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胡建军,男,1971年生,主管技师,主要从事微生物学检验工作。
痰菌检查对诊断肺结核病具有重要意义, 及时检出抗酸杆菌阳性患者, 进行全程督导短程化疗(DOTS)管理, 是结核病控制项目的重要内容。我们就1 074份痰标本抗酸杆菌检查阳性与肺结核患者年龄组段、各种性状的痰标本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1 . 一般资料 1 074份痰标本来源于2007年1至12月浙江省常山县人民医院结防科门诊及感染科住院的358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 所有患者胸片或CT均显示活动性肺结核特征, 临床诊断肺结核, 并均按肺结核治疗方案治疗。358例患者中有咳嗽、咳痰292例(876份标本), 占81.6%, 其中咳嗽伴痰血52例(156份标本), 咳嗽伴咯血24例(72份标本), 咳嗽伴发热65例(195份标本), 咳嗽伴乏力、盗汗72例(216份标本); 有气急者39例(117份标本), 占10.9%; 胸痛67例(201份标本), 占18.7%。358例患者中男242例, 女116例, 年龄1593岁。
2. 标本 每人按要求留取即时痰、清晨痰、夜间痰共3份痰标本。即时痰为患者就诊时深咳出12口痰液; 清晨痰为晨起后用力深咳出的痰液; 夜间痰为当日晚至次日晨在夜间所深咳出的痰液。
3. 检查方法 按《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1] 采用直接厚涂片及萋尔一尼尔逊抗酸杆菌染色法, 并进行分级报告结果。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 2检验和确切概率计算法。
本组资料显示, 358例肺结核1 074份痰标本中, 痰检标本阳性321份, 阳性率29.9%。65岁以上年龄组阳性率最高33.8%, 4564岁年龄组阳性率最低为24.5%(表1)。但各年龄组间阳性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1)。
![]() | 表1 358例肺结核不同年龄的痰检结果 |
不同性状痰标本1 074份, 脓性痰阳性率最高为59.8%; 血痰次之, 阳性率为33.2%; 黏液痰阳性为18.8%; 水样痰阳性检出率仅为2.5%(表2)。不同性状的痰标本阳性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
![]() | 表2 1 074份不同性状的痰标本痰检结果 |
在358例不同时间受检标本中, 以清晨痰阳性最高, 其次是夜间痰, 即时痰的阳性率很低, 且阳性分级也低(表3)。
![]() | 表3 不同时间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结果 |
本组资料显示, 肺结核患者随着年龄升高, 有发病率逐渐增多趋势。1 074份痰标本中, 65岁以上年龄段痰标本339份, 占总标本数的37.2%; 其中痰检标本阳性135份, 阳性率达33.8%(135/339), 高于其他各年龄组的平均痰检出阳性率29.9%(321/1 074)。可能与老年人随年龄增长、老年性呼吸道疾病增加和机体免疫力下降有关。1 074份痰标本中, 其中水样痰标本占26.2%, 而其涂片阳性检出率仅为2.5%, 故水样痰为不合格的痰标本, 涂片很难找到抗酸杆菌[2]。以留取脓性痰、血痰、黏液痰作标本者, 涂片阳性率分别为59.8%、33.2%和18.8%, 这3种性状痰是合格的痰标本, 都来自肺的深部, 是检查肺抗酸杆菌理想的痰标本, 也较容易涂出涂片厚膜, 阳性检出率相对较高。文献报道[3], 血痰和干酪痰的涂片阳性率高达30.4%和25.5%, 白黏痰和口水痰的涂片阳性率只有5.9%和2.8%。干酪痰和血痰主要来自清晨痰和夜间痰, 且其阳性率和阳性分级都呈正相关。因此, 痰检阳性率与痰标本的质量密切相关。本组资料显示, 1 074份痰标本的痰检查阳性检出率为26.4%, 低于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手册所规定的35%50%的下限要求。因此应加强对痰检工作重视。要求肺结核患者密切配合, 留取合格的痰标本, 尽量避免水样痰送检。不同时间留取的痰标本阳性检出率不同, 本组资料表明, 以清晨痰阳性检出率最高, 夜间痰次之, 即时痰阳性率最低, 与徐利存[4]报道的一致。所以, 肺结核患者痰标本送检应选用晨痰、夜间痰为宜。提高痰检涂片阳性率, 痰液质量是关键。同时痰液量要足够, 留3次清晨痰和夜间痰, 复查患者更应如此。染色时要注意生物防护, 涂好片后最好在通风处自然干燥, 避免加热时污染环境, 脱色时间可适当延长, 背景不能有红色, 读片时要耐心, 每份标本至少要看300个视野, 1020 min。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痰检查阳性率。要不断提高检验人员专业痰检技术水平, 把好痰检质量关, 坚持至少由1名经过正规培训的专职检验人员涂片镜检, 以提高涂片阳性检出率, 从而为发现和有效控制传染源提供可靠依据。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1] |
|
[2] |
|
[3] |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