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汤荣华,男,1958年生,副主任技师,主要从事止血和血栓检验与研究工作。
Prowse等[1]发现血浆蛋白Z(plasma protein Z, PZ)是一种维生素K依赖性糖蛋白抗凝辅因子, 在凝血过程中发挥一定的调节作用, 主要是介导凝血酶与内皮细胞表面的结合, 发挥抗凝作用。近年文献报道了不同的疾病状态中PZ呈现相互矛盾的学说[2], 为此我们选择272例临床样本,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不同患者血浆PZ水平进行了检测, 并对临床意义作进一步探讨。
1. 检测对象 正常对照组36名, 男, 23名, 36~65岁; 女13名, 30~67岁, 为本院健康中心体检者, 无心、肝、肾等器官性病变, 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指标均为正常, 近期无服药史; 患者组272例, 男173例, 女99例。(1) 重症肝炎组41例, 男27例, 39~61岁, 女14例, 41~59岁; (2) 口服华法林组57例, 男37例, 18~50岁, 女20例, 20~58岁; (3)妇科肿瘤组29例, 其中卵巢癌10例, 宫颈癌19例, 30~58岁; (4) 脑梗死组35例, 男26例, 50~75岁, 女 9例, 40~73岁; (5) 心肌梗死组21例, 男12例, 55~78岁, 女9例, 56~72岁; (6)妊娠晚期组35例, 27~34岁; (7)正常高值血压组54例, 男33例, 40~69岁, 女21例, 37~74岁。所有病例均按各科专业统一标准确诊。
2. 标本采集 对照组与研究组血标本均用枸橼酸纳抗凝, 采血1.8 mL, 轻轻摇匀, 室温下放置不超过1 h, 3 000 r/min(离心半径为10 cm)离心15 min, 分离血浆于-80 ℃保存, 4个月内完成批量项目测定。
3. 试剂与仪器 PZ测定采用 ELISA, 试剂盒由法国Stago公司提供, 批号:7621B21; 半自动酶标仪使用奥地利产TECAN SPETRA-CLasic。
4. 检测方法 PZ检测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进行, 分别加待测稀释标本(1∶ 20)200 μ L、标准品200 μ L于抗体包被孔内, 室温2 h后洗涤, 各孔加200 μ L酶标抗体结合, 2 h后洗板, 显色终止反应, 在波长492 nm处比色, 用Logistic作曲线图, 查得PZ浓度。
5.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3.0软件作数据处理, 数据以
重症肝炎组、口服华法林组、妇科肿瘤组、脑梗死组、心肌梗死组PZ水平分别低于正常对照组, 其中口服华法林组PZ水平下降幅度最为显著, 其次重症肝炎组, 而妊娠晚期组和正常高值血压组PZ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见表1。
![]() | 表1 各组血浆PZ水平的结果比较( |
PZ是一种维生素K依赖性糖蛋白, 具有双向调节作用[3], 他不仅能促进凝血酶和第十活性凝血因子(FXa)结合剂磷脂表面, 消耗凝血酶参与止血过程, 同时又能把FXa送给PZ依赖性蛋白酶抑制物(ZPI)使之灭活; PZ的缺乏势必导致ZPI与FX和FXa的灭活减少, 有利于血栓形成。在复杂的凝血过程中, PZ就像凝血与抗凝血平衡上的一个砝码, 受到机体各种反馈机制调节, 一旦PZ水平一边过度“ 波动” 都可能导致临床上的不同表现。本研究结果表明, 各患者组PZ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肝脏病变时合成血浆蛋白及PZ减少, 因此肝脏病变的患者血浆PZ水平明显下降。本组资料41例重症肝炎患者PZ水平与正常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提示PZ的下降可为肝病的预后、治疗提供信息指导。
据报道, 口服抗凝剂药物可以导致体内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下降[4]。本研究结果显示, 华法林对PZ的影响尤为显著, 在各组资料中其血浆PZ水平下降幅度最大,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其机制可能与血浆中PZ与血管内皮表面结合, 以保持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稳定机制有关, 部分口服华法林患者的皮肤出现坏死并发症是否与此有关待进一步探讨。
肿瘤患者血液易呈现高凝状态, 对病程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且成为肿瘤转移的不良预判因素, 与体内PZ的消耗增加有关。本资料妇科肿瘤组29例患者中血浆PZ表现下降趋势,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有关PZ与血栓性疾病的关系存在2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一种认为PZ增高与血栓性疾病有关, 另一种认为PZ降低与血栓性疾病有关。本资料脑梗死、心肌梗死患者较正常人PZ水平明显降低, Sofi等[5]报道低PZ水平的脑缺血患者的发生率比正常人高, 由此说明PZ下降可能与动脉血栓性疾病有关。有学者认为, 动脉血管内皮细胞上PZ的沉积可能加重患者的病情发生和发展, 是导致PZ水平下降的因素。
孕妇的凝血和纤溶机制的改变是血栓和继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的危险因素, Quack等[6] 报道20%正常孕妇的血浆PZ水平具有升高趋势, 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妊娠组PZ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 提示妊娠期PZ的增高与其他抗凝和凝血因子增高的机制类似, 通过对凝血因子的平衡, 为孕妇的产期以及防范产后血栓、DIC等继发性疾病起到积极的保护作用。
由于高血压易使血管变形, 管壁受损, 激活凝血过程, 形成血栓, 所以高血压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本研究中54例正常高值血压患者血浆PZ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呈现增高趋势,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潘学谊等[7]报道了PZ水平下降与心脑血管疾病有关, 似乎与本报道有矛盾之处, 但是没有明显临床症状的正常高值血压患者PZ的增高对调节高凝状态的凝血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们认为对正常高值血压患者进行定期血浆PZ水平的监测有助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