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区民营医院临床检验发展现状探讨
王伟灵1, 薛志忠2, 王青3, 伏春明4
1.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 200082
2. 上海市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上海 200437
3. 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上海 200126
4.上海市建工医院,上海 200083

作者简介:王伟灵,女,1963年生,硕士,主任技师,主要从事临床生物化学实验诊断研究和实验室管理工作。

摘要
目的

探讨民营医院临床检验专业发展状况。

方法

分别于2004年和2008年2次对虹口区民营医院检验科(化验室)负责人情况、人员结构、仪器配置、技术水平、质量控制等进行调查。

结果

与2004年相比,民营医院检验科(化验室)负责人的平均年龄由51.1岁下降至48.4岁,本科及以上学历者由21.4%上升至41.7%;检验科人员中技师所占比例有所上升;自动化仪器检测项目由26项增加至41项,拥有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酶标仪的医院比例分别由14.3%、21.4%增加至66.7%、50.0%;开展血液、尿液、生化、免疫等室内质控和参加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区域性室间质评的民营医院显著增加(除免疫专业外,分别P<0.01和P<0.05)。

结论

虹口区民营医院临床检验专业4年来有较快的发展,二级质控网络对推动区域内民营医院检验质量的提高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 质量控制; 民营医院; 临床检验; 发展
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640(2010)01-0050-03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各级政府鼓励社会筹资兴办医院政策的出台,民营医疗机构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上海市虹口区是民营医院起步较早且医院较多的区域。为了解民营医院临床检验专业发展状况,为各级行政部门决策提供依据,虹口区临床检验质量控制组(简称区质控组)分别于2004年和2008年2次对虹口区民营医院检验科(化验室)进行了调查。

材料和方法
一、资料来源

2004年9至10月、2008年11至12月分别对虹口区民营医院检验科(化验室)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检验科负责人情况、人员结构、仪器配置、技术水平、质量控制等。

二、调查方法

采用单位填表与现场考察相结合的调查方法。由区质控组印发《虹口区医学检验科(化验室)基本情况调查表》,各民营医院填写并加盖单位公章后寄回。同时,在年终现场考核中实地考察,如发现与调查表中不符合的情况,及时沟通并予以修正。

三、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表格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13.0软件统计分析。采用Fisher's Exact Test,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一、检验科(化验室)负责人情况

与2004年相比,民营医院检验科(化验室)负责人的平均年龄由51.1岁下降至48.4岁,本科及以上学历者由21.4%上升至41.7%,具有中级职称及以上任职资格者由57.1%提高到66.7% ,见 表1

表1 虹口区民营医院检验科负责人情况
二、人员结构

2次调查比较,虹口区民营医院随部分医院的关停或歇业,检验人员有所减少。在职称和学历结构中,技师和本科学历所占比例略有上升,其他无明显变化,见 表2

表2 虹口区民营医院检验人员结构
三、检验仪器与技术能力

2008年12家民营医院均开展血液、体液常规检验并配有自动化仪器,9家医院开展部分生化检验,8家医院开展乙型肝炎标志物检测,仅1家医院能开展临床微生物培养和鉴定工作。与4年前比较,自动化仪器检测项目数由平均26项增加为41项,拥有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酶标仪的医院比例分别由14.3%、21.4%增加为 66.7%、50.0%,见 表3

表3 虹口区民营医院仪器数及主要自动化仪器比例
四、质量管理

1.室内质控 2004年仅3家(21.4%)民营医院开展了较规范的血液、尿液室内质控,生化、免疫、微生物各2家,分别占开展此项检验项目医院的15.4 % 、28.6%和100.0%。2008年12家民营医院全部开展了血液、尿液室内质控( P<0.01),开展生化、免疫室内质控的医院也有明显增加,分别为77.8%( P<0.01)和50.0%( P>0.05)。

2.室间质评 与2004年相比,2008年参加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区域性室间质评的民营医院显著增加,依次为血液和尿液由28.6%增加至100.0%( P<0.01)、生化由23.1%增加至66.7%( P<0.05)、免疫由28.6%增加至50.0%( P>0.05)。

讨论

由于民营医院规模大小不一,导致检验科人员、设备、技术水平等方面相差甚远。2家由公立医院转制为民营医院如曲阳医院、衡山妇幼医院规模较大,相当于二级乙等医院,而多数民营医院检验科(化验室)仅2~3人,开展项目也较单一。2007年以前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每年制定的质控督查要求是统一的,不太适合大部分民营医院。2006年5月区质控组依据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当年的质控督查要求,结合虹口区民营医疗机构临床检验专业实际情况,经征求意见后制订了《2006年虹口区民营医院临床检验质量管理基本内容和要求》,在当年的督查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自2007年起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每年针对不同级别的医院分别制订二级以上、一级、民营和乡卫生院临床检验质量管理基本内容和要求,既符合民营医院的实际情况又统一了标准,使全市督查具有可比性。

二级质控网络是上海市临床检验质量管理的一大特色[ 1]。通过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和二级质控网络的密切合作,能更有效的促进民营医院临床检验质量的稳步提高。针对民营医院存在着质量意识薄弱、室内质控不做或不能坚持、不参加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评等共性问题,2006年区质控组提出民营医院必须开展血液、尿液室内质控,并参加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的室间质评,否则视为不合格。经过多次与医院管理者沟通和虹口区卫生局行政管理手段相结合,提高了民营医院参与质控的自觉性。自2007年虹口区所有民营医院均开展了血液和体液室内质控并参加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评,未参加室间质评的项目如血凝、生化和免疫每月至少1次与上级医院进行比对,并有原始数据和记录备查。针对民营医院业务学习和培训少,对目前的质控要求了解较少的现状,区质控组还组织经常性质控培训和学术讲座,并深入现场指导,规范了各种管理文件和操作规程的编写,促进了民营医院管理者和检验人员质量意识的提高。

民营医院尚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民营医院通常聘请公立医院退休人员、招聘外地医学院校毕业生,这些人员稳定性相对较低,流动性比率高达近50%。由于民营医院检验人员频繁流动,一方面造成资料连贯性差,管理较混乱等问题;另一方面医院经营者也不愿意投入培训费用,致使检验人员较少有机会到上级医院学习或参加各种培训班,业务水平难以提高,特别是形态学检验水平。其次,解决民营医院生化质控品的来源问题。现有质控品包装较大,价格昂贵,不适合民营医院使用,建议采用小包装国产质控品。第三,提高民营医院检验人员法规知情度和自我保护意识也十分必要,如各种原始记录的保存与规范等。

民营部门医疗服务的发展以及公共部门中发生的私有化,都可能影响未来的卫生体制改革[ 2]。通过虹口区民营医院临床检验4年来的发展,我们认为只有扶持、帮助、引导与督查相结合,才能有效地提高民营医院的检验质量。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陈悦. 上海市临床检验专业二级管理网络工作的初步探讨[J]. 检验医学, 2006, 21(6): 692-695. [本文引用:1]
[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Health economics technical briefing note[S]. WHO, 1995: 5-15. [本文引用:1]