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李春仙,女,1973年生,学士,主管技师,主要从事临床生化及免疫检验工作。
探讨联合检测血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2型糖尿病肾病并发症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对已确诊的116例2型糖尿病患者同时检测其清晨空腹血DD、FIB、CRP水平,并同时收集24 h尿液进行尿微量白蛋白(MA)测定,按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糖尿病组分3组:正常蛋白尿组(NA组,UAER<20 μg/min);微量蛋白尿组(MA组,UAER 20~200 μg/min);临床蛋白尿组(CP组,UAER>200 μg/min)。
结果2型糖尿病组患者DD、FIB、CRP水平在正常蛋白尿组已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联合检测血DD、FIB、CRP水平对糖尿病微血管病的发展及糖尿病肾病有早期诊断意义。
To study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simultaneous detection of plasma D-dimer(DD), fibrinogen(FIB) and C reactive protein(CRP) levels in early diabetic nephropathy (D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MethodsThe levels of DD, FIB, CRP and 24 h urine microalbumin (MA) from 116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were detected. These patients were classified into three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urine albumin excretion rate (UAER) including normal albuminuria group (NA group: UAER<20 μg/min), micro albuminuria group (MA group: UAER 20-200 μg/min ) and clinical protein uria group (CP group: UAER >200 μg/min ).
ResultsPlasma DD, FIB and CRP levels in the NA group of diabetes mellitus patient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healthy controls (
The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DD, FIB and CRP is significiant in the early diagnosis and development of the DN.
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我国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由此引发的各种慢性微血管病并发症也在增多,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iopathy, DN)约占20%~30%,是DN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其早期诊断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通过联合测定2型糖尿病患者血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C反应蛋白(CRP)水平,旨在早期发现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及早采取临床干预,防止及延缓糖尿病患者进入DN期。
1. 病例组 2007年6月至2008年4月入住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16例,其中男61例,女55例,平均年龄59.3岁,均按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除外冠心病、脑血管病、感染等合并症。按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3组:正常蛋白尿组(NA组,UAER<20 μg/min)45例;微量蛋白尿组(MA组,UAER 20~200 μg/min)48例;临床蛋白尿组(CP组,UAER>200 μg/min)23例。各组间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2. 对照组(NC组) 选择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37名,其中男20名,女17名,平均年龄57.8岁,除外各种心脑血管病、肿瘤、急慢性肾损伤及感染等疾病。
1. 样本收集 所有受试者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4 mL,1.8 mL注入含有0.2 mL的0.129 mol/L柠檬酸钠真空管中,3 000 r/min(离心半径15 cm)离心10 min,取上清液作DD、FIB检测。余注入普通生化真空管放置20 min后,3 500 r/min(离心半径15 cm)离心10 min后,取上清液作CRP测定。同时收集病例组24 h尿液作微量白蛋白(MA)测定。
2. 检测方法与试剂 DD、FIB采用法国STAGO公司生产的STA-3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试剂为原装配套试剂。CRP、MA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仪器为德灵公司生产的BNProSPec特定蛋白分析仪,试剂为原装配套试剂。阳性判断按说明书参考范围判定:FIB>4 g/L、CRP>5 mg/L、DD>0.5 mg/L为阳性。
各组检测结果以
病例组血DD(0.78±0.41 mg/L),FIB(4.68±1.62 g/L),CRP(3.74±1.96 mg/L),明显高于对照组DD(0.29±0.12 mg/L),FIB(2.91±0.72 g/L),CRP(1.41±0.59 mg/L),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 .41、6 .52; P<0.05)。
3项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单项检测,结果见 表2。
![]() | 表2 糖尿病组各组中血DD、FIB和CRP的阳性率及3项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比较 |
目前认为,凝血与纤溶系统紊乱与糖尿病肾病密切相关,在其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 1],近年的炎症学认为糖尿病是一种低度炎症性疾病[ 2]。
有研究表明[ 3],DN患者血浆DD水平增高,形成微结晶沉积在血管壁,直接损伤血管内膜,另外DD还促进血小板黏附、聚集,使体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导致肾脏微血管狭窄甚至闭塞,引起肾小球病变。FIB是血栓形成前体,其升高有利于肾小球内微血栓形成,同时作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增高预示着血管壁有炎症现象,加速肾小球病变。本实验结果显示高水平的DD与FIB含量反映了体内不同水平的高凝状态,是DN发生发展的病理基础之一,且随病程进展有增高趋势,故可提示临床及时采取一些适当抗凝、活血化瘀等改善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有效措施,防止或延缓其进入DN期。
CRP是急性时相反应的标志物,是一种非糖基化的聚合蛋白,由脂肪细胞分泌的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参与炎症过程的细胞因子刺激肝脏合成。Hotta K等[ 4]认为糖基化的终末产物结合于肾脏特异性细胞表面受体,诱导IL-6、TNF-α等细胞因子的生成,进而刺激肝脏合成CRP,从而启动慢性炎症反应,造成肾小球系膜过度氧化,刺激细胞增殖,系膜增厚等肾功能损害。
本研究表明,DD、FIB、CRP水平在2型糖尿病正常蛋白尿中已经升高,且随UAER增加而增加,显示出与2型糖尿病UAER呈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关系,而3项联合检测明显提高了DN早期诊断的灵敏度,故检测DM患者血DD、FIB、CRP水平可作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一项辅助指标,并及早提示临床采取一些有效的干预措施,防止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加重及DN的发生。
[1] |
|
[2] |
|
[3] |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