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mex公司血液分析仪的干扰因素分析判断及处理程序
曾素根1, 余江1, 曾婷婷1, 朱新勤1, 庄利芳1, 韩秀华1, 代波1, 孙玉明1, 谢元宏2
1.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实验医学科,四川 成都 610041
2.成都武侯区人民医院,四川 成都 610041

通讯作者:谢元宏,联系电话:028-85422611。

作者简介:曾素根,女,1961年生,主管技师,主要从事临床血液检验工作。

关键词: 血液分析仪; 干扰; 程序
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640(2010)03-0244-03

血液细胞分析结果准确与否, 除了标本采集、仪器性能、操作人员等因素外,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就是某些血液标本自身存在着干扰影响血液分析仪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因素, 而大多数干扰与某些疾病本身有关, 如脂血、冷凝集、寄生虫感染等。如何发现这些干扰因素及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我们就Sysmex公司的血液分析仪:KX-21、SE-9500、K-4500、XE-2100和XS-1000i所受到的干扰因素进行了分析, 并建立了较为规范的处理程序。此项工作不仅满足美国病理家学会(College of American Pathologsits, CAP)实验室认证的相关规定[1], 而且提升了血液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在日常工作中, 我们发现不同型号的血液分析仪受干扰的因素和程度并不完全相同, 表现为同一标本在不同型号仪器上, 同一参数受干扰的程度差异非常大, 如:难溶性红细胞(RBC)对仪器KX-21和K-4500的白细胞(WBC)计数结果干扰大(使WBC假性增高), 但对SE-9500、XE-2100和XS-1000i等型号仪器不形成干扰; 小RBC对KX-21、K-4500和XS-1000i的血小板(PLT)计数结果均干扰(使PLT假性增高), 但对XE-2100仪器不干扰; 一般来说, 设计更精密的仪器由于方法学上的先进性导致其受干扰的因素少, 程度也更小, 从而结果准确性更高。

根据CAP要求, 所有干扰因素的分析及相应纠正措施, 要有程序性文件加以规范。除了上述干扰因素外, 我们在工作中还发现了一些其他干扰因素, 如RBC内疟原虫对网织红细胞(RET)的干扰[2], 念珠菌菌血症患者血液里的真菌孢子对WBC、PLT的干扰等[3], 同时建立了相应的纠正方法。近几年, 我们通过研究, 建立了脂血对血红蛋白(HGB)的干扰和RBC内疟原虫对RET干扰的纠正方法, 现介绍如下:

一、脂血标本

脂血是最常见的干扰因素, 干扰所有型号的血液分析仪的HG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MCHC)、WBC、PLT等参数的检测。干扰判断方法:当WBC和PLT等参数假性增高时, 仪器出现“ 乳糜/HGB干扰(Turbidity/HGB Interference) ” 报警; MCHC≥ 365 g /L; HGB与RBC计数不符或与历史数据差别大; 血浆部分出现浑浊; 或血涂片上见大量的不着色且大小不等的脂肪球(见图1)。纠正措施:WBC和PLT采取手工方法进行计数; HGB纠正方法:标本上机检测后, 将标本以离心速度1 500~2 000 r/min(离心半径17 cm), 低速离心3~5 min, 轻轻取出, 吸出血浆, 对血浆进行全血细胞计数(CBC)(操作与临床标本完全相同)。计算公式:HGB修正值= HGB修正前-(HGB脂血血浆-HGB脂血血浆× HCT修正前), “ HGB脂血血浆× HCT修正前” 为RBC所占比例部分; 同时对MCH和MCHC进行校正, MCH修正值= HGB修正值/RBC修正前; MCHC修正值= HGB修正值/HCT修正前。把纠正前后的结果同时报告给临床, 并注明该标本为脂血标本。

二、冷凝集标本

某些疾病的患者(如支原体肺炎等)血液里存在冷凝集素, 使血液RBC在离开机体后几分钟内发生聚集。干扰所有型号的血液分析仪的RBC、MCV和MCHC等参数。判断方法:仪器出现“ RBC凝集(RBC Agglutination)” 报警; 平均RBC体积(MCV)> 110fl和MCHC≥ 370 g /L; 血涂片上RBC成片状。纠正措施:将标本置于37℃孵育30min后, 立即上机检测, 在报告单的备注栏注明该标本有冷凝集现象, 并提示医生注意(因为标本出现冷凝集现象对某些疾病的诊断是有帮助的)。

图1 血液涂片脂肪球(瑞-姬染色, 1 000倍)

三、RBC缗钱状标本

某些疾病(如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等)的血液标本RBC呈缗钱状排列。干扰所有型号的血液分析仪的RBC、MCV和MCHC等参数。判断:仪器出现“ RBC Agglutination” 报警; HGB与RBC不成比例; MCV> 140fl和RBC直方图异常; 血涂片上RBC成串钱样排列。处理方法:手工计数RBC, 并在报告单备注栏注明该标本的RBC呈缗钱状排列, 提示医生注意(该现象对诊断浆细胞系统疾病很有帮助)。

四、难溶血或溶血不良(细胞碎片)标本

某些疾病, 如严重肝病、球形RBC增多症等。主要干扰KX-21和K-4500型仪器的WBC参数, 判断:仪器计数WBC总数异常增高及淋巴细胞增高但与血涂片不符; 仪器出现“ RBC溶血不良(RBC Lyse resistance)” 、“ 碎片(Fragments)” 报警、“ WBC散射图异常(C Abn Scattergram)” 、WBC参数后出现“ * ” 号(表示数据不可靠)或“ ---” 号(表示存在检测错误)等。措施:采用手工方法计数WBC; 用某些不受干扰的仪器(如XE-2100)检测, 排除其干扰。

五、溶血标本

某些伤害(如毒蛇咬伤后)诱发的弥散性血管内溶血(DIC), 或采血不顺利等因素可引起标本溶血。干扰所有型号的血液分析仪RBC、MCV和MCHC等参数。判断:肉眼观察血液标本的血浆呈红色; 出现异常大的MCV(常> 120fl)、MCHC> 370 g/L。措施:观察血涂片是否有较多RBC碎片, 或与临床联系, 重新采集标本。

六、小RBC

由于方法学的问题, 某些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患者的小RBC对KX-21、K-4500和XS-1000i等仪器测定PLT数量时有明显干扰, 使PLT假性增高。判断:MCV< 70fl; MCV正常, 但红细胞分布宽度-CV(RDW-CV)或s增大, RBC大小不均报警(Anisocytosis); 细胞增多(Microcytosis)报警; PLT直方图异常(PLT Abn Distribution)或PLT参数后出现“ * ” 号(表示数据不可靠); 血涂片上PLT数量与仪器计数不符; 见小RBC等。措施:用手工方法计数PLT或用XE-2100仪器(该仪器不受小RBC干扰)检测。

七、巨大PLT

如PLT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患者血液中可能出现与WBC大小样的巨大PLT, 其干扰所有型号的血液分析仪的WBC参数。判断:血涂片上见巨大PLT, 仪器检测时WBC计数假性增高。措施:用手工方法对WBC进行计数或手工分类计数100个WBC遇到的巨大PLT数, 如果采用后者, WBC校正要按照该计算公式:WBC校正值=校正前WBC数× [100/(100+巨大PLT数)]。

八、PLT聚集

采血不顺利或部分患者高凝状态。干扰所有型号血液分析仪的PLT参数。判断:仪器出现“ PLT聚集(PLT Clumps)” ; 血涂片上PLT成堆。措施:重新采血(针对采血不顺利)或手工计数PLT。

九、PLT卫星现象

PLT聚集在中性粒细胞周围的现象, 称为卫星现象, 出现这种现象公认的原因, 是在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盐抗凝的初期(当血液与EDTA抗凝剂接触的15min内)可能出现。但我们也发现有少数患者的标本, 采集2h后仍存在此现象(见图2), 干扰所有型号的血液分析仪的PLT参数。判断:仪器出现“ PLT Clumps” , 或血涂片上PLT聚集在中性粒细胞周围。措施:采血15min后上机检测或手工计数PLT。

图2 血小板卫星现象(瑞-姬染色, 1 000倍)

十、念珠菌孢子

念珠菌菌血症患者血液里的真菌孢子可对所有型号的仪器的WBC、PLT干扰[3]。判断:血涂片上可见到散在或WBC吞噬的真菌孢子, 见图3图4, WBC和PLT等参数假性增高等。措施:手工计数WBC、PLT。

图3 血液涂片散在真菌孢子(瑞-姬染色, 1 000倍)

图4 血液涂片WBC吞噬的真菌孢子(瑞-姬染色, 1 000倍)

十一、有核红细胞(NRBC)

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外周血出现NRBC, 干扰所有型号血液分析仪的WBC参数。判断:仪器出现“ NRBC” 或原始细胞(Blast)报警, 或血涂片上见NRBC。措施:手工分类计数100个WBC遇到的NRBC, WBC校正按照该计算公式:WBC校正值=校正前WBC数× [100/(100+NRBC数)]。

十二、高WBC

某些疾病(如白血病)引起WBC异常增高。干扰所有型号血液分析仪的RBC参数。判断:当RBC< 2.0× 1012/L, WBC> 200× 109/L(即对RBC干扰超过10%), 需要对RBC数进行校准。校正方法:RBC修正值=原RBC -WBC数/1 000, “ WBC数/1 000” 为WBC换算成× 1012/L数, 同时对MCV和MCH进行校正, MCV修正值= HCT/RBC修正值和MCH修正值= HGB/RBC修正值

十三、豪-周(Howell-Jollys, HJ)小体

见于巨幼RBC贫血和溶血性贫血、脾切除等, 为RBC内存在的染色质小体, 干扰XE-2100血液分析仪的RET参数。判断:血涂片上见成熟RBC内有1个或多个染紫红色小体, 该小体会使RET假性增高。校正方法, 计数100个RBC中含HJ小体的RBC个数(%); 计算公式:RET绝对数校正值=校正前RET绝对数- RBC绝对数× HJ小体RCB%, “ RBC绝对数× HJ小体RBC%” 为换算成含HJ小体的RBC绝对数。

十四、疟原虫

寄生在RBC内的疟原虫使RET计数假性增高[2]。干扰XE-2100血液分析仪的RET参数。判断:血涂片上见RBC内有疟原虫滋养体。纠正方法:计数100个RBC中含疟原虫的RBC个数(%)。计算公式:RET绝对数校正值=校正前RET绝对数-RBC绝对数× 含疟原虫的RBC%, “ RBC绝对数× 含疟原虫的RBC%为换算成含疟原虫的RBC绝对数。

值得一提的是, 随着脂肪乳液成为临床常用肠外营养和高脂血症患者的增加, 院内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不断递增[4], 脂血和念珠菌菌血症对血液分析仪的干扰, 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 血液常规检验时经常会遇到各种干扰因素, 而造成检测结果不准确, 如果不进行纠正, 将不准确的结果提供给临床, 可造成严重的医疗事故, 如高三酰甘油(TG)导致的HGB假性增高, 可掩盖患者的病情, 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 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要对各种干扰因素进行分析判断及纠正处理, 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必须建立规范而正确的对各干扰因素的分析判断及纠正程序, 严格按照程序操作, 消除干扰, 使检测的结果准确可靠。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College of American Pathologists. Hematology and coagu-lation checklist[S]. 2004. [本文引用:1]
[2] 曾素根, 贾永前, 周静, . 红细胞内疟原虫对仪器法检测网织红细胞的影响[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5, 28(9): 89. [本文引用:2]
[3] 曾素根, 郭曼英, 韩秀华, . 念珠菌菌血症引起仪器血细胞计数结果假性增高1例[J]. 华西医学, 2009, 24(1): 66. [本文引用:2]
[4] 徐晓峰, 刘双, 张艳艳, . 念珠菌菌血症22例临床分析[J]. 中华内科杂志, 2005, 44(3): 215-216.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