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作者:王皓,联系电话:021-81886087。
作者简介:侯晓菁,女,1976年生,学士,技师,主要从事病原体免疫检验工作。
应用免疫印迹法(WB)比较临床常用的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与化学发光法(CLIA)检测血清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的符合率。
方法收集7 805份临床检测的血清标本,分别用TPPA和CLIA进行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对结果不一致的标本应用WB检测确证。
结果7 805份血清标本中,CLIA检测阳性310例,TPPA检测阳性262例。对结果不一致的48例标本应用WB检测验证,结果证实阳性36例,临界阳性8例,阴性4例,而TPPA的结果均为阴性。TPPA检测总符合率为99.44%,CLIA检测总符合率为99.95%。
结论CLIA敏感性优于临床常用的TPPA,且具有结果客观、易分析、重复性好等优点,但也存在个别假阳性和钩状效应,因此应结合TPPA及临床资料确诊。
To compare the consistency of 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gglutination(TPPA) and chemiluminescent immunoassay(CLIA) in detecting the specific antibody against Treponema pallidum in serum by western blotting (WB).
Methods7 805 serum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nd detected by TPPA and CLIA. The samples with different results were determined by WB.
ResultsIn 7 805 serum samples,310 were positive for CLIA, while 262 were positive for TPPA.48 serum samples with contradictory results were determined by WB, 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36 were positive,8 were borderline-positive and 4 were negative. However, the results of TPPA were all negative. The consistency of TPPA was 99.44%, while the consistency of CLIA was 99.95%.
ConclusionsThe sensitivity of CLIA is better than that of TPPA and it has the advantages of objectivity, reproducibility and easy-to-analysis, but the false positive rate and hook effect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As a result, CLIA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TPPA and confirmed by clinical information.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 具有高度传染性。近年来, 为了控制梅毒的传播, 多数医院规定手术输血及各种创伤性检查的患者必须进行梅毒螺旋体的血清学检验。因此选择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方便快捷的实验室检测方法有助于梅毒的早期和准确诊断。在我国, 多数实验室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 而化学发光法(CLIA)作为国内新开发的梅毒检测试剂以其方便快捷、重复性好等优点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本研究应用CLIA和TPPA对7 805份血清标本进行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的检测, 并以免疫印迹法(WB)对结果不一致的标本进行确证试验。
7 805份血清标本来自2008年11月至2009年6月长征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
CLIA试剂盒购自北京科美东雅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TPPA试剂盒购自日本富士株式会社; 抗梅毒螺旋体抗体IgG免疫印迹试剂盒购自德国欧蒙医学实验诊断股份公司。
Chem Clin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北京科美东雅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所有血清标本分别用TPPA和CLIA进行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血清学检测。操作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对WB, 当印迹膜上出现1条以上相对分子质量为47 000、45 000、17 000或15 000的特异性条带时, 结果判断为阳性; 当印迹膜上仅出现上述1条特异性条带时, 结果判断为临界阳性; 当无显色带或仅出现非特异条带时, 结果判断为阴性。所有结果均由两人以上独立判断。
7 805份血清标本中, CLIA检测阳性310例, 阳性率为3.9%; TPPA检测阳性262例, 阳性率为3.4%, 略低于CLIA。
在所有检测标本中有48例标本CLIA与TPPA的结果不一致, 其中CLIA检测均为阳性, 大于临界值, 而TPPA检测均为阴性。经WB验证阳性36例, 临界阳性8例, 阴性4例。44例阳性血清包含4种特异性条带, 其中30例15 000阳性, 阳性率为68.2%; 11例17 000阳性, 阳性率为25.0%, 15例45 000阳性, 阳性率为34.5%, 35例47 000阳性, 阳性率为79.5%。TPPA阳性检出率明显低于CLIA, 但WB验证阴性的4例血清标本TPPA检测亦为阴性。
TPPA检测7 805份血清标本的阳性符合率为85.62%, 检测总符合率为99.44%; 而CLIA检测阳性符合率为100.00%, 检测总符合率为99.95%, 表明CLIA敏感性较TPPA高, 见表1。
![]() | 表1 TPPA与CLIA检测结果比较 |
近年来, 梅毒的发病率出现了显著上升。据全国性病控制中心统计, 自1994年起梅毒病例数有较大幅度增长。唐建华[1]报道, 无偿献血者中梅毒感染率为0.13%0.38%。2001年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梅毒发病率为6.11%[2]。本研究报道长征医院门诊及住院进行常规免疫检测及术前检查的患者中, 梅毒感染率为3%左右。由于对梅毒进行早诊断、早治疗是控制其蔓延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因而选择敏感性、特异性均高的梅毒检测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梅毒血清学试验是梅毒诊断最主要的实验室检查方法, 包括非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和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查, 而梅毒患者的确诊主要依靠特异性抗体检测及临床资料。TPPA是目前临床最为常用的梅毒检测试验, 有文献报道除对一期梅毒敏感性稍低外, 对其余各期梅毒敏感性和准确性均较高[3]。值得注意的是, 一期梅毒患者是梅毒迅速传播最主要的病源。然而, 多数方法对一期梅毒诊断敏感性仅在50%80%之间[4]。本研究结果显示, 7 805份血清应用TPPA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的假阴性率为0.56%(44/7 805)。由于TPPA操作较为繁琐, 检测时间较长, 结果判断常有主观性等原因, 故有其使用的局限性。
CLIA检测梅毒抗体是近年来应用的一项新技术, 有报道CLIA检测各期梅毒患者梅毒抗体的敏感性均较高, 为98.7%100.0%, 特异性为99.9%[5]。本研究对长征医院门诊及住院的患者进行了大样本量的检测, 结果发现CLIA阳性符合率和阴性符合率分别为100.00%和99.95%, 因此在敏感性上具有一定优势。
WB是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特异性定性试验, 是目前较为公认的梅毒特异性抗体确证方法。本研究采用试剂操作说明书中的结果判断标准, 以印迹膜上出现针对相对分子质量为47 000、45 000、17 000、15 000的1条或1条以上相应的特异性条带时判断为阳性(或临界阳性)。经WB证实, 47 000和15 000条带阳性率最高, 达65.0%以上。WB验证血清检验中CLIA有4例假阳性, 而TPPA有44例假阴性。
综上所述, CLIA作为一种国产新开发的梅毒抗体检测试剂, 在敏感性上优于TPPA, 且具有结果判断客观、操作简便快捷、重复性好等优点, 可作为梅毒大规模筛选试验。在临床应用中, 为了克服CLIA存在个别假阳性和试验中的钩状效应, 可与非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 如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或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进行联合检测, 并建议对CLIA阳性结果进行TPPA复查, 对不一致的结果再进行WB确证及与临床沟通, 以期为临床提供最准确的检验报告。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1] |
|
[2] |
|
[3] |
|
[4] |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