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作者:王龙武,联系电话:64308151-2735。
作者简介:武强,男,1981年生,学士,技师,主要从事临床生化检验工作。
电解质在机体中具有许多重要生理功能。很多疾病的发生都有可能引起或伴有电解质的代谢紊乱, 如果不能及时得到发现并加以纠正, 将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因此, 及时准确分析血液中的电解质浓度在临床中非常重要, 但由于使用不同采血管可能对电解质结果产生影响。为此我们对比了不同的真空采血管对钾(K+)、钠(Na+)、氯(Cl-)和总二氧化碳(TCO2)检测的影响。
1. 材料 NOVA-4全自动电解质分析仪及配套电解质试剂(批号:803427)。上海伊华公司室内质控血清(批号:高值20086101、低值20086101)。采用武汉致远真空采血管, 分为血浆组(肝素锂抗凝, 批号:080815)、血清A组(无添加剂, 批号:080709)、血清B组(促凝剂, 批号:080815)和血清C组(分离胶, 批号:080627)。采用直接电极法检测。
2. 对象 健康体检者40名, 随机取样, 其中男22名、女18名, 年龄18~71岁。
3. 样本收集、检测 清晨抽受检者空腹静脉血采集于4种不同的真空采血管, 每管4 mL。采血后室温放置15 min后3 000 r/min(离心半径为20 cm)离心10 min。检测前进行定标并检测室内质控品, 结果在控后, 分别在30 min、1、2、4 h时检测。
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
4组不同真空采血管电解质检测, 血清组中的K+浓度明显高于血浆组(P< 0.01), Na+ 和Cl-浓度也高于血浆组(P< 0.05), TCO2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果见表1。
![]() | 表1 4组真空采血管不同时间的电解质结果( |
血浆组、血清A组和血清B组中的K+浓度有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的趋势, 4 h时的K+浓度与30 min时的K+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而血清C组中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4组中的TCO2浓度则有随时间延长而降低的趋势, 4 h时的TCO2浓度与30 min时的TCO2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Na+和Cl-浓度随时间的变化不大(P> 0.05)。
普通采血管分离血清慢, 不适应急诊检验。而促凝剂、分离胶和肝素锂等不同种类的真空采血管加快了血清或血浆的分离速度, 更好的满足了临床的需要, 尤其适合急诊检验。但不同的采血管对检测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主要表现为:第一, 样本类型对电解质的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血浆和血清电解质浓度水平有差别, 肝素锂做为抗凝剂对电解质的影响已有报道[1, 2], 肝素锂抗凝采血管组中的K+明显低于各血清组, 主要原因是血液在凝固过程中细胞和血小板中K+浓度释放到血清中, 从而导致K+浓度的升高; Na+ 和Cl-浓度也低于各血清组, 这可能是由于不同反应体系可产生不同的“ 基质效应” [2]。第二, 样本放置时间对电解质的影响。血清A组、B组和血浆组中的K+浓度有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的趋势, 而血清C组随时间的延长变化不大。可能是由于随时间的延长, 红细胞中的K+释放到血清或血浆中, 从而导致血清或血浆K+浓度的升高; 血清C组中的K+浓度变化不大的原因可能是分离胶在血清和血细胞之间形成了一道屏障[3], 阻止了血细胞中K+向血清中释放。各组中的TCO2浓度都有随时间延长而下降的趋势, 可能是由于血清或血浆中的H+和HCO3-结合生成CO2释放出来[4], 从而导致血清或血浆中TCO2下降。
总之, 不同种类的真空采血管都有一定的优、缺点, 我们应避免缺点, 利用优点。分离胶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适合急诊和常规采血的真空管, 4 h之内对K+ 、Na+ 、Cl-检测结果几乎没有影响。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1] |
|
[2] |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