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海拔地区健康人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指标的变化
程海花1, 阿祥仁2, 王立萍2
1.青海省临床检验中心,青海 西宁 810007
2.青海省人民医院检验科,青海 西宁 810007

通讯作者:阿祥仁,联系电话:0971-8066179。

作者简介:程海花,女,1968年生,主管技师,主要从事室间质量评价工作。

摘要
目的

观察长期生活在不同海拔地区的健康人血清中反映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的变化。

方法

对长期生活在4个不同海拔地区的广州市(海拔0 m)、西宁市(海拔2 260 m)、刚察县(海拔3 300 m)和甘德县(4 080 m)的787名健康人进行了血清sVCAM-1、NO和NOS水平检测。

结果

随着海拔的升高和大气压、大气氧分压的降低,血清sVCAM-1含量明显增加( P<0.01),NO和NOS水平显著降低( P<0.01)。相关分析表明,sVCAM-1含量与大气氧分压呈明显负相关( r=-0.986, P<0.01),NO和NOS水平与大气氧分压呈显著正相关( r=0.967、0.958, P均<0.01)。

结论

长期生活在不同海拔地区的居民其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水平具有明显差异,且与大气氧分压密切相关。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不同海拔; 健康人
中图分类号:R446.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640(2010)08-0647-02
Abstract
Keyword: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损伤是许多疾病特别是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1, 2]。长期居住在高原缺氧环境下的健康人群, 特别是中老年人是心、脑血管疾病和外周血管闭塞性疾病发病的高危人群。我们通过对4个不同海拔梯度下长期生活的787名健康人进行了反映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 sVCAM-1)含量、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和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esis, NOS)水平的检测分析, 旨在为该地区健康人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提供研究依据。

材料和方法
一、观察地区与对象

1.观察地区 广东省广州市(海拔为0 m), 大气氧分压为21.15 kPa; 青海省西宁市(海拔为2 260 m), 大气氧分压为16.4 kPa; 青海省刚察县(海拔为3 300 m), 大气氧分压为14.8 kPa; 青海省甘德县(海拔为4 080 m), 大气氧分压为12.7 kPa。

2.研究对象 对上述4个海拔地区的787名2059岁的健康人按地区分为广州组、西宁组、刚察组和甘德组, 其中广州组203例, 男135例, 女68例, 平均年龄41.3岁; 西宁组216例, 男153例, 女63例, 平均年龄40.8岁; 刚察组211例, 男142例, 女69例, 平均年龄39.8岁; 甘德组157例, 男118例, 女39例, 平均年龄40.4岁。全部受检者均经过详细询问病史、查体、心电图等检查, 部分人曾拍胸片和进行了血气测定, 排除了心、肺等器质性疾病。

二、方法

1.标本采集 全部受检对象均于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 分离血清, 置-70 ℃冰箱保存待测。

2.标本检测 sVCAM-1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试剂盒由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 NO测定采用硝酸还原酶法, NOS测定采用比色法, 试剂盒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生产。以上项目的检测均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并由专人操作。

三、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所有资料均用 x-± s表示, 多组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和两两比较q检验, 变量间的相互关系采用相关分析, P<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一、不同海拔地区健康人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指标的比较

不同海拔地区健康人血清sVCAM-1、NO和NOS水平在同一地区男、女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故合并统计分析。随着海拔升高和大气氧分压的降低, 健康人血清中sVCAM-1含量明显增加(P< 0.01), NO和NOS水平显著降低(P< 0.01)。见表1

表1 不同海拔地区健康人血清sVCAM-1、NO和NOS水平
二、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指标与大气氧分压的相关性分析

sVCAM-1含量与大气氧分压呈明显负相关(r=-0.986, P< 0.01), NO和NOS水平与大气氧分压呈显著正相关(r=0.967、0.958, P均< 0.01)。

讨 论

高原地区有大气氧分压低、寒冷、干燥和紫外线辐射强等独特的气候特点。有研究表明, 居住在缺氧环境下的高原居民, 其各脏器功能明显低下, 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早老、早衰现象[3]。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不仅反映了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活动状态, 也反映了血小板和内皮细胞受损、激活的状态。NO是一种在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上由L-精氨酸(L-arginie, L-Arg)通过被激活的NOS转化产生的血管内皮舒张因子。了解不同海拔地区健康人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指标的差异, 有助于寻找提高人类在低氧环境下应变能力和干预低氧对人体损害的措施。本研究结果显示, 随着海拔梯度的升高和大气压、大气氧分压的降低, 长期居住在高原地区的健康人体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指标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具体表现为血清sVCAM-1含量明显增加(P< 0.01), NO和NOS水平显著降低(P< 0.01)。相关分析表明, sVCAM-1含量与大气氧分压呈明显负相关(r=-0.986, P< 0.01), NO和NOS水平与大气氧分压呈显著正相关(r=0.967、0.958, P均< 0.01)。有研究发现, 长期生活在高原地区的健康老年人存在着明显的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 血清sVCAM-1含量升高明显, 且伴有NO和NOS水平的显著降低[4] 。国内研究资料表明, 过高的Hcy氧化生成高胱氨酸时产生的过氧化氢对血管内皮细胞有强烈的毒性作用[5]。 Hcy氧化生成的活性氧使NO降解增加, 而NO是重要的抗氧化物质, 是心、脑血管疾病多发的重要因素之一[2]。综上所述, 我们认为, 长期生活在高原地区的“ 健康人” 体内存在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 可能是造成平原人进入高原后发生高原适应不全及高原“ 健康人” 发生一系列慢性高原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Cattaneo M. Hyperhomocysteinemia, atherosclerosis and thrombosis[J]. Thromb Haemost, 1999, 81(2): 165-176. [本文引用:1] [JCR: 6.081]
[2] 谈世进, 孙宜萍, 金俊, .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与一氧化氮在老年人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病中的临床意义[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04, 23(3): 164-165. [本文引用:2]
[3] 张鑫生, 郭雪微, 刘丽萍, . 不同海拔高度健康人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的测定[J]. 中华医学杂志, 1994, 80(6): 344. [本文引用:1]
[4] 阿祥仁, 张鑫生, 王立萍. 高原地区健康老年人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相关性[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06, 25(2): 123-124. [本文引用:1]
[5] 牛杰, 毛节明, 陈明哲,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中的氧化损伤机制的临床研究[J].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03, 19(6): 347-348.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