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戴佩佩,女,1983年生,学士,技师,主要从事临床免疫检验工作。
重症监护病房(ICU)中的患者是感染的高危人群, 早期识别和诊断感染、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减少多重耐药菌的滋生有助于改善其预后。近来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作为一个较新的诊断细菌性感染的指标, 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1]。我们对ICU危重患者的PCT和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 CRP)含量及其动态变化进行检测, 以评价PCT和CRP联合检测在细菌感染诊疗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
2008年1月至2009年3月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ICU收治的细菌感染患者60例, 其中男33例, 女27例, 年龄23~91(64± 16)岁,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体征和辅助检查如血常规、病原学检查等做出诊断, 并分为重症感染组和局部感染组, 其中重症感染组37例, 包括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细菌性腹膜炎、化脓性阑尾炎等严重感染伴全身症状者, 局部感染组23例, 包括肺炎、肺部感染等无全身症状的局部感染。对照组为确诊的病毒感染者34例, 其中病毒性脑膜炎7例、上呼吸道病毒感染20例、带状疱疹感染7例。
所有研究对象均在清晨空腹采前臂静脉血, 待血液凝固后立即以1 500 r/min(离心半径为8 cm)离心10 min, 分离血清于-20 ℃冰箱保存, 用于PCT和CRP的测定, 同时进行血培养等相关辅助检查。血清CRP测定采用免疫比浊法(OLYMPUS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日本第一化学试剂, 批号804RJF); 血清PCT测定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德国Brahms Diagnostica公司LUMI test PCT试剂盒)。所有参数设置与试验步骤均严格按其操作规程进行。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处理, 所测数据用中位数(2.5%~97.5%)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 3组之间差异采用Friedman检验, 2组间的比较采用Wilcoxon检验。
一、细菌感染组与病毒感染组血清PCT、CRP检测结果见表1。重症感染组、局部感染组PCT、CRP与病毒感染组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 重症感染组PCT、CRP与局部感染组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0.05)。
![]() | 表1 病毒感染组与细菌感染组PCT、CRP水平比较 [中位数(2.5%~97.5%)] |
二、细菌感染组PCT、CRP治疗前后结果见表2。经有效抗菌药物治疗后, 细菌感染组患者PCT、CRP水平明显下降, 与治疗前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
![]() | 表2 细菌感染组PCT、CRP治疗前后结果比较 [中位数(2.5%~97.5%)] |
三、细菌感染组中PCT、CRP的诊断效率比较见表3。以PCT> 0.5 μ g/L为界, 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性为96.7%(58/60), 特异性为85.3%(29/34), 阳性预测值92.1%(58/63), 阴性预测值93.5%(29/31); 以CRP> 8 mg/L为界, 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性为96.7%(58/60), 特异性为73.5%(25/34), 阳性预测值86.6%(58/67), 阴性预测值92.5%(25/27)。
![]() | 表3 细菌感染组与病毒感染组PCT、CRP结果比较 |
严重全身性感染是导致ICU重症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2], 虽然病原学诊断可提供确定的依据, 但需等待病原菌培养、分离和鉴定结果, 不能做到早期、快捷诊断, 以致不能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因此常借助一些炎症反应标记物来早期判断、识别感染的存在。
常用的传统炎症指标包括体温、白细胞计数和CRP等。CRP作为急性时相蛋白, 在感染早期就显著升高, 除细菌感染外, 急性排异反应及手术等均可引起CRP的升高, 因此对感染缺乏特异性, 而且在炎症刺激停止后, 肝脏内CRP的合成仍可持续数日[3]。体温和白细胞计数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部分严重感染者, 仍然可以观察到低体温或白细胞计数降低的现象[3]。PCT是1992年发现的人类降钙素的前体物质, 由甲状腺C细胞分泌的含116个氨基酸的蛋白质, 相对分子质量13 000, 在全身细菌感染后4 h即可检测到, 6 h急剧上升并在6~24 h维持该水平, 其不会降解为降钙素, 不受体内激素水平的影响, 稳定性好, 体内半衰期为25~30 h[4]。PCT在健康人血清中水平极低(常以μ g/L为单位), 甚至不能被检测到, 在细菌感染引起全身反应时显著增高, 且其增高程度与感染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5]。
本研究对ICU的60例细菌感染患者PCT、CRP的含量及动态变化进行检测, 结果显示细菌感染组与病毒感染组比较, PCT、CRP水平明显升高, 重症细菌感染组与局部感染组比较, PCT、CRP浓度亦有明显增加, 经有效治疗后, 细菌感染组患者PCT、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可见PCT、CRP联合检测是鉴别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的可靠指标, 而且PCT水平的高低还可作为临床抗菌药物治疗时的疗效指标, 有效者其PCT浓度下降, 也有文献报道若PCT浓度持续升高则提示预后不良[6]。这可能是由于在发生细菌感染和脓毒症等异常情况下, 体内其他部位如肝脏、脾脏、外周血单核细胞、肺或小肠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在细菌内毒素、细胞因子的刺激下也产生PCT的缘故[7], 故PCT能作为判断感染的指标。正常健康人和病毒感染者PCT的血清水平均< 0.5 μ g/L, 而若存在细菌感染, PCT水平则会明显升高, 感染严重时甚至会> 10 μ g/L[6]。
进一步比较两者对于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PCT在敏感性与CRP相差不大的情况下, 特异性却显著高于CRP。国内外研究报道, PCT的升高早于CRP的上升[8], 同时测定血CRP和PCT有助于提高细菌感染性疾病早期判断的特异性, 对抗菌药物应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局部感染时, PCT一般轻度升高, 而CRP
升高相对明显, 在没有全身表现的感染时, CRP可能是一个重要的观察指标。
总之, PCT和CRP的联合监测能够及时有效的诊断感染类型, 指导临床合理正确的对症治疗; 监测PCT、CRP动态变化更有助于观察疾病的进展和预后。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