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红细胞膜磷脂酰胆碱与临床生化指标分析
廖国玲1, 王玉华2, 杨凤琴1
1.宁夏医科大学检验学院,宁夏 银川 750004
2.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医学实验中心,宁夏 银川 750004

作者简介:廖国玲,女,1967年生,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专业为临床生物化学检验。

摘要
目的

了解糖尿病患者红细胞膜磷脂酰胆碱与常规生化指标的变化特点。

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70例糖尿病患者的红细胞膜磷脂酰胆碱,同时测定空腹血糖(Glu)、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尿素氮(BUN)、肌酐(Cr)、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并与40名正常对照者比较。

结果

糖尿病无微血管并发症组红细胞膜磷脂酰胆碱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 P<0.05),Glu、TC、TG、BUN、Cr、LDH、CK正常;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组红细胞膜磷脂酰胆碱含量明显降低( P<0.01),Glu、TC、TG、BUN、Cr、LDH、CK不同程度增高。

结论

糖尿病患者代谢紊乱影响红细胞膜磷脂酰胆碱代谢。只有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尽早的监测,才能有效地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关键词: 红细胞膜磷脂酰胆碱; 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 糖尿病
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640(2010)08-0592-04
Analysis on the erythrocyte membrane phosphatidylcholine and clinical biochemical indicators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LIAO Guoling1, WANG Yuhua2, YANG Fengqin1
1. Medical Test College,Ningxia Medical University,Ningxia Yinchuan 750004,China
2. Medical Experimental Center,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ingxia Medical University,Ningxia Yinchuan 750004,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hanges of erythrocyte membrane phosphatidylcholine and clinical biochemical indicators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Methods

The erythrocyte membrane phosphatidylcholine and clinical biochemical indicators, such as fasting blood glucose(Glu), total cholesterol (TC), triglyceride (TG), blood urea nitrogen (BUN), creatinine (Cr), 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 and creatine kinase (CK), were determined in 70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and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in 40 healthy controls.

Results

The level of erythrocyte membrane phosphatidylcholine in diabetes mellitus patients without diabetic microangiopathy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healthy controls ( P<0.05). The levels of Glu, TC, TG, BUN, Gr, LDH and CK approached to the normal condition.The level of erythrocyte membrane phosphatidylcholin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the patients with diabetic microangiopathy ( P<0.01). These clinical biochemical indicators increased in various degree.

Conclusions

The Glu metabolism disturbance influences on the metabolism of erythrocyte membrane phosphdtidylcholine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It is the best way to prevent from diabetic complication by inspecting as early as possible.

Keyword: Erythrocyte membrane phosphatidylcholine; Diabetic microangiopathy complication; Diabetes mellitus

糖尿病是与生活方式有关的、常见的代谢性疾病, 并发症是其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1]。大量研究表明, 红细胞膜磷脂成分的改变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有着密切的关系[2~5]。我们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测定了糖尿病患者红细胞膜磷脂磷脂酰胆碱的含量, 同时观察其血清空腹血糖(Glu)、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尿素氮(BUN)、肌酐(Cr)、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的改变, 并进行了分析。为进一步研究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早期监测以及糖尿病患者红细胞膜磷脂组成奠定了基础。

材料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1. 正常对照组 健康志愿者40名, 其中男18名、女22名, 年龄35~65岁。空腹血糖(FBG)< 6.1 mmol/L, 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正常且无肾脏疾病。

2. 糖尿病组 (1)糖尿病无微血管并发症组:由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确诊的糖尿病患者45例, 其中男21例、女24例, 年龄40~60岁, 眼底荧光造影正常, 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 20 μ g/min; 根据Glu水平分成A组(28例, Glu< 7.8 mmoL/L)和B组(17例, Glu> 7.8 mmoL/L); (2)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组:根据WHO标准确诊的糖尿病患者25例, 其中男9例、女16例, 年龄55~75岁, 眼底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病变和6个月内连续2次24 h UAER> 20 μ g/min, 并排除由心脏、肝脏、肾脏及其他全身疾病或应用影响肾功能药物引起蛋白尿者。糖尿病病程> 10年。

二、仪器及试剂

CBM220A高效液相色谱仪(日本岛津公司), SPD220A检测器, 二元梯度泵, LC-Solution色谱工作站, Milli-QA10型纯水仪(MILL IPORE), CX5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配套试剂), 超速冷冻离心机, 台式低速离心机。磷脂酰胆碱标准品购自sigma公司, 甲醇、乙腈均为色谱纯, 氯仿、磷酸为优级纯。

三、磷脂酰胆碱的定量分析

1.色谱分析条件 参考文献[5]中的色谱分析条件。分析柱:岛津VP-ODS柱(250 mm× 4.6 mm, 5 μ m); 流动相:乙腈∶ 甲醇∶ 85%磷酸=100∶ 10∶ 1.8; 等度洗脱; 流速1 mL/min; 检测波长:203 nm; 柱温:30 ℃; 进样量:10 μ L。

2.样本溶液制备 晨间空腹肘静脉采血3 mL, 肝素抗凝, 采用Dodge改进的方法[6]分离制备红细胞膜, 取制备的红细胞膜1 mL, Higgins法[7]进行膜脂质的提取, 重复提取3次, 将吸取的含脂氯仿液精确定容至5 mL, 氮气吹干, 封口膜封口后, 置-20 ℃冰箱保存, 色谱分析时用氯仿溶解, 过0.45 μ m有机系微孔滤膜。

3.磷脂酰胆碱标准曲线绘制 精密配置0.1、0.2、0.4、0.8和1.00 mg/mL的磷脂酰胆碱标准溶液, 按前述色谱条件进行分析, 以峰面积为纵坐标, 标准品浓度为横坐标, 绘制标准曲线并进行回归计算。得出回归方程Y=4.3X+0.204, 斜率r= 0.998 7。磷脂酰胆碱在0.1~1.0 mg/mL范围内线性良好。

4.方法学评价实验 进行精密度实验、重现性实验和回收率实验对磷脂酰胆碱含量的色谱分析法进行方法学评价。磷脂酰胆碱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2.83%、2.90%、3.02%, 平均回收率为97.2%(n=5), 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方法重现性良好。

5.红细胞膜磷脂酰胆碱含量的测定 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无微血管并发症组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组抗凝血分别按前述方法制备样本溶液, 前述色谱条件进行色谱分析, 根据标准曲线回归方程计算各组样本红细胞膜磷脂酰胆碱含量。

四、常规生化指标分析

受检者早晨抽取空腹静脉血, 及时分离血清, 应用美国贝克曼公司生产的CX5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试剂盒测定血糖(Glu)、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肌酐(Cr)、尿素氮(BUN)、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

五、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0.0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检测数据以表示, 组间比较用u检验。

结 果
一、各组红细胞膜磷脂酰胆碱分析

采用与标准品对照保留时间的方法, 确定红细胞膜磷脂酰胆碱色谱峰。根据对照品回归方程计算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无微血管并发症组以及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组红细胞膜磷脂酰胆碱的含量, 见表1

表1 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组红细胞膜磷脂酰胆碱含量比较( x-± s)
二、各组常规生化指标变化比较

在糖尿病无微血管并发症组中, Glu浓度均超出了正常范围, A组患者Glu浓度略高于正常参考值, TC、TG为正常参考值高限, 红细胞膜磷脂酰胆碱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P< 0.05)。B组患者Glu浓度明显增高, 且与TC、TG的异常呈同向变化, 红细胞膜上的磷脂酰胆碱含量略低于正常对照组。2组BUN、Cr、LDH、CK均正常。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组中, Glu浓度在正常范围内, TG、TC、BUN、Cr、LDH、CK均增高, 红细胞膜磷脂酰胆碱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 0.01)。见表2

表2 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组常规生化指标比较( x-± s)
讨 论

目前, 临床对红细胞膜磷脂成分的分析多采用薄层层析法、分光光度法等方法, 这些方法虽适合于常规实验室, 但重复性差, 样本易丢失, 且不可同时测定较多数量的样本。高效液相色谱法已取代传统方法成为红细胞膜磷脂的主要方法[8, 9]。本研究采用RP-HPLC测定了糖尿病患者红细胞膜磷脂酰胆碱的含量, 该方法在5 min内即可完成红细胞膜磷脂酰胆碱的分离, 操作简便、基线平稳、分离效果良好、定量准确、重现性好、干扰小, 适用于测定红细胞膜磷脂酰胆碱。

糖尿病是全球最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病之一, 据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有关专家统计,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是日前患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 75.67%的患者死于慢性并发症[1, 5]。对于成熟红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来说, 膜脂质的更新是极为重要的。由于自身不能合成脂质, 膜脂质主要靠与血液中磷脂的整分子交换和脂肪酸对磷脂的掺入。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的同时伴有脂代谢紊乱, 使得血液中红细胞膜磷脂成分发生变化, 最终导致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 聚积能力增强, 血粘度增加[2~5]。红细胞膜上的磷脂酰胆碱主要分布于膜外层, 60%~70%磷脂酰胆碱直接与血浆中的同系物进行自由交换[6], 糖尿病代谢紊乱影响了红细胞膜磷脂酰胆碱的代谢[4, 5]。从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糖尿病无微血管并发症组中, 糖、脂代谢出现异常时, 红细胞膜磷脂酰胆碱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血糖、血脂浓度无论是否经过控制接近正常, 红细胞膜磷脂酰胆碱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降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组中, 尽管控制血糖浓度维持正常, BUN、Cr、LDH、CK的增高, 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病变及24 h UAER> 20 μ g/min, 均说明已经产生了对肾脏、心脏、眼底微血管的损伤。虽然, 糖尿病患者红细胞膜磷脂酰胆碱的变化是否随糖尿病的发展而加剧没有更系统的研究。但仅仅根据血清中的生化指标的检测, 观察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尚不能满足临床对糖尿病预防及干预治疗的需要。糖尿病患者红细胞膜磷脂酰胆碱的变化可能能为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早期检测提供参考。只有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尽早的监测, 密切关注以及干预治疗, 才能有效地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杨金奎. 糖尿病并发症发病机制新认识[J].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8, 28(1): 18-21. [本文引用:2]
[2] 邓华聪, 邱鸿鑫, 汪恕萍, . 糖尿病患者红细胞膜磷脂成分改变与脂质过氧化、视网膜病变的关系[J]. 中华内科杂志, 1994, 33(12): 833-834. [本文引用:1]
[3] Setter SM, Campbell RK, Cahoon CJ. Biochemical pa-thways for mi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of diabetes mellitus[J]. Ann Pharmacother, 2003, 37(12): 1858-1866. [本文引用:1] [JCR: 2.567]
[4] 李红.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病机制和治疗靶点[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 35(3): 233-237. [本文引用:1]
[5] 唐霓, 唐显玲. 糖尿病血液流变性改变与微血管病变关系的研究进展[J]. 微循环学杂志, 2007, 17(3): 60-61. [本文引用:2]
[6] 马焕文, 于盛茂, 郭述苏.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红细胞膜磷脂各组分[J]. 中国微循环, 1999, 3(1): 55-56. [本文引用:2]
[7] Findlay JBC. Biological membrane a partical approach[M]. Oxford: IRL Press, 1987: 103-106. [本文引用:1]
[8] 崔莹. 磷脂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J]. 福建分析测试, 2007, 16(1): 71-74. [本文引用:1]
[9] Caimi G, Lo Presti R, Montana M, et al. Membrane fluidity, membrane lipid pattern, and cytosolic Ca2+ content in platelets from a group of type Ⅱ diabetic patients with ma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J]. Diabetes Care, 1995, 18(1): 60-63. [本文引用:1] [JCR: 7.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