胶法。

表2可见参考样本检测中TP、UA、Alb、Chol在8 h内多次检测的结果最为稳定, 极差很小, 最大偏倚分别为:< 2%、< 2%、< 3%和< 3%。这与被测定物质本身的稳定性好有关。而酶类如:ALT、AST、GGT、TBil、DBil, 最大偏倚为15%, 与被检测物质本身的稳定性差, 时间延长有关。表2还表明参考样本各个项目与罗氏N值配套质控物(以批号178985质控物为例) 给定 x-± 1s的浮动范围, 前者显示了更好的精密度和稳定性, 并与本室内质控1s范围相接近, 最大浮动范围明显低于配套质控物给定的1s变异范围。

新鲜血清在生化自动分析仪的质控和校正中有很高价值, 近年来很多作者利用新鲜血清进行了关于室内质控[4]、仪器校准[5]等方面的工作。但用在实时监测生化自动分析仪未见相关报道。本研究得到了这些参考样本在8 h内产生浮动的最大偏倚和比较合理的可接受偏倚结果。在具体应用中, 以首次检测结果做参考值, 随后插入的每次检测结果与第1次检测参考值进行计算, 看最大偏倚是否超过预设最大偏倚。如超标应该立即停止工作, 重新用配套质控物来核实。如果证实质控物在控, 则表明可能是参考样本出现不稳定问题或偶然误差, 可继续进行常规检测工作。如果质控物也超出可接受范围, 说明仪器失控, 应按照实验室失控处理的相关标准操作程序(SOP)文件进行处理。全自动生化自动分析仪通过随机或间隔插入质控物的方法, 较好的解决其时时监控和保证质量的问题。又省却应用大量配套质控物所造成的检验成本上升和质控物浪费问题。

在当日质控合格的前提下选择一份参考样本, 按一定时间或一定间隔多次检测, 监测仪器的工作状态的方法, 可用于生化自动分析仪日内质量控制。如发现某次监测结果偏倚较大, 超出可接受偏倚范围时, 应及时考虑重新使用配套质控物复核质控情况, 从而及时发现失控问题。通过使用相对稳定的新鲜患者血清作为参考样本, 部分替代质控物来观察仪器每日在各个时间段的工作情况, 对仪器和试剂在更多的时间点上进行监测, 可达到保证全程质量控制和随机质量控制的目的。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张时民, 李薇, 汪晓薇. 患者参考标本用于血细胞分析仪日内质控监测的探讨[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8, 31(5): 580-582. [本文引用:1]
[2] 马丽旭. 血液标本保存时间对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7, 4(8): 800. [本文引用:1]
[3] 李勇, 陈大宁, 庄一义. 分离胶制备的血清对常规生化测定结果的影响[J]. 临床检验杂志, 2002, 20(4): 226-227. [本文引用:1]
[4] 王梅华, 曹颖平, 罗心绮, . 质控血清和患者标本数据在临床化学室内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07, 28(4): 381-382. [本文引用:1]
[5] 王树辉, 杨永红, 安仕刚, . 病人新鲜血清作为校准液用于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溯源性分析[J]. 贵州医药, 2006, 30(3): 265-266.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