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钠、尿素及血氨检测在慢性重型肝炎预后中的评价
谷茂林1, 徐云芳2, 管晓芹3
1. 淮安市第四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苏 淮安 223002
2. 淮安市第四人民医院分子病毒学实验室,江苏 淮安 223002
3. 淮安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卫生检疫实验室,江苏 淮安 223001

作者简介:谷茂林,男,1962年生,学士,副主任技师,主要从事肝病实验诊断研究

摘要
关键词: ; 尿素; 血氨; 重型肝炎
中图分类号:Q59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640(2010)05-0420-02

重型肝炎病势凶险, 病情复杂且危重, 治疗十分困难, 预后多不良, 病死率为60%~80%[1]。我们对61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血清钠离子(Na+)、尿素(Urea)及血氨水平进行检测并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

一、材料和方法

1.病例 61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来自淮安市第四人民医院2005年9月至2008年11月住院患者, 全部病例诊断符合2000年西安“ 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 修订的标准。其中男46例, 女15例, 年龄19~71岁, 全部病例均患乙型肝炎, 各项指标以患者入院当日检测结果为准。

2.方法 对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方法同时取外周静脉血。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血清Na+; 脲酶法测定血清Urea; 肝素抗凝全血干化学方法测定血氨。

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实验数据, 本组资料采用χ 2检验, 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血清Na+与预后的关系 见表1

表1 血清Na+与预后的关系

2.血清Urea与预后的关系 在61例患者中, Urea≤ 2.5 mmol/L 25例, 其中好转7例, 死亡18例; > 2.5 mmol/L 36例, 其中好转25例, 死亡11例。两者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

3.血氨与预后的关系 见表2

表2 血氨与预后的关系

4.低钠血症与肝性脑病的关系 26例轻度低钠血症(Na+:130~135 mmol/L)患者发生肝性脑病2例, 发生率为7.69%; 18例中度低钠血症(Na+:120~129 mmol/L)患者发生肝性脑病4例, 发生率为22.2%; 17例重度低钠血症(Na+:< 120 mmol/L)患者发生肝性脑病7例, 发生率为41.2%。3组肝性脑病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三、讨论

慢性重型肝炎低钠血症在临床上较常见, 并且增加死亡/恶化事件的发生率。引起低钠血症的原因主要有:(1)低盐饮食引起钠摄入减少; (2)呕吐、长期大剂量使用利尿剂、反复放腹水、低蛋白血症等因素致使钠丢失; (3)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存在抑制Na+ -K + -ATP酶的物质, 使Na+从细胞内向细胞外的释放减少, 致使血钠降低[2]; (4)重型肝炎患者肝脏灭活醛固酮及抗利尿激素障碍, 导致稀释性低钠[3]; (5)合并肝肾综合征, 细胞通透性增加原因等也可导致。

本研究显示, 随着血Na+水平的降低, 重型肝炎病死率增加, 预后差。重型肝炎患者的血Na+水平可作为反映病情严重程度、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3, 4], 严重低钠血症是病情危重的标志, 表明肝细胞已濒于死亡, 失去对电解质的调节能力[5]

本研究显示, 随着Urea水平的降低, 重型肝炎病死率增加, 预后差。提示血清Urea水平不仅是反映肾功能的重要指标, 在反映重型肝炎预后方面也有一定价值。在正常生理情况下, 体内氨主要在肝内经鸟氨酸循环合成Urea, 再由小便排出体外。肝功能不全时, 鸟氨酸循环障碍, Urea合成减少, 造成氨在体内蓄积, 而后者又可以争夺三羧酸循环中α -酮戊二酸生成谷氨酸, 使得三羧酸循环障碍, ATP合成减少, ATP减少又使得鸟氨酸循环(耗能循环)障碍, Na+ -K +-ATP酶功能减弱, 进一步加重低钠血症的发生, 从而造成恶性循环。

肝病时, 测定血氨浓度主要用于估计肝损害的程度及预后。本研究显示, 随着血氨浓度的增高, 重型肝炎预后较差。不同程度的低钠血症与肝性脑病发生率的关系表明, 严重低钠血症可能是诱发肝性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临床上在进行治疗的同时, 应高度重视低钠血症的处理。积极纠正低钠血症, 保持内环境的稳定, 对并发症的防治、降低病死率有重大意义。应密切观察包括血Na+、Urea及血氨在内的与重型肝炎预后关系密切的生化指标的变化。当出现血Na+、Urea进行性减低, 血氨水平进行性升高时, 表明病情危重, 应及早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陈红, 袁宏, 熊亚星, . 重型肝炎生化、凝血功能检测及甲胎蛋白与预后的关系[J]. 临床荟萃, 2005, 20(22): 1280-1281. [本文引用:1]
[2] 高寿征. 病毒性肝炎防治研究[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 183. [本文引用:1]
[3] 江宇, 刘刚, 陈永平. 重型肝炎患者低钠血症的发生及对预后的影响分析[J]. 浙江临床医学, 2006, 8(3): 251. [本文引用:2]
[4] 胡佳琳, 任国庆, 全金顺. 腹膜透析治疗低钠血症的临床观察及治疗体会[J].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 2006, 19(3): 260. [本文引用:1]
[5] 彭文伟. 病毒性肝炎研究[M]. 广州: 广东科技出版社, 1998: 88-89.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