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株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药敏结果分析
张晓燕1, 杨凤琴2, 张丽平1
1. 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30
2. 包头市石拐区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30

作者简介:张晓燕,女,1959年生,副主任技师,主要从事微生物学检验及管理工作。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药敏; 耐药率
中图分类号:R378.9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640(2010)03-0250-02

铜绿假单胞菌是引起临床各种感染和医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 极易产生耐药性, 在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菌中所占比率最大[1]。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 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人体皮肤、肠道和呼吸道等处, 主要引起抵抗力低下患者的机会性感染。某些导致宿主免疫功能受损的因素, 如应用激素、免疫抑制剂、肿瘤化疗、放疗、创伤及烧伤均易引起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 常为天然耐药菌株[2]。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在不同环境下患者感染部位的分布及其药敏情况, 对于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严格执行抗菌药物的管理制度, 使临床用药在药敏结果指导下进行, 对控制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材料和方法

1. 菌株来源 (1)2007年7月至2009年10月从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的痰、伤口分泌物、尿液等标本中分离出98株铜绿假单胞菌; (2)质控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823; 大肠埃希菌ATCC 25822; 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853, 均购自卫生部临检中心; (3)药敏试验所用药物来源: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庆大霉素、阿米卡星、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呋辛、头孢吡肟(马斯平)、头孢哌酮、环丙沙星、哌拉西林、复方新诺明均购自北京天坛药物生物技术开发公司; (4)培养基:血琼脂、麦康凯、MH培养基均购自郑州安图生物技术公司。

2. 方法 (1)分离鉴定:将送检的各类标本按照卫生部《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 98株铜绿假单胞菌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20E鉴定卡鉴定; (2)药敏试验:将不同来源的标本经常规分离培养, 对革兰阴性杆菌做氧化酶试验, 氧化酶试验阳性的标本应用20E鉴定卡进行鉴定, 在MH培养基上用K-B法做药敏试验; (3)结果判断:根据2008年版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药敏试验标准判断结果。

二、结果

从患者各类标本中分离出98株铜绿假单胞菌, 各种标本中的分布见表1, 对11种抗菌药物的敏感率见表3

表1 98株铜绿假单胞菌标本分布情况
表2 98株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
表3 98株铜绿假单胞菌对11种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
三、讨论

铜绿假单胞菌是假单胞菌属的代表菌种, 在血琼脂平板上能产生蓝绿色绿脓素, 感染伤口时形成绿色脓液。本菌为无荚膜、无芽胞、能运动的革兰阴性菌, 形态不一, 成对排列或短链状, 为专性需氧菌, 最适宜生长温度为37℃, 本菌生长对营养要求不高。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感染, 特别是肺部感染, 病原菌很难被清除, 常常导致感染的反复发作。这与铜绿假单胞菌具有的多重耐药性以及复杂的耐药机制有很大的关系, 目前的研究表明主要与细菌外膜蛋白的低渗透性、生物膜的形成、多耐药泵出系统及酶的产生有关[3]

表1可以看到, 本院感染的铜绿假单胞菌大多是由于呼吸道及肺部炎症所致, 在分离到的98株铜绿假单胞菌中, 有72株(73.5%)来自于上呼吸道(痰液及咽拭子), 14株(14.3%)来自于伤口分泌物, 另外, 在尿液、胆汁、腹腔引流液、血液等均有分布。

从本次研究表2中可以看到, 铜绿假单胞菌在呼吸科较多。说明呼吸科患者常因呼吸道感染, 大剂量广谱抗菌药物的使用导致菌群失调, 损害了机体抗定植力有关。尤其是呼吸机的应用损害了呼吸道黏膜, 使细菌易于定植, 造成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4]

由于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具有天然耐药, 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困难。本次调查的98株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上常用的抗菌药物耐药情况显示, 铜绿假单胞菌具有多重耐药性, 能拮抗多种抗菌药物, 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呋辛、复方新诺明耐药率> 80%, 而对阿米卡星、头孢唑林吡肟(马斯平)、环丙沙星、哌拉西林具有较高的敏感率, 可供临床医师参考用药。

随着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及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日益增多,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株也相应增多, 这给临床用药带来极大困难。因此, 需加强药敏监测以启示临床医生合理选择抗菌药物。虽然根据实验室药敏试验结果用药与临床实际感染控制情况有一定差异, 但比经验用药针对性强、效果好[5]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邵明举, 邵蕊兰.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2, 22(6): 358-359. [本文引用:1]
[2] 何林, 张立军, 李勇, . 铜绿假单胞菌对22种抗生素耐药性的差异[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2, 12(11): 853-855. [本文引用:1]
[3] National Committee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 ards. Performance stand ards for antimicrobial disk susceptibility tests; approved stand ard[S]. NCCLS, M2A7, 2003. [本文引用:1]
[4] 李娟, 李智伟. 2003-2007年我院1 073株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监测[J].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9, 9(4): 286-288. [本文引用:1]
[5] 孙景勇, 倪语星. 住院病人中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与耐药特征[J].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2, 2(3): 170-172.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