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许晓峰,男,1976年生,学士,主管技师,主要从事临床免疫检验工作。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 其与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关系越来越被研究者和临床医生所重视, 已经明确90%的宫颈癌是由HPV持续感染引起的, 而其中高危型HPV-E7蛋白是HPV诱发宫颈癌的一个重要原因。本研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了74例宫颈癌患者、2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 CIN)患者及20名正常人血清中HPV-E7蛋白含量, 并以血清肿瘤标志物鳞状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 , SCCA)、癌胚抗原(carcinoembbryonic antigen, CEA)作为对照。
1.研究对象 为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6至2008年住院或门诊患者, 其中宫颈癌患者74例, 年龄31~74岁, 平均46.7岁, 按1994年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Ⅰ 期18例, Ⅱ 期20例, Ⅲ 期18例, Ⅳ 期18例; CIN患者20例, 年龄28~62岁, 平均44.3岁, CIN Ⅰ ~Ⅱ 级18例, CIN Ⅲ 级2例。所有病例经病理确诊。20名正常对照为女性健康体检者, 年龄23~55岁, 平均年龄47.5岁。
2.方法 抽取空腹静脉血, 分离血清, -20 ℃保存待测。HPV-E7、SCCA、CEA测定采用ELISA, HPV-E7试剂盒由美国ADL公司出品; SCCA试剂盒由瑞士康乃格公司出品; CEA试剂盒由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出品。仪器为西班牙产TRITURUS全自动酶免仪。根据试剂盒说明书, HPV-E7、SCCA及CEA临界参考值分别为30 IU/L、1.5 μ g/L、15 μ g/L。
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所得数据以
1. 3组血清中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 宫颈癌组3种肿瘤标志物水平高于CIN组和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而CIN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 | 表1 血清中3种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 |
2.宫颈癌组3种肿瘤标志物单项检测比较 以实际检测值分别计算3种肿瘤标志物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与SCCA(24.4%、90.7%、47.9%)、CEA(21.8%、88.4%、45.5%)比较, HPV-E7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最高, 分别为48.7%、93.0%、64.5%。
3.不同临床分期的宫颈癌患者3种血清肿瘤标志物阳性检出率 Ⅱ 、Ⅲ 、Ⅳ 期宫颈癌患者HPV-E7(45.0%、65.0%、77.8%)、SCCA(10.0%、35.0%、55.6%)和CEA(15.0%、30.0%、44.4%) 阳性检出率高于I期患者(10.0%、0.0%、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Ⅲ 、Ⅳ 期宫颈癌患者HPV-E7阳性检出率高于Ⅱ 期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大部分HPV感染无临床症状或亚临床感染, 持续携带HPV提示感染者处于继发癌前病变的高度危险中。有研究表明, 高危型HPV-E7感染在宫颈癌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1]。
本研究显示, 与正常对照组及CIN组相比, 宫颈癌患者血清中HPV-E7浓度明显偏高, 与文献[2]描述相符。宫颈癌患者血清中HPV-E7敏感性为48.7%, 特异性为93.0%, 准确性为64.5%, 与常见宫颈癌肿瘤标志SCCA和CEA相比较, 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表明HPV-E7可以成为宫颈癌一种较好的、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本研究还发现, 治疗前宫颈癌HPV-E7、SCCA和CEA阳性检出率皆随临床FIGO分期增加而升高, 晚期宫颈癌(Ⅲ 、Ⅳ 期)与早期宫颈癌(Ⅰ 、Ⅱ 期)相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HPV-E7 ELISA检测作为补充和替代传统细胞学检查的一种手段, 采集方便, 有望成为及时诊断和监测宫颈癌的一种新的有效指标。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