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伍树芝,女,1963年生,副主任技师,主要从事临床生化实验诊断研究。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HF)是一组常见而复杂的临床综合征, 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 且近年来有年青化趋势。由于早期HF常无临床表现, 且目前HF的诊断一般依靠临床体征和影像学等辅助检查, 缺乏反映心功能不全的客观指标, 许多无症状的HF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1]。所以直至目前, HF特别是无症状HF的临床诊断仍然是一个难点。血清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e peptide, NT-proBNP)作为一个新的实验室检测指标, 近年来在HF的临床诊断中被广泛关注。2003年被美国心脏病学会列为医学十大进展之一。但HF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及其治疗过程中的的动态变化与其预后意义还远未清楚。为了解NT-proBNP在HF患者诊断及疗效观察中的应用价值, 通过检测HF患者及其治疗第3天、第7天、第15天血清NT-proBNP水平, 探讨血清NT-proBNP水平在HF诊断及病情判断、疗效评价等方面的应用价值。
来自湖南省马王堆医院2009年2月至2009年7月住院的107例HF患者, 男68例, 女39例, 年龄44~91岁。原发性疾病包括高血压性心脏病24例、冠心病72例、风湿性心脏病8例、扩张性心肌病3例。美国纽约心脏协会(NYHA)Ⅰ ~ Ⅳ 级HF患者分别为14、46、29、18例。同时选择经体格检查证实无心、脑血管疾病及肝、肾疾病史的健康体检者30名列入正常对照组, 男18名, 女12名, 年龄48~73岁。
HF诊断标准参照《心脏病学》(第5版)中HF Framingham标准[2]。按照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Ⅰ 、Ⅱ 、Ⅲ 、Ⅳ 级。
检测仪器为SSJ-2型多功能免疫检测仪(瑞莱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试剂由ReLLA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采集HF组及健康对照组空腹静脉血3 mL, 定量测定NT-proBNP, 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测定方法线性范围:200~15 000 ng/L。参考范围:< 250 ng/L。仪器报告阴性结果以< 200 ng/L计算。
所得数据均以
NYHAⅠ ~ Ⅳ 级患者的血清NT -proBNP 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1), NYHAⅠ ~ Ⅳ 级患者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 0.01), 见表1。HF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与心功能分级(NYHAⅠ ~Ⅳ 级)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为0.76, P< 0.01]。
![]() | 表1 NYHA Ⅰ ~Ⅳ 级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清NT-proBNP水平比较 ( |
28例HF患者治疗后第3天、第7天、第15天血清NT-proBNP水平, 见表2。随着治疗时间延长, 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逐渐下降。各组间除治疗后第3天与第7天血清NT-proBNP水平无差异外, 其余各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同时, 随着血清NT-proBNP水平逐渐下降, 患者心功能逐渐好转, 心功能分级逐渐下降。患者治疗后第3天、第7天、第15天 NYHAⅠ ~Ⅱ 级患者逐渐增多, 由治疗前2例逐渐增加到10、15、23例, 而NYHAⅢ ~Ⅳ 患者则逐渐下降, 由治疗前26例逐渐下降到18、13、5例, 下降例数与血清NT-proBNP水平下降幅度呈正相关(r分别为0.41、0.53、0.77, P< 0.01)。
![]() | 表2 HF患者治疗前后NT-proBNP水平及NYHA分级比较 ( |
3例急性发作治疗无效而死亡的HF患者入院时的血清NT-proBNP水平均≥ 15 000 ng/L, 经治疗后血清NT-proBNP水平一直保持在(7 467.95± 2 230.12)ng/L水平, 患者分别在发病后5~61 d内死亡。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第1天血清NT-proBNP为4 298.98 ng/L。治疗后其水平不降反而逐渐升高, 最高值达到12 224 ng/L, 此患者在发病后166 d, 出现峰值(12 224 ng/L)8 d后死亡。
HF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活动后气短、呼吸困难、水肿等。但这些临床表现并非HF所特有, 特别是早期HF患者很难得到诊断。因此, 寻找一种简便、快速, 又具有特异性的生化指标非常重要。目前许多研究初步肯定了NT-proBNP可作为HF患者诊断及评价预后的重要指标[3, 4]。Maisel等[6]也证实血浆NT-proBNP水平和NYHA心功能分级密切相关, 并建议可作为心功能分级标准之一。
本研究结果表明随着HF的加重、心功能的恶化, 血清NT-proBNP水平逐渐升高, 且各级心功能之间血清NT-proBN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提示NT-proBNP水平升高与心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NT-proBNP水平可作为心脏功能评估的指标。且NYHAⅠ 级、Ⅱ 级组血清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1), 说明其对早期HF和无症状HF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28例HF患者治疗期间血清NT-proBNP水平及患者心功能分级的动态观察显示, 治疗后第3天血清NT-ProBNP的水平即明显降低(P< 0.01), 治疗第7天、第15天血清NT-ProBNP水平继续下降。同时, 患者心功能逐渐好转, 心功能分级逐渐下降, 且与患者心功能的改善相对应。本研究表明动态观察NT-ProBNP水平对HF疗效监测、治疗方案的调整有很大的帮助, 可作为指导HF治疗的客观指标, 协助评估HF患者的预后。
通过对死亡病例的分析, 证实了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明显升高且经治疗仍维持较高水平或者经治疗后不降反升时表明患者对治疗反应不佳, 可能发生严重的心脏事件, 甚至死亡, 值得引起临床重视并相应的加强治疗强度。但由于此组例数较少, 不完全具有代表性, 需进一步调查证实。
综上所述, 血清NT-proBNP水平与HF的严重程度明显相关, 是反映心功能状态的客观指标, 对诊断早期HF和无症状HF有重要意义。动态监测NT-ProBNP水平可用于HF疗效监测, 还可对患者预后和死亡风险进行评估。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1] |
|
[2] |
|
[3] |
|
[4] |
|
[5] |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