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闫艳丽,女,1964年生,副主任护师,主要从事采供血管理工作。
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2种方法,筛查无偿献血者梅毒螺旋体抗体,比较2种方法的适用性。
方法以RPR、ELISA 2种方法分别检测9 603名无偿献血者梅毒螺旋体抗体,以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作确认试验。
结果RPR初筛阳性检出率为0.43%(42/9 603);ELISA阳性检出率为0.72%(69/9 603),2种方法相比,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23, P<0.05)。
结论ELISA是目前最为合适的筛查大批量无偿献血者梅毒螺旋体抗体方法之一。
在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中, 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是必查项目之一, 以往大多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 此法虽快速简便, 但敏感性与特异性较差, 有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反应[1], 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提高了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为此, 本站对RPR及ELISA2种方法进行了方法比较。
河南省商丘市2007年1月至10月无偿献血者9 603名。
1. 试剂 RPR试验盒、ELISA试剂盒由上海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试剂由日本富士株式会社提供。
2. 仪器 FAME全自动酶免分析仪(瑞士哈美顿公司)。
RPR、ELISA、TPPA操作严格按试剂说明书进行。
采用χ 2检验。
9 603份血液标本中, RPR阳性检出率为0.43%(42/9 603), ELISA阳性检出率0.72%(69/9 603), 2种方法检出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7.48, P< 0.05), PRP与ELISA2种方法检测均阳性标本34份, RPR阳性而ELISA阴性标本8份, ELISA阳性而RPR阴性标本35份, 见表1。
![]() | 表1 9 603名无偿献血者RPR和ELISA检测结果 |
42份RPR阳性标本用TPPA确认, 34份阳性, 69份ELISA阳性标本中, TPPA阳性64份, 其中8份RPR阳性而ELISA阴性TPPA均为阴性, 35份ELISA阳性而RPR阴性标本中TPPA阳性30份, TPPA阴性5份, 34份ELISA和RPR均阳性标本中TPPA全部阳性, 结果见表2。
![]() | 表2 RPR和ELISA阳性的TPPA确认试验结果 |
RPR是将梅毒螺旋体非特异性的VDRL抗原吸附于活性碳颗粒表面, 若待测血清中存在反应素时, 即发生凝集, 此法简便快捷, 但敏感性与特异性差, 结果常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急、慢性感染、妊娠、结缔组织病和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 甚至健康人群)而产生假阳性反应[2~4], 特别是此法还有假阴性结果存在, 对血液安全性存在风险。我们的结果也表明, PRP假阳性与假阴性结果共存, 而ELISA采用梅毒螺旋体基因工程抗原, 应用双抗原夹心法检测血清中梅毒螺旋体抗体, 有效地提高了梅毒螺旋体抗体检出率(从0.43%提高到0.72%), 虽然此法也有一定假阳性率, 但敏感度、特异性大为提高, 且价格便宜。另外, ELISA结果可以上酶标仪直接读取吸光度, 较RPR用肉眼观察更为可靠, 数据可贮存电脑, 长期保存。因此, 以ELISA替代RPR, 用于大量无偿献血者梅毒螺旋体抗体筛选切实可行, 是大势所趋。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1] |
|
[2] |
|
[3] |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