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钱超,男,1979年生,学士,主管技师,主要从事血液学检验工作。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与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是近年特别关注的2个纤溶因子,他们除有纤溶作用外,还参与胞外基质降解、细胞修复和组织重塑等过程[ 1, 2]。这2个因子与白血病之间的关系有一些报道[ 3, 4],但尚未见淋巴瘤方面的临床研究报告。为此,我们检测了淋巴瘤患者血浆u-PA和u-PAR,并对其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进行了探讨。
1. 对象 (1)患者组:淋巴瘤71例,其中男39例,女32例,年龄18~77岁。均为长兴县中医院经淋巴结病理和骨髓病理诊断明确的住院患者,诊断符合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 5]。根据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为B细胞型淋巴瘤55例,T细胞型淋巴瘤16例。其中淋巴瘤累及骨髓(瘤细胞>5%~<25%)17例(包括大B细胞淋巴瘤10例、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3例、滤泡性淋巴瘤2例、Burkitt淋巴瘤和原发胸水淋巴瘤各1例),有6例在病程中并发淋巴瘤细胞白血病(瘤细胞>25%),未累及骨髓54例;(2)对照组:30名,其中男12名,女18名,年龄19~67岁,为体检健康无器质性病变的本院职工和学生。
2. 方法 (1)标本采集:所有患者均在早晨空腹静脉采血3 mL,先注入0.9 mL含0.109 mol/L枸椽酸钠抗凝液0.1 mL的试管中,轻摇,分离血浆保存于-70℃冰箱待测。余下血标本作其他常规检查;(2) 仪器和试剂:采用美国DYNEX公司的OpSysMR酶标仪。试剂为美国ADI公司酶标试剂盒,购自上海太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3)检测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u-PA和u-PAR浓度。严格按操作说明书稀释配制试剂、标准品,并稀释血浆样本,取100 μL于编号的酶标板小孔,密封孔后置4℃冰箱过液;用洗涤缓冲液洗板4次,每孔加100 μL二抗检测液,置室温下1 h;洗涤缓冲液洗板4次,每孔加酶联液100 μL;洗板4次,每孔底物100 μL,30 min时加0.5N硫酸溶液终止液50 μL,450 nm波长酶标仪比色测定。
3. 统计学方法 检测数据用
淋巴瘤患者血浆u-PA和u-PAR水平,B细胞型u-PA和u-PAR水平升高,见 表1。T细胞型血浆u-PA和u-PAR水平,仅见u-PAR水平明显上升,u-P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1)。在B、T细胞2类淋巴瘤中,B细胞型血浆u-PA和u-PAR水平均明显高于T细胞型( P<0.01)。淋巴瘤未累及骨髓组中血浆u-PA和u-PAR水平,仅为u-PA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而累及组血浆u-PA和u-PAR水平均明显高于非累及组和对照组,见 表2。
以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以骨髓浸润淋巴瘤细胞25%为界,分为>25%(淋巴瘤细胞性白血病)者6例和<25%者11例,前组血浆u-PA和u-PAR水平均高于后组,但仅见u-PAR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 表3。21例经治疗获得缓解(部分缓解和完全缓解)B细胞性淋巴瘤,血浆u-PA和u-PAR水平较治疗前下降,见 表4。
![]() | 表1 淋巴瘤患者血浆u-PA和u-PAR水平( |
![]() | 表2 淋巴瘤累及与未累及骨髓患者血浆u-PA和u-PAR水平( |
![]() | 表3 骨髓淋巴瘤细胞<25%和>25%患者血浆u-PA和u-PAR水平( |
![]() | 表4 21例B细胞型淋巴瘤治疗前后血浆u-PA和u-PAR水平比较( |
u-PA源于组织细胞分泌,溶解血栓作用弱,主要是通过酶促反应产生的纤溶酶等成分对胞外基质的水解。但u-PA发挥作用需要细胞膜上一种糖蛋白的介导,这一糖蛋白便是u-PA受体u-PAR。u-PAR 是新发现的纤溶一员,多种细胞均有表达,主要功能是负责捕捉并浓集uPA,增强细胞表面的纤溶作用,同时诱导的细胞效应参与多种生理病理过程,这为病理研究提供了一些新思路。生理状态下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以及单核细胞释放0.1~2.0 ng/mL可溶性u-PAR[ 6],组织病变时细胞表达和释放增加。因此,检测血浆u-PA和u-PAR可从一个侧面反映细胞(分泌u-PA和u-PAR)分子水平的变化。
研究表明急性白血病细胞表达u-PA明显高于正常骨髓细胞,且出现在血浆的u-PA同步升高[ 3, 4]。对淋巴瘤血浆u-PA和u-PAR的临床研究缺乏这方面的报道,我们检测发现淋巴瘤患者血浆u-PA和u-PAR水平升降多变,在初诊患者中,血浆u-PA和u-PAR水平升高主要见于B细胞型,且血浆u-PAR水平升高比u-PA显著;T细胞型淋巴瘤血浆u-PA未见明显变化,u-PAR水平有意义升高,但低于B细胞型。提示B细胞有明显的分泌u-PA和u-PAR的作用,并参与u-PA纤溶途径和对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水解[ 1],我们认为这对了解B、T细胞型淋巴瘤的分子病理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进一步检测可见,淋巴瘤患者血浆u-PA和u-PAR水平升高主要见于骨髓累及者,并与淋巴瘤细胞的浸润量有关,这对评估淋巴瘤骨髓浸润有重要意义,同时说明肿瘤细胞表达u-PA和u-PAR尤其是u-PAR异常与其病理有关。观察治疗后获得缓解患者的血浆u-PA和u-PAR水平,随着缓解而下降,这一结果可表明血浆u-PA和u-PAR可作为疗效观察的指标。我们认为,这些研究还可为今后尝试阻抑u-PA纤溶途径(如给予抑制剂——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和2)的新辅助疗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 |
|
[2] |
|
[3] |
|
[4] |
|
[5] |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