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期非节段型白癜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析
马拥军1, 郑昭璟1, 王美燕2, 胡少龙1, 庄顺红1, 胡英萍1, 徐瑞龙1
1. 金华市中心医院检验科,浙江 金华 321000
2. 金华市中心医院皮肤科,浙江 金华 321000

通讯作者:徐瑞龙,联系电话:0579-82552088

作者简介:马拥军,男,1971年生,学士,主管技师,主要从事血液学检验工作。

摘要
目的

分析活动期非节段型白癜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

方法

应用三色流式细胞术分析结合CD45+和CD3+设门分析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并应用Flow Count®荧光球进行绝对计数。

结果

活动期非节段型白癜风患者外周血CD3+CD(16+56)+ 细胞数量显著减少( t=2.124, P=0.039),而DN T细胞的分布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白癜风组除了外周血CD3+CD8+ 细胞数量显著减低外( t=2.105, P=0.041),其他类型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和数量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活动期非节段型白癜风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T细胞(NKT)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可能在白癜风患者免疫功能调节异常过程中发挥作用。

关键词: T淋巴细胞亚群; 自然杀伤T细胞; 调节性T细胞; 白癜风
中图分类号:R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640(2010)06-0470-03
Abstract
Keyword:

白癜风是一种由于机体选择性破坏黑色素细胞从而导致皮肤和须发脱色的皮肤科常见病。时至今天, 尽管有多种理论阐述白癜风的发病机理, 但其确切的发病机制仍未完全了解。目前, 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白癜风的发生、发展与免疫系统的异常具有明显而复杂的关系。近年来, 研究发现机体内存在多种具有免疫调节活性的调节性T淋巴细胞, 如自然杀伤T细胞(NKT), 调节性T细胞Th17细胞, CD4+CD8+(DN)T细胞等。NK T细胞以α /β 或γ /δ TCR受体和各种NK细胞受体的共表达为特征, 其中包括CD16、CD56、CD161、CD94、CD158a和CD158b。CD3+CD(16+56)+细胞是NKT细胞群体的一员。本实验分析了活动期非节段型白癜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 并着重探讨CD3+CD(16+56)+细胞和DN T细胞在白癜风发病过程中的变化。

材料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收集金华市中心医院皮肤科门诊诊断为活动期非节段型白癜风患者39例, 其中男20例, 女19例, 年龄(33.95± 22.18)岁。白癜风的诊断、分型及分期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会色素性皮肤病学组制定的标准(1994年)。同时收集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者36名, 其中男19名, 女17名; 年龄(44.69± 14.90)岁作为对照组。健康体检者均排除淋巴系统肿瘤、其他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等系统性疾病并经全面实验室检查确定无明显异常。

二、试剂与仪器

CD45-PE-Cy5、CD3- PE-Cy5 (PN IM2635U), IgG1-FITC/IgG1-PE (PN IM1203U), CD3-FITC/CD(16+56)-PE (PN IM2076), CD3-FITC/CD4-PE (PN IM1287U), CD3-FITC/CD8-PE (PN IM1310U), CD4-FITC/CD8-PE (PN IM0747U), OptiLyse C (PN A11894), Flow Count® 荧光球均购自Beckman-Coulter公司。流式细胞仪为 Beckman-Coulter Epics XL四色流式细胞仪。

三、方法

1. 样本 采集空腹静脉EDTA-K2抗凝血2 mL置室温待用。淋巴细胞计数在样本采集后立即进行分析。流式细胞术分析的样本制备、数据获取在样本采集后4 h内完成。

2. 方法 采用三色流式细胞术进行淋巴细胞亚群分析。按照生产商推荐剂量的荧光标记单克隆抗体与100 μ L全血混匀后室温、避光孵育15 min; 在每管中加入500 μ L溶血剂OptiLyse C, 混匀后室温、避光孵育10 min; 加入500 μ L/管鞘液, 混匀, 室温避光继续孵育10 min。在上机检测前, 每管加入100 μ L Flow Count® 荧光球, 混匀后上机检测。以SSC/CD45+和SSC/CD3+设门分别圈定淋巴细胞和T细胞。外周血CD3+、CD3-CD(16+56)+、CD3+CD(16+56)+、CD3+CD4+及CD3+CD8+细胞水平以淋巴细胞的百分比表示; DN T的水平以CD3+细胞的百分比表示, 绝对计数则以(× 109 /L)表示。

四、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Pearson Chi-Square用于非参数分析, 独立样本t检验各组间的比较。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一、活动期非节段型白癜风患者外周血CD3+CD(16+56)+细胞显著减少

白癜风组和对照组外周血CD3+CD(16+56)+ 细胞的数量分别为(0.089± 0.047)× 109 /L和(0.134± 0.119)× 109 /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白癜风组和对照组外周血CD3+CD(16+56)+ 细胞的比例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分别为4.317%± 2.680%和5.412%± 4.570%。

二、活动期非节段型白癜风患者外周血DN T细胞的变化

白癜风组和对照组外周血DN T细胞比例分别为(7.942%± 4.058%)和(8.778%± 5.260%), 数量分别为(0.114± 0.077)× 109 /L和(0.144± 0.102)× 109 /L,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三、活动期非节段型白癜风患者外周血常规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

与对照组比较, 白癜风组外周血CD3+CD8+ 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 0.05), 具体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活动期非节段型白癜风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外周血常规淋巴细胞亚群分析结果
讨 论

本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 活动期非节段型白癜风患者外周血CD3+CD(16+56)+ NKT细胞数量显著减低, 而比例未见明显差异。Mahmoud等[1]在一组非节段型白癜风患者中发现外周血NKT细胞比例和数量显著减低。Lin等[2]则发现节段型白癜风患者外周血NKT细胞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而比例则没有区别。本实验和Mahmoud等的结果表明, 外周血中减少的CD3+CD(16+56)+ NKT细胞可能是白癜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紊乱的表现之一。应用四聚体技术, Ogg等[3]首次发现HLA-A* 0201白癜风患者外周血中存在高频度的黑色素抗原特异性CD8+ T细胞。之后, 多个研究小组均在白癜风患者外周血中检测到高频度的黑色素细胞抗原-尤其是Melan-A/MART-1-特异性CD8+ T细胞[4]。更重要的是, 在白癜风患者病损皮肤局部也检出黑色素细胞抗原特异性CD8+ T细胞[5]。这些黑色素细胞抗原特异性CD8+ T细胞的数量与疾病活动程度密切相关; 能杀死HLA匹配的黑色素瘤细胞; 更重要的是, 能杀死HLA匹配的正常黑色素细胞, 因此在白癜风发病过程中发挥关键的病理作用。NKT细胞可以通过影响效应T细胞的早期活化和随后的细胞因子分泌而成为在外周耐受的诱导和免疫反应的调节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免疫调节细胞[6]。我们推测白癜风患者外周血中CD3+CD(16+56)+ NKT细胞的减少与其机体出现黑色素细胞抗原特异性CD8+ T细胞密切相关。

外周血中同样存在数量稀少但功能独特的DN T细胞。DN T细胞根据TCR表达类型的不同包括两类DN T细胞:TCRα β + DN T和TCRγ δ + DN T细胞。研究显示:TCRα β + DN T具有强大的免疫调控作用, 是体内重要的调节性T细胞之一。有研究发现TCRα β + DN T细胞在自身免疫病和感染性疾病中具有免疫调节活性[7]。在本实验中我们没有进行DN T细胞的TCR表达类型分析, 因此不能确定本组病例中检测的DN T细胞究竟是TCRα β + DN T还是TCRγ δ + DN T细胞。总之, 通过本研究我们发现, 活动期非节段型白癜风患者外周血CD3+CD(16+56)+ NKT细胞和Ts细胞数量明显减少; 而DN T细胞分布则未见显著的变化。在今后的研究中, 我们将结合白癜风疾病表型, 深入探讨CD3+CD(16+56)+NKT和DN T细胞, 尤其是TCRα β + DN T细胞在白癜风发生和发展中的变化和意义。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Mahmoud F, Abul H, Haines D, et al. Decreased total numbers of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s with elevated percentages of CD4+CD45RO+and CD4+CD25+ of T-helper cells in non-segmental vitiligo[J]. J Dermatol, 2002, 29(2): 68-73. [本文引用:1] [JCR: 1.765]
[2] Lin IC, Chen YF, Li SY, et al. Imbalance of peripheral leukocyte and lymphocyte subpopulations in segmental vitiligo in Taiwanese[J]. J Dermatol Sci, 2003, 33(3): 189-191. [本文引用:1] [JCR: 3.52]
[3] Ogg GS, Rod Dunbar R, Romero P, et al. High fre-quency of skin-homing melanocyte-specific cytotoxic T lymphocytes in autoimmune vitiligo[J]. J Exp Med, 1998, 188(6): 1203-1208. [本文引用:1] [JCR: 13.214]
[4] Ogg GS. Detection of antigen-specific cytotoxic T lym-phocytes: significance for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J]. Clin Exp Dermatol, 2000, 25(4): 312-316. [本文引用:1] [JCR: 1.329]
[5] Becker JC, Guldberg P, Zeuthen J, et al. Accumulation of identical T cells in melanoma and vitiligo-like leukoderma[J]. J Invest Dermatol, 1999, 113(6): 1033-1038. [本文引用:1] [JCR: 6.193]
[6] Seaman WE. Natural killer cells and natural killer T cells[J]. Arthritis Rheum, 2000, 43(6): 1204-1217. [本文引用:1] [JCR: 7.477]
[7] Priatel JJ, Utting O, Teh HS. TCR/self-antigen interac-tions drive double-negative T cell peripheral expansion and differentiation into suppressor cells[J]. J Immunol, 2001, 167(11): 6188-6194. [本文引用:1] [JCR: 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